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實證檢驗
(1)模型選取
本書采用雙變量的VAR模型(上證綜指、S&P500),其中選用上證綜指作為衡量中國股市波動的指標,用S&P500作為衡量美國股市波動的指標。
(2)單位根檢驗
三次危機期間中美股價指數波動。
上證綜指和S&P500指數水平數據為非平穩時間序列,其一階差分數據(收益率)為平穩時間序列。因此,可以進行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關係檢驗。
(3)協整檢驗
本書采用Johansen“極大似然估計法”對中美兩國估計指數之間的協整關係進行檢驗,具體檢驗結果。最優滯後階數的選取根據AIC、SC和HQ準則確定。
在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期間上證綜指和S&P500指數間在5%的顯著水平下存在1個協整向量;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和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期間,兩者之間不存在協整關係。如果存在2個協整關係,則需要給出均衡方程來判斷協整程度,由於隻有1個協整關係,因此不需要給出均衡方程。
(4)Granger因果關係檢驗
本書采用雙變量VAR模型,對中美兩國股價指數收益率進行Granger因果關係檢驗,判斷是否存在傳染關係。具體檢驗結果。
從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發生時,美國股市的變動D(lnsp3)是上海股市變動D(lnsh3)的Granger原因,即此危機在短期內就對我國股市產生了影響。1992年和1997年危機發生時,美國股市的變動D(lnsp3)不是上海股市變動
D(lnsh3)的Granger原因,即此危機在短期內未對我國股市產生影響。
5.實證檢驗結論
通過實證研究,本書發現了互聯網技術影響金融危機傳導速度的經驗證據。以上實證檢驗的結果總結。
由1992年,由於我國互聯網技術還未在金融領域應用,因此美國股市的波動不會很快傳導至我國,我國股市在危機發生期非常穩定;1997年,由於我國互聯網技術剛剛起步,因此美國股市的波動也幾乎不會通過互聯網很快傳導至我國,我國股市在危機發生期也較為平穩;2005年,由於我國互聯網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因此美國股市的波動信息會很快通過互聯網傳導至我國,引起我國股市在危機發生期就會很快出現相關波動。由此驗證了互聯網技術可以加速金融危機的傳導。
上一部分的實證結果表明,互聯網技術可以通過信息傳遞來影響人們的心理預期,進一步來影響金融危機的傳導速度;物聯網技術是互聯網技術的下一代,具有比互聯網技術更強的信息傳遞能力;由此可以推知,物聯網技術會影響金融危機的傳導。
二、互聯網技術對金融危機傳導的影響分析
金融危機產生傳導現象的過程分為兩步:第一步傳導指危機的傳導與可觀測到的宏觀經濟或其他基本麵無關,而僅僅是由於投資者或其他金融經紀人的預期結果。Kaminsky和Reinhar稱之為“真正的傳染”,而Masson則稱之為“純粹性傳染”。這種傳導通常發生在危機初期,被認為是“非理性”的結果,如金融恐慌、“羊群行為”、信心的喪失以及風險厭惡的增加等。第二步傳導強調不同市場之間的相互依賴所導致的溢出效應。這種相互依賴是指由於實體經濟或金融方麵的相互聯結使得局部的或全球性的衝擊在國際傳播。Calvo和Reinhart把這類危機的傳播稱為基於基本麵的傳導。
下麵分別從這兩步傳導中分析互聯網技術的影響。
1.金融危機第一步傳導中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分析
Masson從理論上把金融危機的第一步傳導機製區分為“季風效應”(Monsoonal Effects)、“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s)和“淨傳染效應”(Pure Contagion Effects),並得到了大多數研究者的認同。互聯網技術應用初期的重要作用就是傳遞信息,下麵分別從這三個效應中分析信息的影響,進而分析互聯網技術的影響。
(1)“季風效應”中互聯網技術對金融危機傳導的影響
Masson把由於共同的衝擊產生的傳導稱為“季風效應”。包括由於主要發達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以及商品價格變化等全球性的原因,從而導致新興市場經濟的貨幣危機或者資本的流入與流出。如1995—1996年,美元的堅挺削弱了東亞國家的出口並導致了之後的金融困境;而1992—1993年的歐洲貨幣體係危機與德國利率的上升也有重要的聯係。
Buiter et al(1995)構造了一個“中心—周邊”模型來解釋ERM危機,這一模型可較好地解釋季風效應。模型中有N+1個國家,其中1個國家為中心國,其餘N個國家為周邊國,周邊國的貨幣與中心國的貨幣保持固定彙率。中心國比周邊國具有更高的風險厭惡程度,因此不願意與周邊國采取合作性的貨幣政策來穩定彙率。當中心國的需求受到外部衝擊時,它會采取相應措施以保持穩定,而這些措施可能會使周邊國家重新考慮它們的彙率釘住製度。如果所有周邊國采取合作的方式,它們會發現同時放棄與中心國的彙率平價是最優的選擇,因此出現了完全傳染,此時的貶值幅度較低;但如果某些周邊國家出於自身利益單獨放棄與中心國的彙率平價,則會產生局部的傳染,此時貶值的幅度相對較大。因此,這種季風效應會導致金融危機的迅速擴散。
在此“中心—周邊”模型中信息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