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行走(3 / 3)

這個小鎮叫“南潯”,不知為什麼,我喜歡這個名字,就像喜歡那個天下最美的“西湖”。我在古橋前留影,有小鎮的老人在說:走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潯走一走。拍這座橋,它是一座千年古橋呢。言語裏是一份驕傲,我理解,我也是水鄉人,然而的確,每個古鎮都相似,卻又不盡相同。比如這個小鎮,有賞不盡的荷花,更難得的是它的每個地方都是靜謐的,令人留戀。

小蓮莊的入口處,有一片青青的綠草地。草地上,有三隻可愛的小貓棲息於此。三隻小貓靜靜地在草叢中嬉戲、覓食。它們沒有任何聲音,周圍的世界也是靜的,令人不忍打擾。隻邁著輕輕的步子沿著小徑往前走,終於有一片期待已久的荷花塘呈現在眼前。遊人稀少,沿著十畝荷花塘,一邊走,一邊看。竟然覺得自己是這個夏天最幸福的人,建造園林的人早已不在,而我們,此刻賞花的人是多麼幸運,即刻便擁有了整片荷塘,賞遍了所有的荷花。

小蓮莊的一角,有一棵百年紫藤。這株紫藤,從不言語,卻見證了所有的曆史。它經曆過日寇飛機的轟炸,一側鴛鴦樓的倒塌。而它,依然蒼翠如昨,長得鬱鬱蔥蔥,枝幹遒勁。它是靜的,卻又似乎在與人交談,用它的言語,告訴你這個園林的曆史。繞過紫藤,來到一座內園。此內園令人頓感別有洞天,爬上假山,賞內園中半山蒼鬆,半山紅楓的景色。園中小憩,寧靜而愜意,有一對父子,在內園垂釣,別有韻味。

劉氏梯號是劉墉孫子劉承幹的住所。那是一個中西合璧的房子,外麵看是古色古香,走進去卻是一處紅房子,油畫,全是西洋的感覺。喜歡上這裏,也是因為荷花。這裏並沒有荷塘,也沒有水,沒有田。但是卻用一口一口的大缸栽滿了荷花。這是我見過的在水缸裏生長得最美的荷花。那些荷花仍沒有謝去,有些含苞,有些怒放。它們的背景是特別的,都是斑駁的粉牆,這真是一幅素雅的水墨畫,靈動而雅致。

這是劉墉的孫子劉承幹的居所,從外麵看,是一棟棟粉牆黛瓦的房子,典型的中國古典民居。初見就喜歡這個地方,是因為,它不僅充滿著古色古香,還在靜謐的世界裏植滿荷花。走在青石板的路上,抬頭是一方湛藍的天空,身旁是田田的荷葉,背景是粉牆黛瓦的房子。不舍離開。時光凝固了人的心靈。走過清醒書屋,繞過一處過道,便來到了另一個世界。隻幾分鍾的光陰,眼前的一切都已改變,仿佛置身在西洋的油畫中,時尚的餐桌,釉彩的玻璃,洋氣的紅房子,紫藤花園,眼前的一切都是西式的。這是哪裏,恍惚間覺得自己失去了記憶,抬頭,是一片天空告訴自己,我仍在此地,不曾離開。這裏的主人定是有情趣,有見識的,是古鎮中唯一中西合璧的。它是古典的,但亦有現代的一麵。

喜歡上了劉氏梯號的紅房子,也難忘那水墨畫般的荷花。

嘉業藏書樓前也有一片荷花池,這裏的荷花似乎長得更好。也許,是沾了書香的緣故吧。

藏書樓位於小蓮莊的附近。在這裏,偶然邂逅了一場夏天的雨。雨是突然間就下了起來的,沒有帶任何的雨具,雨也並不大,隻短暫地在石凳上休息會兒,看看亭子的一角,有幾個當地的居民在休憩。這裏也是安靜的,連雨點都不敢出聲,隻輕輕地,灑下一些小小的圓,落在水麵上,荷葉上,及粉嫩的荷花裏。這樣的雨,是讓人喜悅的,不會懼怕。未等它停下來,就迫不及待地走入雨中,與它親密地接觸。身旁的孩子興奮了起來,那些荷葉終於有用武之地了,可以拿來當雨傘,其實,還可以聽聽雨打荷葉的聲音呢。這是一場多美的邂逅,可遇而不可求。雨總是相伴著聲音而來,而這場雨,卻讓人覺得這裏的世界更為寧靜了。

