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金融危機傳導機理分析(2 / 3)

聯合國產業分類法把國民經濟分為十個部門:農林漁獵;礦業;製造業;電力、煤氣、供水;建築業;批發、零售、旅館、飯店;運輸、儲運、通信;金融、保險、不動產;政府、社會與個人服務;其他經濟活動。每個部門下麵分成若幹小項,再將小項分解為若幹細項,大、中、小、細共四級,並對各項都規定了統計編碼。這種產業分類將全部經濟活動不遺漏地給予分割,並使之規範化。基於這種分類法所作的統計有很高的可比性,但研究較為複雜。

以上十個經濟部門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研究:實體經濟部門和虛擬經濟部門。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根基和依據,而虛擬經濟是實體經濟在貨幣表現上的一個升值。虛擬經濟是相對實體經濟而言的,是經濟虛擬化的必然產物。經濟的本質是一套價值係統,包括物質價格係統和資產價格係統。與由成本和技術支撐定價的物質價格係統不同,資產價格係統是以資本化定價方式為基礎的一套特定的價格體係,這也就是虛擬經濟。實體部門的薄弱環節通常是金融危機爆發的起點,由於資本化定價,人們的心理因素會對虛擬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虛擬經濟在運行上具有內在的波動性。虛擬經濟的產生源於實體經濟部門財產的剩餘,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實體經濟部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虛擬經濟也會相應地繁榮起來,它依附於實體經濟創造的價值;適度的虛擬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反之,虛擬經濟的過度膨脹會嚴重地損害實體經濟,破壞實體經濟部門的總需求與總供給。金融風險隨著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相互作用,會被不斷放大、擴散,逐漸形成金融危機並引發金融危機的傳導。

2.銀行機構

一般情況下,銀行機構不是金融危機的始作俑者,卻是促成金融危機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過程中,銀行機構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載體。銀行機構金融風險的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經濟基本麵的運營狀況。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通脹或是結構失衡等現象,都將導致市場上貨幣資金的供求產生大幅的變化。作為貨幣資金的投放和回籠機構,銀行機構的經營勢必受到重大影響,進而導致危機發生。

對於金融危機的國際傳導,跨國銀行機構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載體。國際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主要提供者是跨國銀行機構,其存貸款業務聯係著不同的國家和個人,其多邊支付清算係統聯係著不同國家的銀行,由不同國家、不同銀行、不同個人之間相互交織形成複雜的債權債務關係。同一家跨國銀行會同時對多個國家提供貸款,如果其中一個國家發生貨幣危機,因資金運轉需要,提供貸款的跨國銀行可能要收回對其他國家的貸款。因此,作為共同貸款者的跨國銀行,當因一國的金融危機使其頭寸暴露過大,可能會引發大量的潛在損失時,必然對風險暴露進行調整,而這一調整過程就會導致危機的傳導擴散。

銀行機構大多相互持有存款,這使得它們之間的聯係在全球金融市場上變得非常緊密。為了消除擠兌風險,銀行機構之間通常通過同業拆借市場調配頭寸來調整,但銀行係統是整體相互關聯的,可能會因其中一家銀行出現支付困難而釀成全麵的流動性危機,並由清算係統迅速傳導至其他國家。

3.投資者

由於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個人投資者更願意將資金交由專業的金融管理機構進行投資,這些金融管理機構就是機構投資者。廣義而言,機構投資者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目前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等。

關於機構投資者的產生,信息經濟學的觀點認為是基於克服信息不全麵及不對稱的需要,而產業經濟學則認為是基於規模經濟和規模效應的需要,巨量資金組成的投資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管理費用,提高投資組合效率,並通過多樣化的投資降低投資風險。近年來各國機構投資者的作用都有不斷加強的趨勢,在主要工業國家的成熟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持有了其國內相當比例的金融資產,已成為證券市場的主要力量,它從社會大眾或者銀行部門獲取資金,投資於金融市場。其吸引資金的能力取決於其持有資產和金融市場價格決定的自身的金融狀況;還貸能力依賴於銀行和公眾的願望及其他具體條件。機構投資者規模的日益擴大,將諸多的個人投資者融入一個大的金融係統中,在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將風險無限擴大,從而將金融危機傳導至參與其中的每個國家、金融機構直至個人。

三、金融危機在不同載體間的傳導過程

在金融危機由“金融危機源”向“金融危機傳導對象”傳導過程中,由於“金融危機傳導對象”有三個:經濟部門、銀行機構和投資者,因此金融危機在向這三個對象傳導過程中的傳導行為,也會因傳導對象不同而不同,也即金融危機傳導方法不同,分別為“貿易溢出傳導”、“金融溢出傳導”和“預期傳導”,具體。

1.貿易溢出傳導

金融危機由金融危機源向經濟部門傳導的過程中,主要以貿易溢出的方式傳導。

貿易溢出是指:對於有密切貿易關係的國家,一國因國際性衝擊等因素造成的金融危機會影響到其貿易夥伴國的經濟基礎,進而導致其貿易夥伴國也麵臨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貿易溢出主要是通過價格效應和收入效應來實現的。價格效應是指由於金融危機國會發生貨幣貶值,將提高相對於貿易夥伴國的出口價格競爭力;收入效應是指由於金融危機會影響國內經濟,將減少向其貿易夥伴國的進口。貿易溢出既存在於有直接雙邊貿易關係的國家之間,也存在於同在第三方市場上有競爭關係的國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