正文 第五章 “豐田生產管理方式”在“一汽”(1 / 3)

企業在當今國內外市場競爭越演越烈的環境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要占有賴以生存的適銷對路的產品,並需保持和不斷提高設計與製造的先進水平,同時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人們公認技術與管理如同企業的兩隻車輪,如正常運行,缺一不可。企業管理,往往是以產品質量管理為核心來進行的。這是世界各國企業家從眾多成功與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與結論。為實現上述目標,人們已普遍注意到必須努力創造一個能夠使企業技術得以發揮,現代科學管理得以順利實施的良好環境。目前,國外企業已為此投入重金,說明它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價值。但在我國還隻是近些年來才被認識,因為與其相關因素太多,許多企業尚缺乏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要點和必要知識。

多年來在國內始終保持企業管理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處在趕超世界先進管理水平的前沿陣地上。為提高“一汽”1987年投產的第二代新車水平,滿足國內市場和出口的需要,1985年在“中汽聯”的幫助下,以“技貿結合”的方式從日本日野(汽車公司引進了具有)十年代水平的新型同步器變速箱。它有6個前進擋,可覆蓋5噸、6噸、7噸載重汽車及其變型車的需要。“一汽”在引進該變速箱時,就十分注意了引進內容。不僅引進了產品的全套軟件,而且連同企業的質量管理、生產管理方式以及廠房設計技術也配套引了進來。

“一汽”決心按照日野汽車公司的管理模式(即豐田生產方式)建設現代化新廠的指導思想,結合我國國情和“一汽”的實際情況,擺脫了傳統的工廠設計模式,吸引了國外先進經驗,決心把這個廠建成“一汽”的“樣板廠”,為其能製造出高質量的同步器變速箱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

在“一汽”和日野汽車公司的友好和密切合作下,經過近四年的努力,現已建成年產10萬台生產能力的新型變速箱廠。1989年底前投入生產。從1990年開始“一汽”的汽車已全部裝上帶同步器的6個前進檔和一個倒檔的變速箱,用以替代原有不帶同步器的老變速箱。它的投產為車成為國內最佳的中型載重汽車創造了條件。

“一汽”的新變速箱廠在設計與管理方麵是如何達到先進水平的?如何創造良好環境?其主要管理方法與特點是什麼?

5.1破常規的廠房與地麵結構設計

廠房在建築設計上打破了國內傳統的“標準”,輕型屋架的設計結構。這種廠房在國外早已司空見慣,而據了解在我國汽車工業廠房建設史上尚屬首例。它的突出優點是:可以大大提高廠房麵積利用率,有利於機床的合理排列。將來有可能成為我國的標準柱距。實踐證明這種設計是十分合理的,在國內有普遍推廣價值。

該廠廠房麵積為三萬平方米,整個混凝土地麵一次澆灌完成,其地麵設計與我國的傳統設計不同。這種地麵的結構是:表麵水泥層厚度為25厘米,其底部厚度為35厘米的碎石。施工的過程是先將碎石分層,分層壓實後,再在碎石上麵澆灌水泥層,並使其緊密結合。在這種設計結構的地麵上,如果並排地擺放精密加工設備和粗加工設備時,不會因粗加工設備切削力大、產生振動大,而傳給相鄰的精密設備,不影響精密設備的加工精度,也不會因一般承重發生地麵變形。

在這種地表麵上,按國外設計要求,均塗一層耐磨的綠色(當然也可塗其它顏色)光亮而又防滑的油漆。這是為了便於清掃與擦淨,使地麵不起灰塵,保持廠房內的清潔,避免機床導軌因落灰塵而早期磨損,提高機床使用壽命。為防止泥砂帶進廠房內,凡外來運送毛坯與外協產品等物資的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廠房,均需通過中間儲存庫,用廠房內的專用叉車在生產線的各工位與中間儲存庫之間倒運。整個廠房;柱子與牆麵均用白灰塗抹一層,而不是傳統的清水牆。這樣牆可不掛灰塵,保持廠房內灰塵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