坐上小船,悠然地穿行在小鎮的河道中,竟然也處處有荷花的影子。原來,這裏剛剛舉辦了蓮花節,而我,也許來得晚又錯過了美景,但是總有一朵花是為我而開的,是誰也不會錯過的。

尋夢同裏

再一次來到同裏,是在一個初秋的午後。

秋日的同裏有著別樣的韻味。空氣中氤氳著桂花淡淡的香氣,同裏仿佛成了一位略施粉黛的少女,在亭台樓閣間留下倩影。秋日的藤蔓爬滿粉牆,如同一支畫筆,肆意地描繪同裏的秋色。青黑色的屋簷上方,粉色紫薇熱烈地盛開著,悠然地照著一波綠水。水的中央,睡蓮靜靜地開放,金魚悠閑地在花間嬉戲。一條條弄堂口,隨處可見各種花草,鳳仙花、雞冠花、牽牛花開得正豔。很多婦女坐在弄堂口,剝著雞頭米、蓮蓬、紅菱。同裏就是這樣的,既有著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又散發著醉人的詩情畫意。

同裏的橋,一座一座,九曲三折。每一座橋,都像是一些纖長的睫毛,照著澄明的水波。橋是動人的,如果沒有它,我們便隻能在此岸觀望彼岸。走進同裏,就像是走進一幅山水畫,跌入一首古詩詞。那些橋,也是動人的詩句,如果你連著邂逅七座橋,那麼它們便是一首最長、最美的七言詩詞。“走三橋”是同裏的習俗,“三橋”是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光是念念這三個名字,就讓人覺得平靜、祥和。如果走一走,再在橋上歇一歇,讀讀橋上的楹聯,唇齒間咀嚼古詩詞的韻味,眼前則是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畫麵,又是何等愜意。而當我們越過流水、穿越兩岸,抵達水的另一方,再去看對岸的一切,心靈也會跟著觸碰到一些更柔軟的東西。

沿著小河,穿過一座又一座橋,也經過一條又一條狹長的弄堂。每次站在弄堂口,遙望著弄堂深處,都像是在打開一幅長長的畫卷,堅信弄堂裏定是有故事的。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看頭頂的一方天空,圍牆上的一枝枝出牆的藤蔓,定會浮想聯翩。最喜歡“穿心弄”,每次來,都要輾轉找到它,站在弄堂外,靜靜地佇立一會兒,再向深處來回地走一遍。這條弄堂的名字別有韻味,念上一遍就難以忘記。很難想象一條弄堂會有這樣的生命力。它狹長且富有詩意,如同人生,讓人在行走中感悟瞬間與永恒。在巷子的外麵看到一對情侶牽手走過“穿心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恐怕最詩意的場景也不過如此。

同行的朋友說古人真是會享受的,在亭台樓閣間賞花、觀魚、吟風、弄月。想起了蘇州的留園,主人在園子裏種植了各種花卉,以求在一年四季,庭前都有花開。這當然是生活的真諦,享受大自然給予人們的最美好的一切。在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在“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麵裏,似乎在一遍又一遍地尋找著什麼。或許是一個夢,潛藏在每顆心靈的最深處。那個夢,從水的此岸流向彼岸,在弄堂的這一頭抵達另一頭。那一個個行走在青石板上的背影,一定在這幅畫麵裏找到了答案。同裏的美,就在於你無論朝哪個方向走去,都會邂逅一幅美麗的畫麵。那些畫麵如同夢境裏的花,在這一刻欣然綻放。

