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的君主,要敬重民眾,他們無一不是上天的後代,視民為天之驕子)
《詩經》:民亦勞止,汔可小康。
(老百姓很辛勞,應讓老百姓休養生息)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
(孟子首先提出民貴君輕,民本思想創始人)
《管子》:夫民,別而聽之則愚,合而聽之則聖。
(意謂要全麵傾聽民意)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民心向背,決定國家興廢)
《史記》:製國有常,利民為本。
(“常”者,規範也。治國之根本,在於利民)
王符《潛夫論》:為國者以富民為本。
《漢書》:民以食為天。
《三國誌》: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
財須民生,強賴民力。
唐·劉禹錫:民足則懷安,安則自重而畏法。
楚·屈原:長歎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唐·杜甫: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熱。
上請減兵甲,下請安井田。
唐·韋應物: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
宋·王安石:起民之病,治國之疵。
宋·歐陽修: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
宋·蘇軾:聖人視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祝天下如一家。
古之聖人君子,大智經營,莫不除害興利。
宋·蘇轍:去民之患,為除腹心之疾。
宋·李綱:但願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
宋·陸遊:杜門憂國複憂民。
身為野老已無責,路有流民終動心。
宋·張唐英:爾俸爾祿,民膏民脂。
明·於謙:但願蒼生俱鎧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老子》:聖人無常心,以民心為心。
《慎子》:為天下者不慢其民。
(“慢”者,怠慢、輕視之意)
《關君子》:聖人不以一己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
《三國誌》:國之有民,猶水之有舟,停則以安,擾則以危。
《三國演義》: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呂氏春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
《史記》: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聖堯帝知其子丹未不肖,不傳子,而傳舜)
宋·蘇軾:人主之所情者,人心而已。失民而得財,明者不為。
宋·蘇轍: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
(為政寬大贏得民心,樹立威信令人心服)
明·王廷相: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天下興行在民趨正。
明·馮夢龍: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訪民瘼於井邑,察冤枉於囹圄。
(“民瘼”指民間痛苦,井邑為百姓住處,“囹圄”指監獄)
這些古語名句,言簡意賅,富有哲理,充滿愛民憂民情懷,從中獲得啟迪。本者,根本也,基礎也。民本思想之於國家,猶如樹根之於大樹,牆基之於高牆。樹根不固,大樹必倒;牆基不固,高牆必垮。民本不固,國家必亡。因此,是否堅持以人為本,是否貫徹民本思想,是關係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性問題,應引起全社會首先是執政者的高度重視和警覺,並且身體力行,付諸實踐,定為國策,形成風尚,凝聚民心,眾誌成城,齊心協力,共奔小康,則乃民之大幸,國之大幸!
人民至上
中共十八大閉幕後,新當選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見中外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熱情歌頌中國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勤勞的人民,智慧的人民。強調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力量的源泉。表示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短篇講話,提及“人民”達十五處。字裏行間,緊係民情,緊貼民心,讀之倍感親切,令人歡欣振奮!
以人為本,乃科學發展觀之核心,民本思想乃治黨治國之根本理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乃我黨之根本宗旨。黨的各級幹部,尤其是黨的高級幹部,要認真學習和深刻領會習總書記講話的精神,並且身體力行,付諸實踐,樹立民本思想,增強公仆意識。這對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習總書記會見中外記者的講話,是中共中央新的領導班子向國人和世人表的決心,許的諾言,也是莊重的誓言。要使之形成全黨的共識,作為全黨的力量,緊密團結和依靠全國人民,堅持不懈、長期奮鬥,努力完成“五位一體”宏偉建設工程,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一、《武漢誌通訊》要正確、全麵地宣傳武漢市修誌的形勢,鞏固和發展武漢修誌的大好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