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近期文輯(2)(2 / 3)

杜甫的《醉時歌》,為其好友、當時著名學者鄭虔遠謫不平,痛斥朝中顯貴奢靡生活,痛感有識之士,位卑穹窘,沉淪不遇,而焦灼苦悶,感慨憤懣。

於武陵的《勸酒》,短短四句,二十個字,敬酒祝辭之中,冷眼看人生,熱情待朋友,道盡了仕宦沉浮之甘苦。“花發多風雨,人生足別離”,頗富哲理,成為格言諺語。

李賀的《將進酒》,用精美酒器,瑰麗辭采,深沉感歎人生苦短,青春將暮。“墳上土”三字,點破人生歸宿,勸世人珍愛生命,珍惜人間行樂。

杜牧的《泊秦淮》,用“近酒家”、“亡國恨”、“後庭花”九個字句,辛辣諷刺了官僚貴族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和空虛靈魂,表現出對衰敗晚唐深沉的悲痛和無限的感慨。

白居易的《與夢得沽酒閑飲且約後期》,是與劉禹錫共飲時所作。白劉同在洛陽,同遭冷遇,同病相“憐”,借酒解愁。詩題“閑飲”,實為閑愁,字裏行間,包含著宦海浮沉的憂患之情,包含著悲愴淒涼的身世之感。

李商隱的《花下醉》,不但是醉酒,更是醉花;不但賞鮮花,而且賞殘花,從日出到日斜,從酒醉到酒醒,置身花樹叢中,沉迷花之境界。花開花謝不由人,愛花之人愛生命。

岑參的《戲問花門酒家翁》,從花門樓前酒店落筆,寫出老翁待客、美酒飄香的情景。從詼諧沽酒的語調中,感受盛唐年代人們樂觀、開闊的胸襟。

把酒問蒼天,酒後吐真言。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借酒助興,借酒生情,借酒解憂,借酒泄恨。舉杯暢飲之間,創作了傳世的佳句名言,釋放了無盡的情感襟懷,留下了燦爛的文化瑰寶。

我大半生與筆相伴,也算個小小的文人墨客,也有一些酒興之作。酒中有愛,酒中有恨,酒中有憂傷,酒中有歡樂。

但飲酒不要過度,不要鬧酒,不要酗酒,不要交酒肉朋友,不要做酒色之徒。

談寫作

我大半生與筆為伍。上學時寫作文,大學畢業寫論文。工作時寫公文、寫新聞、寫講稿、寫報告、寫總結。“文革”中寫檢討、寫批判稿。修地方誌時,終審誌稿,逾兩千萬字,乃浩大工程。業餘之時,離休之後,還寫過大量詩詞雜文。“老牛”奮蹄,筆耕不息。

撰寫文稿,創作作品,大致分這樣幾個步驟:

第一步:構思設計。概括為三定:一定框架篇目,二定主題思想,三定中心內容。框架篇目若不清晰,則層次不清,粗細不當,雜亂無章,完稿之後,還可能大返工,傷筋動骨。主題思想若不明確,則會主線不清,脈絡不清,甚至下筆千言,離題萬裏。中心內容若不突出,則會平鋪直敘,麵麵俱到,難顯作品特色,難顯作品梗概。構思設計乃施工藍圖,按圖施工,避免返工。

第二步:收集素材。生活是創作的源泉,素材是創作的基礎。要創作好作品,必須充分占有素材,廣征博采,沒有廣度,就沒有深度。要在廣泛收集素材的基礎上,精心篩選,多中取精,既要重素材數量,更要重素材質量。要篩選那些有實際內涵、生動、典型、能反映事物個性特征的素材,尤其要重視那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曆的“三親”素材,有血有肉,有聲有色,感人動人。充分占有素材,並把素材盤活,運用自如,是創作的基本功。

第三步:動筆撰稿。設計是創作的藍圖,素材是創作的基礎,這是創作必備的前提條件。但要下筆若神,筆下開花,創出好作品,還要靠作者的駕馭能力、思維能力、知識素養、文字功底。創作要有明確的目的宗旨,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還要有創作的熱情和激情。創作不是堆砌材料,羅列現象,而是深化、升華材料,揭示本質,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創作要用觀點統率材料,沒有觀點就沒有靈魂,沒有生命力,但要寓觀點於素材之中,切忌空泛議論、空洞說教。創作還要富有文采,語言簡潔,文筆流暢,增強作品的生動性、可讀性。

小議麻將

在中國城鄉,在華人世界,最廣泛的娛樂活動,莫過於打麻將。究其原因,一曰有樂趣。東南西北風,中發白,同條萬,一百三十六塊牌,排列組合,智在其中,樂在其中。二曰能提神。杠上開花,海底撈月,搶杠包胡,該多興奮!摸到邊張,摸到絕張,摸到坎心,該多過癮!三曰簡便。一張方桌,四個櫈子,骰子一擲,風位一定,拉開戰幕,倒牌算胡,一錘定音。

旁觀牌局,察顏觀色,各顯特色。有人浮躁,有人冷靜;有人呆板,有人機靈;有人“亂放炮”,有人扣得緊;有人心平氣和,不動聲色;有人贏了神氣,輸了發火;有人顯得大方,輸贏不張揚;有人小氣,算多算少,斤斤計較。牌桌之上,可看出各人涵養。

老年人適度玩玩麻將,動動腦筋,提提精神,消遣娛樂;但若沉湎牌局,看重輸贏,則有損身心。我也玩牌,但宗旨是:“打打小牌,悠閑自在,不重輸贏,圖個痛快”。要把麻將當玩具,不可當賭具。

古人論生死

中國古文古詩中,有許多人生感悟名言:

孔子: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亦大矣。

老子: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人之生也,與憂俱生。

孟子: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