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1〕汝:州名,治所在今河南省臨汝。〔2〕雪堂:蘇軾在黃州後期的住處。元豐五年春雪中建,四壁繪雪。在東坡,堂凡五問。〔3〕“李仲覽”句:王質《雪山集》卷7《東坡先生祠堂記》:“楊元素(繪)起為富川(興國、永興),聞先生自黃移汝,欲順大江逆西江,適筠見子由,令富川弟子員李翔要先生道富川。”翔乃仲覽之名,湖北興國人,元豐八年進士。富川(興國)在江之東。時蘇轍(子由)居筠州;西江,即今江西。〔4〕岷峨:岷山、峨眉山,在今四川境內,此指家鄉。以上“歸去來兮”句,套用陶潛(淵明)《歸去來辭》首句。〔5〕強半:過半。然作者其時實為四十九歲。〔6〕坐見:徒然看著。再閏:元豐三年閏九月,六年閏六月,故雲“再閏”。〔7〕“兒童”句:黃州一帶舊屬戰國時楚地,又為三國時吳地。此句意為,孩子們都學會了黃州一帶的語言、歌曲。〔8〕山中友:來自山村中的朋友。這裏實際是指雪堂鄰裏。雪堂在黃州郊野。〔9〕雞豚社酒:古代習俗,春秋祭社神,鄰裏皆聚會飲酒。這裏是說黃州父老拿出準備過節的酒肴.送別蘇軾,樸實而隆重。〔10〕洛水:河名。汝州離洛水不遠。〔11〕堂前細柳:傅斡《注坡詞》:“公手植柳於東坡雪堂之下。”〔12〕柔柯:柔嫩的枝葉(指所植之柳)。〔13〕“仍傳語”三句:謂托李翔傳語江南父老,時時晾曬自己所穿的漁蓑,以待我再來。江南指武昌(今鄂城),黃州對岸,作者常去遊玩。

西江月

平山堂

三過平山堂下〔1〕,半生彈指聲中〔2〕。十年不見老仙翁〔3〕,壁上龍蛇飛動〔4〕。欲吊文章太守〔5〕,仍歌楊柳春風〔6〕。休言萬事轉頭空〔7〕,未轉頭時皆夢。

【題解】

此詞作於元豐七年十月。

平山堂在揚州西北瘦西湖邊,慶曆八年郡守歐陽修所建。歐公與蘇軾有師生之誼,嘉祐二年蘇軾應禮部試,憑借《刑賞忠厚之至論》這篇出色答卷,博得進士第二名,主考官就是歐陽修。蘇軾仕途坎坷,宦遊四方,每過揚州,必然要去拜訪平山堂。他第三次來到平山堂時,歐陽修已然病逝十來年了。但歐陽修留在平山堂壁間的題詞,仍是龍飛鳳舞一般,供蘇軾及後人瞻仰,令蘇軾及後人敬佩。為憑吊這位文壇領袖、一代宗師,不由得又吟出歐陽修《朝中措》詞“堂前垂柳”、“幾度春風”的佳句,滿懷激情,無限感慨。結句雖帶有“入生如夢”的感傷,更寄托著對先輩恩師的感激與思念。詞中隻讚恩師的字跡(龍蛇飛動)和詩詞(楊柳春風),不談政局時勢,既切合貶官的身份,又體現出歐公的主要業績和特點。不加雕飾,卻足以引起讀者共鳴。

【注釋】

〔1〕平山堂:慶曆八年歐陽修建於揚州城西北五裏大明寺側。因見江南諸山皆如同拱列堂簷下,故名平山堂。蘇軾平生三次過訪平山堂。第一次是熙寧四年十月,蘇軾由汴京赴杭倅時;第二次是熙寧七年十月蘇軾由杭倅移守密州時;第三次即此次元豐七年十月蘇軾由黃州赴汝州時。清人王文誥談三過平山堂在元豐二年四月由徐州移守湖州時,與史實不合。〔2〕彈指:本是佛家語,喻極短時間。〔3〕“十年”句:蘇軾於熙寧四年九月與弟子由同往潁州拜謁歐陽修,至此時已有十三年;“十年”是舉其成數。老仙翁:指歐陽修。〔4〕龍蛇飛動:傅斡《注坡詞》雲:“文忠公墨妙(指歐陽修墨跡寶書),多著於平山堂,‘龍蛇飛動’言其筆勢之騰揚如此。”〔5〕文章太守:歐陽修自稱,詳見下注。〔6〕楊柳春風:歐陽修《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詞雲:“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蘇軾化用歐詞佳句與意境而成文,詞風疏雋、語言明快而情意稍嫌淒涼。〔7〕萬事轉頭空:襲用唐白居易《自詠》詩原句:“百年隨手過,萬事轉頭空。”追進一層,喚醒追名逐利的癡愚者。情調低沉,是對貶謫生涯的別樣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