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裙縞袂”的著裝,說明作者所寫的“於潛女”是勞動婦女。“兩足如霜”,說明她們年輕;“不穿屨”,便於勞動,現在正是鄉村的大忙之時,突出了她們的勞動。此詩首二句,為全詩定下了基調。
詩的第三、四句,寫於潛女的特殊發飾;點出“走風雨”,緊緊扣住勞動,農家婦女就是不停頓地風裏來、雨裏去。第五、六句說到這種發飾,出自祖傳,原來於潛女的發飾是古裝。古裝的傳下來,說明民風的淳厚,說明於潛女良好的成長環境。
作者寫了於潛女著裝樸素的美,寫了她們足如霜皮膚白皙青春形體的美,寫了她們的發飾的古樸的美,一種清新的氣息迎麵撲來,她們十分可愛。她們不同於閨閣女子,也不同於一般都市女子。
以上,作者著重寫的是於潛女外在的美,末四句則寫她們美好的精神世界。她們照溪畫眉,是那麼愛美。她們公開地、大膽地把自己的美獻給情郎或丈夫,她(他)們在勞動的基礎上建立起真摯的愛情,以致作者不由得讚歎古代姬、薑大族美女趕不上她們。
至此,作者相當完整地塑造了一群勞動青年女子的形象。
【注釋】
〔1〕縞(gǎ):白色。袂(mè):袖口。縞袂:這裏大約是說白色的上衣。〔2〕霜:白。屨(lǚ):鞋子。〔3〕(zhā):張開的樣子。沙:即“娑”(suō),盤旋,輕揚。沙:形容女子的鬢發。檸:據《蘇軾詩集》宋人注,當作杼(zù)。杼,織布的梭子。〔4〕蓬遝:蘇軾《於潛令刁同年野翁亭》有“溪女笑時銀櫛(zhì)低”之句。自注:“於潛婦女皆插大銀櫛,長尺許,謂之蓬遝。”櫛,梳子,篦子。障前:指大銀櫛遮住前額。此句與上句意為,婦女的頭發為大銀櫛綰住,好比橫穿織布機的帶絲線的梭子,她們就這樣地在風雨之中走來走去。〔5〕老濞(pì):漢高祖之子劉濞,漢初,濞封為吳王。《蘇軾詩集》宋人注謂濞乃指吳越王錢氏。此句之意為,於潛女的打扮裝飾,係傳自父輩、祖輩的宮妝。〔6〕遺民:本來意義為國亡了的老百姓。這裏的意思是,吳越國統治過的老百姓的後代。故主:老主子,此謂吳越王。〔7〕苕(tiáo)溪:水名。一名苕水。有二源,出浙江天目山之南者為東苕,出天日山之北者為西溪,合流入太湖。東苕溪流經於潛縣境。〔8〕畫眉:婦女用黛色描飾眉毛。這裏是說婦女們映照著溪水洗頭洗臉,不光是畫眉毛,而且也不一定用黛。〔9〕媚嫵(wǔ):即嫵媚,謂姿態美好。相媚嫵:一群婦女在情郎或丈夫麵前,表現自己美好的姿態。〔10〕“不信”句:西周初,薑尚封於齊,齊女薑姓,大族;周公姬旦之子封於魯,魯女姬姓,大族。此句之意為,不信齊國薑姓、魯斟姬姓的大族美女能趕上於潛女的美。
有美堂暴再
遊人腳底一聲雷〔1〕,滿座頑雲撥不開〔2〕。
天外黑風吹海立〔3〕,浙東飛雨過江來〔4〕。
十分瀲灩金樽凸〔5〕,千杖敲鏗羯鼓催〔6〕。
喚起謫仙泉灑麵〔7〕,倒傾鮫室瀉瓊瑰〔8〕。
【題解】
此詩作於熙寧六年(1073)。有美堂在吳山之上,與海門相望。此詩實乃即興之作。
第一句寫雷。作者與友人正漫步吳山,完全沒有料到,雷自“腳底”發出,大地震顫,而且是“一聲”,雷之迅速,雷之威力,強烈顯現出來。第二句寫雲。雷起雲隨,作者進入有美堂,濃厚雲層紛紛湧入,圍住了座客,用手撥時,就是“撥不開”,雲層就是那麼“頑”,不聽使喚。大雨即至,讀者感同身受。第三句寫風。“風”何以“黑”?風裹挾著黑雲。“海”何以“立”?風力猛烈。雨未至,聲勢已至。第四句寫雨。雨乃“飛”“過”“來”,自遠而近,越過錢塘江,迅速奔來。大自然壯美奇觀,令人目眩。自雷起、雲起、風起至雨降動態過程的描繪,淋漓酣暢。
第五句寫雨大,錢塘江水猛漲,江容納不下,要溢出來。第六句寫雨急雨密。好像上千個鼓手同時用棍杖敲擊羯鼓,鏗鏘急促。鼓越敲越急,鼓點越擊越密,鼓催著雨,雨越下越急,越下越大。
也許作者是生平第一次經曆從迅雷到暴雨降臨這個大自然瞬息萬變而又神奇壯麗的整個過程,感受十分深,要用詩記錄下來。他想,誰能準確地把握這些變化而把它再現出來呢?隻有李太白這樣的仙才、天才。這裏,作者自然不好明白地提到自己,但暗示出來了。他充滿自信心,充滿自豪感(認為李太白以外,別無他人),他寫了,寫得很成功。由此可見蘇軾就是宋代的李太白。蘇軾比起李太白,毫不遜色。
【注釋】
〔1〕“遊人”句:《蘇軾詩集》引宋人注:“俗說高雷無雨,故雷自地震,即暴雨也。”〔2〕頑雲:雲層很濃很密。撥,分開。〔3〕海立:杜甫《朝獻太清宮賦》:“四海之水皆立。”立:水湧起的樣子。〔4〕浙東:古代以錢塘江為浙江,浙東乃指錢塘江以東的地區。〔5〕瀲灩:水滿溢動的樣子。樽:酒杯,酒盞。金樽:貴重金屬做的酒杯、酒盞。凸(tū):高出。此句比喻錢塘江水勢洶湧,好像要突過江岸,溢出來。〔6〕杖:棍、棒或棍狀物。羯(jié)鼓:羯族(曾經附屬匈奴)傳入的一種鼓,形如漆桶,用兩杖打擊,聲音急促高烈,盛行於唐開元、天寶年間。此句以羯鼓之急促狀雨點之驟密。〔7〕“喚起”句:《舊唐書·李白傳》:“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自已臥於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麵,即令秉筆,頃之成十餘章,帝頗嘉之。”史傳裏說的是唐玄宗喚醒他,詩裏沒有說誰喚醒,也許是天帝吧,因為李白是謫仙。謫仙:出自《舊唐書·李白傳》,雲:“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8〕鮫:傳說中的人魚。鮫室:鮫人所居之室,指海。瓊瑰(guī):美石,珠玉。瓊,玉;瑰,珠。這裏比喻美好的詩文。《蘇軾詩集》引宋人注轉引張華《博物誌》:“鮫人從水中出,曾寄寓人家,積日賣綃。臨去,從主人索器,泣而出珠滿盤,以與主人。”“倒傾”出此。積日,有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