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有明確的修誌目的宗旨
修誌,不論過去修舊誌,還是今天修新誌,都有它的目的性。誌書要用資料說話,不能離開資料發議論,不能主觀推論下斷語,這是在編纂誌稿中要嚴格遵循的。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修誌隻是客觀主義地提供材料,羅列現象,而沒有編纂者的觀點和立場。如果這樣修誌,修成的誌稿,就會主線不明,主題不清,缺乏支柱和“靈魂”,揭示不出規律和特征。
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我們編纂人員當然應該有鮮明的立場和觀點。這就是要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用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用準確的史實資料,全麵地、正確地反映事物的基本麵貌、發展演變、興衰起伏、利弊得失,反映事物之間的相互聯係、製約和影響,這樣,誌書才能更好地發揮資治、教化和存史的作用。
修誌的目的宗旨,要從誌稿的篇目設計、體例規範、資料運用以至文字表述等各方麵集中地體現出來,這裏我隻著重談兩點:
第一,修誌的目的宗旨,要充分體現在誌稿上,首先要體現在編纂人員的認識水平和工作水平上。誌是人修的,編纂人員對修誌的目的性,認識越明確,思路就越開闊,就會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用“入虎穴,得虎子”的勇氣和毅力,去探索,去發掘,去實踐,去錘煉。同時,我們修誌還要具備較廣較多的知識,要有虛心求教、求知若渴的治學態度。要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胸有全局;要努力熟悉本部門本行業最基本的業務情況,吃透實際;還要學點哲學,學點曆史,經濟部門的修誌編纂人員,還要學點政治經濟學;我們搞修誌,當然還要學點方誌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因此,在我們修誌隊伍中,應當把學習的風氣、探討的風氣搞得更濃厚一些。這對提高編纂誌稿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修誌的目的宗旨,要具體體現在誌書的功能作用上。誌書的功能作用,並不一定下限越近,眼前資料越多,為現實服務的作用就越大,而是要從誌書的社會價值和曆史價值來衡量。隻要是翔實準確的而不是含糊謬誤的資料,係統全麵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資料,能反映本質特點而不是表麵現象的資料,都是可貴的、有用的。“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你不用,他會用,今天不用,明天會用,現在不用,將來會用。隻要對資治有較大實用價值,對存史有長期保存價值,對今人後人有教育意義的誌稿,就可以說是體現了修誌的目的和宗旨。
(二)要有豐富翔實的資料做基礎
要充分體現修誌的目的宗旨,資料必須充分。方誌是一個地方自然、社會各個方麵曆史和現狀的資料性著述,它是把事物發展的規律、編纂者的觀點,寓於資料史實之中,這是地方誌區別於其他學科的顯著特征之一。
資料是修誌的基礎,是從大量資料中經過整理、篩選、排比、提煉而成的。現在的《金融誌》初稿三十二萬字,它所依據的原始資料超過四百萬字,資料利用率為百分之三點五;《郵政誌》初稿十一萬字,它所依據的原始資料超過三百萬字,資料利用率為百分之二點六;《環境衛生誌》初稿七萬字,它所依據的原始資料超過三百萬字,資料利用率為百分之二。《房地產誌》初稿是十三萬字,也是從幾百萬字的資料中提煉編出的。從幾百萬字的資料中,編纂成幾萬字、幾十萬字的誌稿,真可謂“沙裏淘金”,煞費苦心。
我看誌稿首先看資料性強不強,資料太弱,讀起來就索然寡味。一部誌書,它的功能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資料的價值。占有的資料豐不豐富,準不準確,資料取舍得不得當,對誌稿質量關係極大。因此,如何搜集好資料,整理好資料,運用好資料,真正把資料盤熟盤活,這是修誌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功。
我們修誌已經掌握了大量資料,但動筆編纂起來,仍感資料不足,有些單位的資料工作基礎還相當薄弱。下一步在編纂過程中,還要繼續抓好資料工作。一要廣征博采。這次修誌是一次大規模的社會調查,曆史的,現實的,文字的,口碑的,係統的,殘缺的,能搜集到的盡量搜集。像掘井一樣,圍子不打寬,井就掘不深,沒有廣度,就沒有深度,這叫做“廣種薄收”,多中取精。二要分類整理。浩若煙海的資料,如不整理,就會莫知所擇。要像商店盤貨一樣,對資料也要經常盤點,做到條理分明,使用方便,也有利於分析各種資料的有機聯係,有利於擴大搜集的線索。在這方麵用力愈勤,收效愈大。三要精心篩選。方誌的功能,不僅要通過資料的數量來體現,而且要通過資料的質量來體現。要根據“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要求,對資料不斷地進行挑選,決定資料如何取舍與運用,要像進食一樣,細嚼慢吞,腸胃蠕動,真正消化,吸取營養。篩選資料也隻能仔細琢磨,真正吃透,才能取其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