風景還在那裏

去雲南旅行的時候,回來竟沒有留下隻字片語,現在想來是有些遺憾的。此時再記錄,文字已無法再現當時的心境。不過,對於另外一座陌生的城市,雖然隻是匆匆一瞥,回憶裏也依舊有一些風景不曾逝去,也依然有一些名字在心頭屢屢浮現。如一幅幅黑白老照片,手指摩挲過的是歲月的痕跡。原來,那些風景已躺在記憶中最柔軟的地方,每一次溫習,都令人心生歡喜。

依然記得剛到昆明的時候,首先尋找的是一種感覺。因為那四個字,和“昆明”是一齊走向我們的。那四個字便是“四季如春”。走在冬日的昆明街頭,尋找春天的痕跡。似乎不那麼明顯,但還好有花朵的存在。發現這個城市的冬天帶著春天的影子,並不寂寞,並不蕭瑟。依然有鮮豔的花朵、蔥蘢的綠色作伴,昆明的冬日是幸福的。

依然記得在大理的古城感受詩意。居然有一座城市的風景,能用“風花雪月”四個字概括,這是大理獨有的。因而大理也是一座幸福的城市。它的風光涵蓋了一切浪漫的事物,令人向往、令人回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這個城市,隻用這些名字,就令人神往。

依然記得那個高原小鎮——麗江。她的名字,仿佛映襯著那一盞盞紅豔豔的燈籠。漫步在夜晚的麗江小鎮,少數民族熱情的歌聲中歡快的節奏被快樂地踩踏著。一盞盞燈籠,掩藏著一段段記憶,華麗而憂傷。隻是,覺得來時恨晚。如果早些,能看到一個地方最初的純淨和那種原汁原味,一定更美。這是夜晚的麗江,她的顏色是火紅色的。紅色的燈籠點亮整個夜空,寧靜安詳;街角一簇簇的篝火,更是照進了每個人的心裏,熱情奔放。白天的麗江是五彩繽紛的,穿梭在古鎮的巷子裏,映入眼簾的是一件件精致的民族服飾。我在南京的小店裏曾經買過那樣的服飾,後來因為朋友喜歡便送了人。又因為難以割舍自己的喜歡,便又打電話給老板,郵購了同樣的一款。在玉龍雪山的草坪上,天還未亮,仍有一些春寒,我便披上了那件衣服。平時,這樣的衣服很少有機會穿在身上。她像一個漂亮、青春的女孩,現在,才發現她的家鄉在這兒。她在這樣的天地裏才更得心應手,才更能閃現她獨有的美麗。

那段時間,還特別鍾情於銀飾。銀戒指、手鐲,耳環是不大戴的。那時候,戴銀飾的人不像現在那麼多,隻覺得如果她有性格,那麼該是大方、安靜、個性、低調的。因此喜歡這樣的飾品,在雲南,便能大飽眼福。

我想,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張空白的地圖。一次次地旅行,便為它一次次地畫上一個新的地方。那些城市,雖不為外人所看見,卻使自己的內心漸漸豐富。旅行回來了那麼久,原來風景還在那裏。甚至,那些名字也讓人喜歡,你聽:蒼山、洱海、蝴蝶泉、香格裏拉……

那片海

是第二次去海南了,第一次還是在我十六歲的時候。故地重遊,仍然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要去看海,尤其是在冬天。感受在瞬間跨越季節的驚喜。當飛機在海口美蘭機場著陸的時候,真有一種“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覺,今非昔比、物是人非,令人心生幾許感慨。

