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穰苴
《史記》:“司馬穰苴,齊景公時人也。”其事至偉。而《左氏》不載,予嚐疑之。《戰國策》:“司馬穰苴,為政者也,閔王殺之,大臣不親。”則其去景公也遠矣。太史公取《戰國策》作《史記》,當以《戰國策》為信。凡《史記》所書大事,而《左氏》無有者,皆可疑,如程嬰、杵臼之類是也。穰苴之事不可誣,抑不在春秋之世,當更徐考之。
孟嚐君賓禮狗盜
孟嚐君所賓禮者至於狗盜,皆以客禮食之,其取士亦陋矣。然微此二人,幾不脫於死。當是時,雖道德禮義之士,無所用之。然道德禮義之士,當救之於未危,亦無用此士也。
顏蠋巧貧
顏蠋與齊王遊,食必太牢,出必乘車,妻子衣服麗都。蠋辭去,曰:“玉生於山,製則破焉,非不寶貴也,然而本璞不完。士生於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達也,然而形神不全蠋坶慮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娛。”嗟乎,戰國之士,未有如魯連、顏蠋之賢者也,然而未聞道也。曰“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是猶宥憊於肉與車也。攥自美,安步自適,取於美與適足矣,何以當肉與車為哉?雖然,蠋可謂巧於為貪者也。未饑而食,雖八珍猶草木也,使草木如八珍,惟晚食為然。蠋固巧矣,然非我之久於貧,不知蠋之巧也。
田單火牛
田單使人食必祭,以致烏鳶,又設為神師。皆近兒戲,無益於事。蓋先以疑似置齊人心中,則夜見火牛龍文,足以駭動取一時這勝。此其本意也。張儀欺楚
張儀欺楚王以商於之地六百裏,既而曰:“臣有奉邑六裏。”此與兒戲無異。天下莫不疾張子之詐,而笑楚王之愚也。夫六百裏豈足道哉。而張子又非楚之臣,為秦謀耳,何足深過。若後世之臣欺其君者,曰:“行吾言,天下舉安,四夷畢服,禮樂興而刑罰錯。”其君之所欲得者,非特六百裏也,而卒無絲毫之獲。豈惟無獲,其所喪已不可勝言矣。則其所以事君者,乃不如張儀之事楚。因讀《晁錯傳》,書此。
商君功罪
商君之法,使民務本力農,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食足兵強,以成帝業。然其民見刑而不見德,知利而不知義,卒以此亡。故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其生有南麵之福,既足以報其帝秦之功矣。而死有車裂之禍,蓋僅足以償其亡秦之罰。理勢自然,無足怪者。後之君子,有商君之罪而無商君之功,饗商君之福麵未受其禍者,吾為之懼矣。元豐三年九月十五日,讀《戰國策》書。
王翦用兵
善用兵者,破敵國當如小兒毀齒,以漸搖撼,而後取之,雖小痛而能堪也。若不以漸,一拔而得齒,則取齒適足以殺兒。王翦以六十萬人取荊,此一拔取齒之道也。秦亦憊矣,二世而敗,坐此也夫。
荀子疏謬
荀子有雲:“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冰生於水而寒於水。”故世之言弟子勝師者,輒以此為口實。此無異醉夢中語。青即藍也,冰即水也。今釀米以為酒,殺羊豕以為膳,而曰“酒甘於米,羞美於羊豕”,雖兒童必皆笑之。而荀卿乃以為辯,信其醉夢顛倒之言。至以性為惡,其疏謬大率皆此類也。
陳平論全兵
匈奴圍漢平城,陳平上言:“胡者全兵,請令強弩傅兩矢外向,徐行出圍。”李奇注“全兵”雲:“惟弓矛,無雜仗也。”此說非是。使胡有雜仗,則傅矢外向之說,不得行歟!且奇何以知匈奴無雜仗也?匈奴特無弩爾。全兵者,言匈奴自戰其地,不致死,不能與我行此危事也。
趙堯真刀筆吏
方與公謂周昌之吏趙堯,年雖少,然奇士,“君必異之,且代君”。昌笑曰:“堯刀筆吏耳,何至是!”居頃之,堯說高祖為趙王置貴強相,獨昌為可。高祖用其策,堯竟代昌為禦史大夫。至殺趙王,昌亦無能為,特謝病不朝耳。由是觀之,堯特為此計規代昌耳,安能為高祖謀哉!其後呂後怒堯為此計,亦抵堯罪。堯非獨不能為高祖謀,其自謀亦不審矣。昌謂之刀筆吏,真不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