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裝配線上增加“傻瓜也能幹”的“輔助工序”,防止操作者在操作中出現失誤。
我們現有不少生體也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完善或不足之處,有待改進、改造與提高。
3.所請環節工序“是把生產線以外的原材料與廠外協作件的儲存、班廠後的質量檢測與鑒定、送往裝配工位運輸等等一些不可缺:少的生產杯節,也視為如同生產線上的生產工序一樣,給予向等重視,為了區別豐產線上的“輔助工序”而把生產線外的必不可少的前後生產環節取名為生產過程中的“環節”工序。即指原材料或辦協作配套產品等,在送往零件加工線或部件裝配線之間和產成品流出裝配線之後,直至將產品銷售到用戶手中,投入使用乃至在使用過程中的售後服務的全過程,使其質量始終處於受控狀態。
上述需增加的這些“輔助工序”和“環節工序”都是長期被我們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因而被長期排斥在所謂“主體工序”之外。而國外並不然,他們把這些“輔助工序”普遍視為必不可少的“主體工序”的組成部分。一位外國人說:“誰要輕視這些工序,誰就是蠢豬”。在這令人刺耳的批評中,雖然含有極度氣憤與較粗魯之過激的言詞,但不應視其寓有敵意。我們認為如果沒有“主體工序”和必要的“輔助工序”以及“環節工序”這三部分工序組成的製造工藝,就無法製造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質量產品來。我們長期以來把這一本應是統一和完整無缺的製造工藝硬性地割裂開來,正因為如此,與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在我們的製造工藝中,幾乎少了大於一半的“輔助工序”和“環節工序”,致使我國製造工藝實際上已成為“缺腿工藝”。我國眾多企業為什麼就是製造不出高質量產品?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我國現有企業的“現代化製造工藝”水平低下。建國前的舊中國工業基礎很落後,在機械加工方麵基本處於單件、小批量、質量低標準的生產階段,根本談不上現代化大生產的高標準製造工藝。建國初期雖然也向蘇聯學習過,但他們的工藝本身就是不完善的,但在我國卻已沿襲下來,直至今日,也沒有發生突破性改進,再加上以後的幾十年中,世界科學技術飛躍發展,而我國對外比較關閉,與國外技術交流幾乎隔絕,因而導致我國廣大技術人員視野狹窄,走了許多前人已經走過的彎路,進而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科技進步與製造工藝技術的發展。
二是企業缺乏競爭意識。我國幾十年實行單一計劃經濟,國家對企業的產品實行“統購統銷”,企業如同國家帶料加工的“大車間”。不管產品質量優劣,全由國家“收購包銷吃大鍋飯”。因為我國當時沒有競爭機製,所以企業沒有市場競爭的壓力。其結果必然使企業喪失了為爭取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而拚命改進製造工藝、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取得競爭主動權的內在動力和競爭意識。
8.1.2結論
從上述分析,可歸納出如下結論:
1.具有競爭力的優質產品,主要是依仗以先進而完善的工藝為依據設計的生產工序製造出來的。
2.目前我國的製造工藝水平是停止在國外幾十年前的“傳統製造工藝”水平上,其主要特點是,“在製造工藝上隻有主體工序”,缺乏必要的輔助工序即使有的工藝中也作了規定,但認為是“輔助”往往因不認真貫徹,而實際也等於有名無實和“環節工序”。所以不完整的製造工藝是不能製造出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高質量產品的。因此,我們把它稱為“傳統製造工藝簡稱傳統工藝或稱為製造工藝的低標準初級階段。
3.把國外目前的製造工藝水平稱為“現代製造工藝”。它的主要特點是:在製造工藝中,既有我們已認定的“主體工序”,同時又含有必要的所謂“輔助工序”和“環節工序”,合而為一構成科學完整的製造工藝,能夠生產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高質量產品。所以我們把它稱作深化製造工藝簡稱“深化工藝”,或稱為製造工藝的高標準階段。
殊不知多少年來,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的企業,就是依靠我們“視而不見”的“輔助工序”和“環節工序”這個秘密武器,在如同經濟戰場的我國市場上占了優勢,因而時至今日,仍盤踞著我國大片市場。
8.1.3解決措施
1.要提高認識。首先要以本文所述的觀點統一企業領導及職工的思想認識,並通過實踐去驗證它。因為人們隻有正確地了解它,相信它,才有可能主動地以實際行動推行它。在付諸實施過程中,才能更自覺地進行創造性的工作,直至達到預期效果。我們把這一活動稱為“深化工藝活動”。
2.按照達到“深化工藝”水平的要求,對企業現有零件加工生產線和總裝配線,要沿生產線的工序,逐一進行認真的診斷和普查。在保證能夠達到道道工序是合格工序的前提下,補齊各工序之間本應加入而尚未增加的中間檢測工序和“傻瓜也能幹”的防止出現誤操作的必要“輔助工序”;對不夠完善的“主體工序”也要逐工序診斷出不完善因素,確定改進和完善內容後,逐工序進行解決。在普查的人員中,必須由總工程師、車間主任、工藝員、班(組長)和操作工人等為主體的“五位一體”人員參加。
3.通過;工藝普查,將查出來的應加入的“輔助工序”和“環節工序”、要逐個“立項”,逐工序落實項目內容、解決方案、資金來源、負責人及實現進度等。當項目得到改進後,再逐一進行驗收與“消項”,以示計劃已經完成。
我們如果能把上述方法在我國現有企業中,普遍推廣開來,即對現有企業的製造工藝進行一次全麵的、細致的、堅決的大普查,並按上述要求,認真地抓上幾年,把工序中應加入的“輔助工序”和生產線外的“環節工序”都增加上,我們相信:在現有裝備條件下迎頭趕上國外“現代製造工藝”水平的日子,就一定不會太遠,那時,在產品質量水平提高上必然結出豐碩之果,生產出在國外市場上具有量大競爭力的高質量產品來,使我國真正進入世界商品競爭俱樂部,我們將獲得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