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王定國:名鞏。已見前。〔2〕顏長道:名複。山東人。嚐為縣令。時在徐州。盼:馬盼盼;英:張英英;卿:失其姓:皆為當時徐州有名的歌妓。盼盼略通文墨。泗水:即泗河。已見前。〔3〕聖女山:在徐州境內。《蘇軾詩集》卷15有詩提到了聖女山,山有石室。〔4〕乘月:乘著月光。〔5〕羽衣:用羽毛編織成的衣服,取其神仙飛翔之意。〔6〕黃樓:作者於本年此前建造,在徐州州城東門之上。因為熙寧十年徐州大水,作者以為,土之色黃,水受製於土,故以黃取名。〔7〕曩:從前,過去。〔8〕陳跡:過去的事跡,意為已不存在。〔9〕喟:感歎的聲音。〔10〕參寥:僧道潛字,浙江於潛人,有詩集傳世。舒堯文:名煥,時為徐州教授。〔11〕鬥落:同“陡落”。〔12〕輕舟:輕便的舟。〔13〕水師:水手,駕舟的人。絕叫:大聲呼叫。鳧(tú)雁:野鴨。〔14〕“亂石”句:意為舟在一線急流中行走,和亂石相互反複磨擦,碰撞。爭:猶言亂石攔阻,舟要與亂石爭鬥水路。〔15〕隼(sǔn):一種猛禽。此句形容水波如兔子飛快地奔走、鷹隼的猛然落下。〔16〕注坡:乃軍中用語。宋周必大《益公題跋》卷12《書東坡宜興事》:“軍中謂壯士馳駿馬下峻阪(陡坡)為注坡。”《東坡樂府》卷上《滿庭芳》(首句“歸去來兮”)即有“船頭轉,長風萬裏,歸馬注平坡”之句。〔17〕“斷弦”句:意謂這輕舟如斷弦離柱,如飛箭脫手,難以操縱。柱:樂器上的弦枕木,弦離開柱,而且斷了,失去控製;飛箭脫了手,也控製不了。〔18〕過隙(xì):《莊子·知北遊》:“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之過隙。”言極容易消逝。隙,空,問。飛電過隙:飛電已經極快;在無阻攔的空的地帶前進,更快。〔19〕“四山”句:意思是,乘客在船上,仿佛四麵的山峰都在旋轉,風不斷急速地從耳邊掠過。〔20〕水伯:河伯,河水之神。水伯誇秋河:出《莊子·秋水》,謂“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水徑直向下流奔去,漫過了兩岸,漫過了河中的小洲,汪洋一片,“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也”。此句之意為,沒有料想到,因為秋水的猛漲,水竟然顯示出如此大的威力。何意:沒有料想到。〔21〕乘化:順應自然的變化。乘,利用,趁機會。日夜逝: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謂世間一切事物都像流水一樣永遠不停地流動、消失。〔22〕一念逾新羅:出《景德傳燈錄》卷23:“新羅在海外,一念已逾。”新羅,朝鮮古代的一個國名。此句與上句的意思是,生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流逝,聽自然去支配,但意誌卻可以由人們自己掌握,不為造化力量所主宰。〔23〕“紛紛”二句:《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歎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荊棘銅駝出此。此句與上句意謂世上很多人隻知道爭權奪利,好似醉夢中,然而世上的事變化大而快,誰能相信洛陽宮門前的銅駝,竟會埋沒在荊棘裏麵呢。〔24〕劫:梵文佛家語“劫波”的省稱。劫波意為一段時間。千劫:長時間。覺來,睡夢中醒來,覺悟過來。〔25〕委蛇(tuó):長而曲的樣子。此句與上句意謂,明白了前幾句所述人生道理,俯仰之間,失去了許多光陰,回頭看流水,依然如故。〔26〕“君看”二句:船離岸或靠岸,先以篙抵岸邊之石,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篙眼。如蜂窠,說明經曆的船多,經曆的時間長。〔27〕住:即住著,佛家語,僵化之意。無所住:思想能解脫,不牽掛。〔28〕造物:造物主,自然界。此句與上句之意為,如能此心無所住著,思想能夠自我解脫,造物即便運行得再快,能奈我何。〔29〕饒饒(náo):爭辯聲。師:謂道潛。訶:責備。

贈狄崇班季子

狄生臂鷹來〔1〕,見客不會揖〔2〕。

踞床吒得雋〔3〕,借箸數禽入〔4〕。

短後桷裘豹〔5〕,猶濺猩血濕〔6〕。

指呼索酒嚐,快作長鯨吸〔7〕。

半酣論刀槊〔8〕,怒發欲起立〔9〕。

北方老猁子〔10〕,狂突尚不縶〔11〕。

要須此懍悍〔12〕,氣壓邊烽急〔13〕。

夜走追鋒車〔14〕,生斬符離級〔15〕。

持歸獻天王〔16〕,封侯穩可拾〔17〕。

何為老獵師〔18〕,日使群毛泣〔19〕。

【題解】

《蘇軾詩集》記此詩於元豐元年(1078)。今從。

狄崇班,失其名。崇班,宮廷內地位較高的職事。季子,小兒子。

此詩首十句,刻畫狄生形象。作者在一間屋內見到了他,就把所見所聞記了下來。首句寫進門。鷹是很凶猛的動物,現在服服貼貼立於狄生的臂上,足見其人之不同一般。次句寫進入。不會揖,不像揖的樣子,他不習慣這些禮法,正是豪俠之士的特性。三、四句寫坐下。數打獵得到的禽類,其中有伶俐可愛得人喜歡的。五、六句寫衣著。短後衫,椈豹裘,是豪俠之士有代表性的服著。猩血尚濕,知適從獵場回(詩末已交代狄生是獵師)。七、八句寫飲酒。豪氣撲麵而來。九、十句寫論武。怒發起立,千言萬語道不盡滿腔怨抑不平之氣。通過狄生的行動、服著、語言,刻畫出來了他的勇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