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豐田生產管理方式”在“一汽”(3 / 3)

5.6動力管路(線)全部在空中走行,不埋入水泥地麵下

目前,我國幾乎所有企業在機床安裝時,對動力管路(如各種水管、壓縮空氣管、蒸汽管和電線管等),仍在沿襲老傳統,較普遍地埋入地下。從安裝機床前的地麵上可以看到布滿了從地麵下彎曲上來的長短不一的各種管子接頭,一不注意,就會被碰壞而返修。如果機床需要更換或移位時,即使距離不遠,原有地下管路也將被統統報廢,需要重新打開地麵埋入地下,很不利於文明生產。總之,機床遷動幾次,則需破壞幾次地麵。

“一汽”變速箱廠的動力管路安裝則與上述方法相反,全部采用空中走行,它的主要特點是:

不需破壞地麵,保持地麵的一片平整,有利文明生產和安全。

所有動力管線裸露在空間,一旦發生泄漏或斷線等故障,極易被發現與排除,比地下管線優越得多,可以有效地縮短維修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如需更換機床或移動機床時,其相應的動力管路,便可在空中較方便地改變走向,節約原材料和維修時間,避免給生產組織帶來混亂。

因為采用了動力管路在空中走行的方式,所以不宜在空中安裝橋式或梁式天車,廠內運輸與物流則主要依靠叉車來承擔。依靠叉車運輸已是國內企業早已普遍采用的方式,“一汽”早在1956年便已開始采用。這種運輸方式的廠房基礎設計便可因負荷小而簡化,節約建築材料與施工費用,同時廠房內因無天車行走,而不產生噪音與振動,對保證零件加工精度、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都十分有利。

5.7工位器具化

在生產工序和生產流程中,用以盛裝零、部件或毛坯、材料的容器稱為工位器具。在新變速箱廠裏,根據零件的幾何形狀分別設計、製造了若幹種通用或專用工位器具。它的主要作用和特點是:

能夠確保零件表麵質量。工位器具在設計結構上,可保證零件相互保持一定距離,以免磕碰使零件表麵受傷。

“零件不落地”,不產生無效勞動。從零件的毛坯裝入工位器具後,直至加工、運輸到裝配線的生產全過程,可用同一工位器具而勿須更換,實現“零件不落地”。這樣可免於零件在各工序間一個個放到地下,一個個再揀起來加工,如此逐工序重複下去的無效勞動和工時的浪費。

“過目知數”,便於統計。由於實行了定容、定量,通用化、專用化,無磕碰傷的工位器具化,便能實現。隻要查明工位器具的個數,再乘以每箱定量的零件數,不經逐個清點,便能知道工位器具內的零件數量。這樣可隨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到年終、月末全員出動清點零件數的現象發生。這些工位器具,因設計合理,尚可向空間多層疊放,節約占地麵積,便於現場科學管理。

5.8將機械加工與熱處理生產廠建在一個廠房之內

這種生產現場相鄰的平麵布置,可使需要熱處理的大量齒輪等零件縮短運輸路程,有利於減少零件的磕碰傷,保證零件質量;有利於相互配合,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5.9按“信息卡”組織生產

“信息卡”——“看板”即後工序向前工序索要半成品數量的卡片。在生產過程中,“一汽”采取“信息卡”方式組織生產,而不生產過剩的在製品。在每兩個工序之間做到不保留或隻保留一個零件的在製品。這對減少流動資金積壓與占用,防止出現成批廢品,減少無效勞動,使生產現場實現有條不紊的管理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