在夜色中,我們來到了西海岸溫泉度假酒店。這是一家五星級酒店,我們很幸運地住進了“麵朝大海”的房子。迫不及待地放下行李,推開那扇通往陽台的玻璃門,一個全新的世界出現在眼前。是大海,一心向往的大海。在寂靜的夜裏,黑茫茫的一片,但依稀能看到一波一波的白浪在向前湧來。海浪的聲音在低低地傾訴著什麼。也許是對遠方的客人表示歡迎吧。陽台上擺著兩把藤椅,可以讓你坐下,靜靜的感受夜晚的海帶來的沉靜而洶湧的美。後來的一天,我們徹底地享受了酒店的海灘。那天很愜意,我們有足夠的時間玩海,因為第二天,我們可以睡到自然醒。我們吃完夜宵,就去泡了酒店的溫泉。溫泉就在海灘的邊上,隻隔了一條小道。溫泉周圍還有多棵挺拔的椰子樹。浸在這樣的水中,臉上又拂來陣陣海風,耳畔是一陣陣的海浪聲,溫泉的周圍還有一個涼涼的遊泳池。什麼也不想,讓心靈徹底地休息。泡完溫泉,已是深夜了。那是聽海的最好時機。我怯怯地從沙灘走向大海,夜晚的海有一份另類的美,對我來說是帶著幾分恐懼的,卻又帶著莫名的吸引力。沙灘上的腳印變成了密密麻麻漆黑的洞,海水一次又一次親吻著雙腳,向前望去,無邊無際,它是那麼豐富,我們感受到的隻是冰山一角。喜歡酒店旁的這片海,它仿佛隻屬於你一個人。是聽海的好去處,沒有喧鬧的人群。總是給人靜靜的感覺。

也喜歡分界洲島上的那片海。這是一個無人居住的小島,乘快艇來到島上的時候,隻覺得周身發涼。旅行帶的盡是夏日的薄衫,在這兒,卻得套上厚外套。在陽光明媚的時候,海水會呈現五種不同的顏色,五彩斑斕,清晰得很。海水幹淨清澈,沙子細細軟軟,我拎起了夾腳涼拖,漫步在了沙灘上。海浪拍打著岸邊的石頭,節奏相仿,但強弱不一。這片海清靜得很,更像是到了世界的盡頭。在這樣的環境裏,雜念、煩惱都無影無蹤了。你的眼裏、心裏都被大海霸占了,那是一種無詞形容的美。

玉帶灘的海是別具一格的。這條黃金沙灘會令所有的人為之震撼。一條沙灘,兩處風景。沙灘的左邊是平靜的河流,由九曲江、龍滾河、萬泉河彙流而成,波平如鏡,海風一來,也隻如絲綢般輕輕搖曳;沙灘的右邊是滾滾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驚濤拍岸,海浪滔天,更是一浪高過一浪。那份壯美,盡收眼底,令人心潮澎湃。動與靜在此處得到了最完美的結合。風景不隻是風景了,更具有哲學的意味。這也被收入了吉尼斯記錄,值得一看。那日的天氣微涼,一行人中,隻有我和弟弟等三人脫下運動鞋,踩在沙灘尾巴處的海水中,雙腳麻木了一般,靜靜的河流、洶湧的海水、潔白的海浪、細軟的沙灘,盡然都在此刻相聚在一起,隻想,深深地擁抱他們。

終於知道,我是那麼喜歡大海。我說,我要每年去看海。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大海的時候,激動,眼前豁然開朗,頓時心胸開闊,愛上大海。似乎每一處海都有令人心動的瞬間,靜靜地在不同的時刻,甚至在夢裏,吸引著我。

大海

夜深了,整個世界沉寂下來。我的心,卻變得不再寧靜,在這個隻能擁有幾天的麵朝大海的房間裏,我選擇在深夜,再次來到大海的身邊,聆聽它的聲音。

脫下鞋子,赤足走在深夜的沙灘上。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已睡去,我聽不見任何的聲音。黑色籠罩了整片海,隻有海浪,仍不知疲倦地一浪接一浪地湧來。白色的海浪從遠處的海麵奔騰而來,洶湧、激烈。眼前的世界是黑白的世界,漆黑的夜色裏,憑借星光,依稀能看清楚白色的浪。浪打浪,愈發顯出夜的寧靜。海浪終於奔湧到了自己的雙腳邊,變得如同溫順的小羊,毫無剛才洶湧的樣子,隻溫柔地親吻著細軟的沙子。

