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方誌文摘(2)(3 / 3)

誌書的編纂和總纂,政策性、專業性、學術性都比較強,傳代之作,責任重大。修誌是個難活、苦活、細活,要花時間,花氣力,花工夫,堅持質量第一,不可操之過急;當然也要抓得很緊,不宜曠日持久。修誌是一門科學,科學的道路無捷徑可走,要采取嚴格的科學態度,要有頑強的意誌,求實的精神,細致的作風,而這些,都來源於為科學事業而獻身的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心。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第一次地方誌工作會議,中央領導同誌親切接見,熱情關懷,殷切期望,對我們修誌工作者是個巨大的鼓舞。武漢編修新地方誌,經曆了七個春秋,許多遠見卓識的領導同誌,許多熱心修誌的社會人士,為這個嶄新事業、艱難事業的開拓,鳴鑼開道,遇河搭橋,功在桑梓,令人敬佩。在修誌第一線直接從事編纂工作的同誌,長年累月,埋頭伏案,嘔心瀝血,百般辛苦,事跡感人,精神可貴。

當好編纂員、研究員、檢驗員

對於地協今年的工作,我想談以下三點意見:

一、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要有鮮明的觀點,明確的服務方向,提高誌稿的思想性,把好誌稿的政治關。曆代修誌工作者,在編寫誌書時都是有立場、有觀點的,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局限性的烙印。我們社會主義的方誌工作者,當然是站在黨的立場、人民大眾的立場上,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為準繩,以翔實準確的資料為基礎,滿腔熱情地、客觀公正地記述我們黨領導的偉大的革命事業,記述人民群眾創造的偉大的英雄業績,也要恰如其分地記述我們在前進過程中的某些曲折和失誤。借鑒曆史,服務現實,激勵今人,教育後代,這是我們當代方誌工作者義不容辭、責無旁貸的嚴肅的社會責任。

二、成誌是大局,質量為第一。市誌辦的工作,市地協的活動,都要高度重視誌稿質量,根據喬木同誌提出的“編出一部像個樣的誌書”的精神,安排工作,開展地協活動。在各分誌分篇誌辦陸續拿出初稿之後,總纂任務十分艱巨,有許多問題有待研究。比如有些誌稿篇目過細,篇幅過大,水分過重,資料過散,重複過多,也還有史料不實,數據不準,甚至有某些觀點謬誤之弊。我們在誌稿上花的時間不很多,下的工夫不很深,有些工作與誌稿的編纂實際結合得不很緊,而編寫、總纂、審定最終都要集中體現在誌稿質量上來,譬如一部誌稿嚴不嚴謹,精不精煉,樸不樸實,詳略得不得當,其科學性、整體性如何,都要通過誌稿體現出來。因此,我們的主編、主筆,我們的地協理事,地協的活動,《通訊》的組稿,都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把工作的著重點,放在誌稿的研究上來,放在誌稿的總纂上來,放在如何確保誌稿質量上來。也就是說在誌稿上多花些時間,多下些工夫,我們的工作活動能同誌稿的編纂結合得更緊密一點。隻要有利於成誌,有利於保證誌稿質量,我們盡力支持。

三、地協理事也是我們修誌的骨幹力量。要打好總纂最後一場攻堅仗,還得依靠這支中堅力量。因此,地協的理事要善始善終,負責到底,對本單位所承擔的市誌編纂任務,用心思考,精心編纂,盡力達到質量要求,盡力做到上報送審的誌稿基本定型。就是已經送審的誌稿,也還要多翻幾遍,多看幾遍,有了問題及時提出來,以利於最後的終審把關。

地協理事要關心整個分誌、整個市誌的總纂。有些同誌還要參加分誌、市誌的總纂,若有所請,若有所求,望勿推辭。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何況我們這些人,要駕馭一部百科性的大城市誌書,更需要發揮集體智慧,依靠集體攻關,共同把好誌稿質量關。

我希望地協的理事當好三員:一是當好《武漢市誌》的編纂員;二是當好新方誌理論的研究員;三是當好《武漢市誌》誌稿的檢驗員。

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指導新方誌編纂

我們史誌工作者學習十三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習十三大報告中所充分體現出來的實事求是的客觀的科學態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闡述,黨的基本路線及重大方針、政策的製訂,都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都是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具有中國的特色。

武漢修誌已到總纂階段,要認真貫徹和體現十三大的精神,至少要做到保持一種客觀的科學態度,改正那些不客觀、不科學、歪曲曆史、不符合實際的東西。十三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清醒地認識基本國情的極端重要性,這就更加重了我們地方誌工作為探索地情國情服務、為實現黨的基本路線服務的政治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