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方誌文摘(2)(1 / 3)

去年六月在武漢召開十城市誌稿評議會籌備會的時候,正是武漢的酷暑季節,這次開會又正值武漢的寒冬季節,這兩天天公作美,氣溫稍有回升,要是一變天又很冷了。武漢這個城市,夏天很熱,冬天很冷。我們十城市誌稿評議會籌備會和正式會,選擇了武漢最熱最冷的季節召開,如果把這種巧合比作一種象征的話,它象征著我們的事業,確實是熬寒鬥暑,百般辛苦。修誌是個艱苦的事業,艱難的道路。我們修社會主義地方誌,特別是修社會主義城市誌,沒有先例可循,沒有固定模式,沒有現存經驗,是邊幹邊學,邊學邊幹,叫“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截,摸一截。目前編修社會主義地方誌這項新的事業,還沒有被更多的人包括更多的領導所認識所重視,在修誌過程中間,工作難度是不小的。但是我們十個城市的廣大修誌工作者,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艱苦的條件下,勇於實踐,大膽探索,麵對困難,迎難而上,這幾年也經受了象酷暑嚴寒那樣的考驗。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不少地方已經或者即將拿出一部分城市誌稿成果,這也可以說是一個象征,它象征酷暑過去,秋高氣爽,寒冬盡頭,春光明媚。我們十個城市雖然彼此相距遙遠,但修誌這個共同事業,把我們緊緊聯結在一起。讓我們獻身於社會主義修誌事業的熱情和意誌,象盛夏的驕陽那樣熾烈,象歲寒三友那樣堅強。

我們十個城市的市誌,是納入國家“六五”規劃的項目,是國家賦予我們十個城市的光榮而重要的任務,也是一種嚴肅的責任,並且是雙重責任:一方麵,我們要承擔各個城市的修誌任務,目前雖然已經拿出了一部分誌稿,但距離國家規劃的要求,距離最後成誌的要求,還有相當的距離,還要下很大的工夫,很大的氣力,工作任務還是很艱巨的,工作的難度還是相當大的。另一方麵,我們列入規劃的這十個首批城市,總算已經摸了一段路了,我們也有責任把我們在編纂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和遇到的問題,向全國其他兄弟城市提供,以供參考借鑒,這也是我們十個城市和這次十城市誌稿評議會應該做的一點貢獻。我相信我們這十個城市的修誌同行,都會意識到我們肩上的雙重責任,共同努力,把這次評議會開好。

編修地方誌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實實在在的擔子,要嚴肅對待,十分慎重。評議每一部誌稿,都應該嚴格要求,積極幫助,學其所長,避其所短,共同探討,共同提高。

辦好《武漢誌通訊》開拓新方誌事業

今天,在風和日麗的暮春時節,在美景如畫的中山公園,召開《武漢誌通訊》作者座談會,來商討進一步辦好《武漢誌通訊》的問題,感到非常高興。

《武漢誌通訊》1981年初創刊,已出49期,刊登稿件500多篇,發行約15萬份,範圍遍及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修誌單位,受到廣大修誌同行的歡迎和好評。《武漢誌通訊》是伴隨著武漢修誌的開展而創辦起來的,是武漢修誌的一個喉舌。這幾年,《武漢誌通訊》及時傳達了黨和政府以及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中國地方誌協會關於修誌的一些重要精神,介紹了外地修誌的經驗和信息,傳播了新方誌的理論知識,用更多的篇幅報道了武漢修誌的動態,總結和交流了武漢修誌的實踐經驗,這對於提高修誌隊伍的水平,推動修誌工作的開展,加強方誌的研究、密切與各地修誌的聯係和協作,起了積極作用。

《武漢誌通訊》辦刊的目的宗旨明確

現在的刊物,不管是公開刊物、內部刊物,它都有個辦刊宗旨或發刊詞,有些刊物認真履行它的宗旨,也有不少刊物背離它的宗旨,有些內容不健康的刊物,甚至成為社會的公害。《武漢誌通訊》所以有生命力,是因為它的目的宗旨很明確,並且認真履行了它的目的宗旨。《武漢誌通訊》的目的宗旨,主要是為武漢修誌服務,這是我們的陣地和立腳點。修方誌,要有地方特色,我們《武漢誌通訊》這個刊物,應該說有鮮明的武漢修誌的特色。從為武漢修誌服務這個基本目的出發,它麵向全市各級誌辦,依靠全市修誌骨幹,稿源主要來自下麵,修誌經驗也主要來自下麵,這樣就使我們的《武漢誌通訊》服務於修誌基層,紮根於修誌基層,有基礎,有活力。

《武漢誌通訊》同修誌實際結合得比較緊

一個好的刊物應該有它的刊風,或者說有它的學風,這就是我們黨倡導的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武漢誌通訊》緊緊圍繞武漢市修誌工作的部署,根據修誌工作的每個階段、步驟、環節,有計劃有重點地組織稿件,並且注意集中專題稿件,從修誌的實踐中間總結一些各有側重的典型經驗,研究修誌工作中一些帶共性的問題,探討修誌理論和編纂工作的基本規律,刊物內容實際,指導及時,闡述的理論好懂,介紹的經驗管用,因為它是從修誌實踐中提煉出來的。

《武漢誌通訊》保持了自身的特色

一個好的刊物應該有它自身獨特的、鮮明的特色。有些刊物沒有特色,帶有市儈習氣。刊物的特色還須相對穩定。《武漢誌通訊》的版麵比較清爽,不落俗套;內容比較實在,不尚空談;結構比較緊湊,不覺贅長;重點比較明確,不顯拉雜。《武漢誌通訊》的這些特色也可以說是前麵兩條的具體化,是這個刊物的目的性、實用性在編輯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武漢誌通訊》也還有一些缺點和問題需待改進。首先,通聯工作開門辦刊做得還不夠,為《武漢誌通訊》寫稿件、提意見的麵還不夠廣,修誌工作的動態報導還不夠全麵。其次,我們注意了先進的典型和報導,這是很起作用的;但是我們對修誌工作中間的薄弱單位、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及時幫助、指導、引導還做得不夠。我們這個刊物的針對性強,實用性強,但在戰鬥性上還要加強一點,酸甜苦辣都要有,報甜報苦還要報點辣。注意正麵引導為主,同時也要適當反映修誌工作中的某些突出矛盾和問題。第三,在注意總結交流武漢市修誌經驗的同時,對於把實踐經驗從理論上加以深化,對於吸取外地修誌的好經驗,還需要加強。第四,有少數稿件把關不嚴,質量不高,校對比較粗糙。《武漢誌通訊》要繼續發揚成績,克服缺點,把刊物辦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