是夏夜,天空中仍有淡淡的月色,淺淺的星光。星月迷離,儼然一個童話世界。它讓我想起了海的女兒,我喜歡的一則童話。善良美麗的美人魚,從深深的海底世界來到它最向往的人間,追尋著它渴望的生活。她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終卻仍換不來幸福的生活。而幸福不是絕對的,在她放棄自己,成全王子公主的幸福生活的時候,也許也是一份幸福。小時候讀這則故事,長大後依然讀,每讀一次,都被小美人魚的善良感動。坐在沙灘上,麵對深夜漆黑的大海,竟然再一次被童話故事打動了。沒有了黑夜的可怕,麵對寧靜的夜,讓人放下了所有的包袱,一切都算不得什麼。壓力,苦痛,都隨海浪隨波而去吧,太陽,將照常升起。

永恒的,隻有星星、海浪、善良、寧靜……

習慣性地在每一片海邊,撿些貝殼帶回家。這一片沙灘上,卻很少看見。赤足走在沙子上,腳底輕微地生疼。這裏的沙子有些硬,海水泛著淺淺的黃色。如果論海水,自然沒有那麼澄澈、純淨。也沒有那種深邃的藍,可是這裏是海天佛國,所以海水中,空氣裏,到處彌漫著禪的味道。

海浪以它特有的姿勢翻滾著,一浪高過一浪。這片沙灘有個名字,百步沙。若幹年前,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曾在這裏嬉戲過。如今,突然想走一走。從沙灘的一頭走到另一頭。一步一步,海浪偷偷地裹住了自己的雙腳,繼續往前,嘴裏不停地數著,一步,兩步,三步……終於快要走到沙灘的盡頭,一共是五百四十步。抬頭,沙灘的這一邊矗立著一塊巨大的石頭,上麵寫著“回頭是岸”,而沙灘的另一邊呢,依舊是礁石矗立,波浪洶湧。

這一路沙灘上的散步,僅僅十來分鍾,卻仿佛很漫長。仿佛一棵植物,走過了春夏秋冬,仿佛一個人,突然從年輕時的浮躁變得穩重、沉靜了。

百步沙的附近,矗立著一尊巨大的南海觀音像。它仿佛麵朝大海,隻不斷地念著“南無阿彌陀佛”。而這禪意,在這海天之間,快速地蔓延開來,永恒地化成空氣中的一個個分子。讓所有來過的人,走過的人,都感受到了這寧靜的禪意。

去大堡礁的路上,突然變天了。烈日炎炎的夏,瞬間下起了狂風暴雨。寒冷頃刻間襲遍全身,冷得人直哆嗦。商店裏美元一件的雨衣,已經不止發揮擋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保暖。撐起傘、穿好雨衣,才坐上了這班玻璃底船。

本來,船外的風景應是分外迷人的。碧海藍天,海鷗盤旋,船底更可以窺見斑斕的海底世界,小醜魚、鯊魚在船底遊來遊去……可是現在,淒厲的風雨,讓人們顧不得眼前的景色了。坐在身邊的一對來自澳洲的情侶,在寒風中緊緊地依偎在一起,仿佛應了一句古話,患難見真情。風雨中兩人更珍惜起彼此。還有一些天真的孩子,在顛簸的船隻上大聲地唱起了歌: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似乎在告訴大家,他們是大海的孩子,無論晴空與風暴,都擋不住他們的快樂。一旁的姑父著急了,流露出恐懼的臉色,這是大海的另一麵,令船隻在海麵上不斷地翻騰。他說要不要叫開船的司機回去,不要去大堡礁了。姑父希望盡快地來到岸上,陸地對人來說才是最安全的。

麵對風平浪靜的蔚藍色的大海,每個人的反應幾乎都一樣,興奮,熱烈地享受著大海。而聚到狂風暴雨中的大海,則表現各不一樣。而無論如何,陽光總是會在風雨之後出現,風暴,再猛烈也會過去。

孩子四歲,第一次帶他去看海。第一次看到大海,他的激動之情就流露了出來。他使勁掙脫我的手,想靠近大海。他的語言還不夠豐富,總是把大海說成大河。後來,他漸漸地認識了大海,海浪,沙灘,貝殼……隻幾分鍾的時間,他就與大海和諧地相處在一起。

