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十句為議。首二句論遼人為國家心腹大患。三、四句謂正需狄生這樣勇武之士,守衛邊疆。五、六句寫狄生在邊疆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領,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七、八句寫狄生定可立功邊疆,為保衛國家做出貢獻。末二句,作者抒發無限感慨:這樣一個可以為國家立大功的非同尋常的有用之才,隻是一個獵師,而且還將繼續下去。這裏,作者批評了朝廷長期執行的苟安賂遼政策,正是這樣的政策,英雄才無用武之地。
作者塑造的要為國殺敵的勇士的形象,在他的詩裏有重要意義。
【注釋】
〔1〕臂鷹:手臂上放著鷹。〔2〕揖:古代的拱手禮。見客麵時應有的表示。〔3〕踞(jù):蹲或坐。床:古代說的坐臥之具;與現在所說的床專指臥具不同。吒(chà):誇耀。同“詫”。雋:才智出眾。據以下“借箸”句,乃指“禽”,此禽大約伶俐可愛。〔4〕箸(zù):今俗言筷子。〔5〕短後:謂衣之後幅較短,便於動作。《莊子·說劍》謂“吾王所見劍士,皆……短後之衣”。桷(jú):木名,即柏樹。椈豹裘:清張道《蘇亭詩話》:“《埤雅》:椈性堅,有脂而香。椈豹,言以椈葉豹形也。唐時有掬豹錦。《舊唐書·李德裕傳》言:玄鵝天馬椈豹盤絛,文彩益奇。蓋以此錦為裘也。”〔6〕猩血:《太平禦覽》引《華陽國誌》:“猩猩,其血可以染朱罽(jì)。”朱罽,一種紅色的毛織品。猩血紅。〔7〕長鯨吸:杜甫《飲中八仙歌》有“飲如長鯨吸百川”之句。此句之意為,狄生拿到酒,動作很快,就像大鯨魚吸水一樣,喝起酒來。〔8〕槊(shuò):古代兵器。論刀槊,講刀和長矛的使用方法及性能等。〔9〕“怒發”句:《史記·燕世家》言荊軻“怒發上衝冠”,乃此句所出。〔10〕猁(zhì):瘋狗。北方老猁子:喻謂契丹族建立的遼政權。〔11〕狂突:失去理智,東衝西撞。狂,神經錯亂。突,衝撞。縶:本意為拴縛馬足,此乃拴縛之意。〔12〕懍(piāo)悍:輕疾勇猛。〔13〕氣壓”句:意為狄生應該到迫切需要勇猛之士的邊防線上立功,以其氣勢壓倒對方。〔14〕追鋒車:晉代的一種輕便快速的騾車。車行迅速,故以追鋒為名。這裏所說的追鋒車,取其快速。〔15〕符離:陳漢章《蘇詩注補》:“韓昌黎《賀白兔狀》雲:符離,實戎國名。此本《漢書·衛青傳》。”此謂遼。級:首級,人頭。〔16〕天王:此指宋天子。〔17〕拾:得到,撿起,言其容易。〔18〕老:原作“走”,據《重編東坡先生外集》改。“老”為形容詞,此作動詞用。獵師:以打獵為職業的人,有尊敬意味。〔19〕群毛:指禽類、獸類。言“群毛泣”,可看出狄生打獵的本領高強。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杏花飛簾散餘春〔1〕,明月入戶尋幽人〔2〕。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蒴〔3〕。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4〕。
山城酒薄不堪飲〔5〕,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6〕,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7〕。
【題解】
此詩作於元豐二年(1079)。
《蘇軾文集》卷68《記黃州對月詩》:“仆在徐州,王子立(適)、子敏(通)皆館於官舍。而蜀人張師厚來過。二王方年少,吹洞簫,飲酒杏花下。”於是作者作此詩。《蘇軾詩集》卷20《次韻前篇》(前篇為《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有“去年花落在徐州,對月酣歌美清夜”之句,亦寫此時事。
此詩寫月、寫酒、寫花,更寫人。
首句寫花,點時令。次句寫月。李白“舉杯邀明月”,明月應邀而來,於是“對影成三人”,月多情。此處之月,則已為主人,不僅是邀人,而且是尋人,多情之至。三、四句寫作者應請賞月、賞花。作者善於體物,隨物賦形,此處月中花影,清幽超遠,高妙入神。五、六句寫花與酒。花與酒相互映發,再加上悠揚的洞簫聲,興致酣暢。七、八句寫酒寫月,更突出月。“杯中月”雖有白居易《寓龍潭寺》“雲隨飛燕月隨杯”的影響,然此處所寫更為形象,更見愛月深情。九、十句由愛月而惜月,隨著洞簫聲斷,月將落,酒亦將空,與友人的歡聚,不得不暫時分散,惆悵之情,不能自已。末二句由惜月轉而惜花,平添幾分感傷情調,寄寓人生無常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