在他心中,大海是可以玩的。沙灘可以成為他寫字的地方,隨便找來一根細細的樹枝,他就能在沙灘上作畫了,一扇窗,一顆心,一個大大的圓圈。畫滿了,海浪變成橡皮擦,輕輕地將這些畫麵抹去,沙灘又變成了一張新的白紙。想象力與創造力像頭頂的藍天般廣闊,麵朝大海,可以天馬行空地想,一切皆是可能的。

他也喜歡聽大海的聲音,最好奇的,是小小的貝殼裏為什麼也有聲音。他覺得神奇,便將貝殼都撿了來,放在袋子裏,要帶回來。仿佛帶走了貝殼,就是帶走了大海贈予的禮物。

離開大海後,他總是想念大海。提起森林,他會問,那裏是不是有大老虎和大灰狼?而說起大海,他隻會說,我喜歡海浪,也喜歡沙灘……

淡然如梅

我喜歡春天帶給人的感覺。這個季節,讓人真切地明白生活的各種好處。不用幻想,隻需邁開步子,出去走走,就可以將自己置身於自然之中。文字,工作,電影,煩惱,這一刻都是可以放下的。而它,是那麼直白,絕不含蓄,春天將一切給了我們,而我們,又怎能視而不見呢?

可是,今年的春天,來得比以往晚。媽媽家院子前麵,有一架薔薇,是一對修車的老夫婦種的。每年四月,我都愛看這城裏的一道自然風光,滿架薔薇,淡然綻放。可是今年,它不會開那麼早,老人說,要等到四月底五月初吧。是啊,今年冬天冷,且長,所有的花期都延後了,對於期待賞花的自己,真有點迫不及待了。

在持久的陰霾天氣之後,天空終於變晴。春,開始悄悄到來,我拿起相機,想到了梅園裏的那些梅花,無論它們是否盛開,我都要去看看。心裏有陽光,風景便一直在那裏。

梅園,有個好聽的名字:梅塢春濃。也是因為天氣的原因,今年的梅花開得晚。隻要有連日的陽光,梅花便都能綻放。不過,這樣也好,我可以看看那些含苞的花蕾,應該也和我一樣,充滿急切的心情吧。

漫步梅林,已有淡香撲鼻。朱砂、骨裏紅、綠萼,這裏有多種名貴的梅花。很多紅梅和白梅都相繼盛開了,淩寒獨自開,最喜歡它越冬而來的輕輕綻放。它不像任何花朵,在溫暖的春風裏吹開花瓣,次第綻放。想起電影《成長教育》,那個美麗、聰明的十六歲女孩,兩次來到法國,第一次顯然是被一個成年男人欺騙了,而第二次,因為經曆她成長了,她再次來到巴黎,很多人沒有發現她的不同,可是她自己知道,她的內心成熟了。她成長了,放下了,那個春天是她自己給自己的。梅花,也有這樣的品質。走過寒冷,她綻放得淡定、從容,它無需再與百花爭春,她的清香,她的淡雅,永遠是最獨特的。

這個梅園,坐落在澱山湖畔。一片梅林,依偎著一池碧波。想起了那些照水梅。有了水,有了它的倒影,才構成一幅風景。它是梅花裏,最自憐自愛的那一種。這裏還有一處冷香書院,是賞梅最佳處。紅漆大門內,有一座冷香亭,從亭內可以看見一株名貴的梅花,銀紅台閣,因為大門已鎖,隻從門縫間窺視了一眼,更覺其珍貴。

在梅園,思維是一定會穿越的。我從瞬間回到了唐朝。那個女子仿佛出現在眼前的梅林裏,她輕輕地吹著笛子,一曲“梅花落”,梅花在空中紛紛地落下……視線裏突然出現了快鏡頭,她遇見了玄宗,受寵,之後,又永遠地失去了所有。她叫江采萍,因愛梅,玄宗賜予她“梅妃”之名。她的人生,注定是與梅花一起,靜靜地老去的。我晃過神來,想著眼前不依然是那些梅花嗎?而所有的人與事都已不在了。攜了幾株含苞的梅枝,想著梅妃的故事,走出梅園。做人,也要像梅花一樣吧,不與人相爭,做好自己,內心淡定,有陽光,定會綻放屬於自己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