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方誌文摘(3)(1 / 3)

建國三十多年來,在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成功的經驗,也產生過很多的失誤,有沉痛的教訓。過去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之內,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左”的影響,“左”的危害是很大的。其中最根本的一條、就是不從我們的國情出發,生產力本來很低,商品經濟本來不發達,卻要搞“共產主義”,搞“一大二公”,違背客觀規律,幹了很多蠢事。基本國情判斷失誤,必然導致理論上的錯誤,政策上的錯誤,決策上的錯誤。如果不吸取曆史教訓,不清醒地認識國情,還可能會搞大折騰。作為承擔提供基本國情、基本市情的地方誌工作者來講,應該說是更加重了責任。準確地反映國情,也是對我們新一代方誌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我認為基本國情並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必須以基本資料為依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地方誌工作應當是社會科學領域裏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特指,而不是泛指,是以中國的國情為客觀依據的。我們國家是在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裏,經過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是在生產力很不發達、貧窮落後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這中間,包含著解放前革命者在黑暗中的長期探索,包含著建國後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正反兩方麵的經驗,也包含著近幾年改革開放的新鮮經驗。要正確地認識基本國情,正確地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就必須研究曆史,研究現狀,掌握大量的曆史材料和現實材料,作全麵的綜合的科學分析,才能作出科學的理論概括。

基本國情涉及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麵,而不是單一的,當然主要是看生產力,看經濟發達程度。這跟我們地方誌所記述的內容聯係很緊。我們新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誌書,必須全麵理解十三大報告所指出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兩個含義,這兩個含義在那一個方麵忽略都會犯錯誤。首先要認識到它是社會主義的,我們要充分反映社會主義的偉大時代,反映社會主義的性質,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與此同時,也要反映初級階段的特征,反映那些附加的“社會主義”,反映在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曲折和失誤。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生產力還不發達,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全國各地經濟的發展很不平衡,有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也有經濟很落後的地區。還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三個“同時存在”,全國如此,隻是程度不同。就是在大城市,有現代化的工業,也還有一些“老掉了牙”的機器設備,也還有落後的手工工具。這些都是並存的。各個不同地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特征,應當在誌書中加以體現。既是社會主義的,又是初級階段的,這才符合實際,才是科學結論。決不能修出一部社會主義不如資本主義的誌書,也決不能修出一部超越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誌書。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是在全麵分析基本國情、深刻總結曆史經驗的基礎之上所確立的科學的理論,是製定黨的基本路線及各項方針政策的理論武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新貢獻。隻有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做指導,我們修出的社會主義新方誌,才能真正成為一部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和曆史價值的科學文獻。

如何確保城市誌編纂質量

全國地方誌第一次工作會議的基本精神,是加強領導,積極穩妥,確保質量。胡喬木同誌在這次會議上講的五個問題,集中到這一點,就是強調誌書的質量問題,他說:“我希望我們這一代出版的地方誌都是比較夠格的,這也是符合我們時代、我們國家的要求的”。把誌書質量問題提到時代要求和國家要求的高度,這是新一代地方誌工作者的光榮使命,也是一項嚴肅的社會責任和曆史責任。

在深化改革、加快改革和開放步伐的新形勢下,城市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的多功能作用將進一步發揮,編好城市誌,提供全麵、準確、係統的基本市情資料,以適應各方麵的需要,是時代賦予我們城市誌工作者的重要任務。

城市是個龐大的係統結構,是個有機的整體,城市誌編纂也是個宏大的係統工程。如何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指導下,堅持曆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用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從地方誌的科學屬性出發,從各個城市自身的實際和特點出發,來精心設計,精心編纂,努力提高新方誌的科學水平,保證城市誌的基本質量,這是需要認真研究的重大課題。

要嚴肅審慎地對待誌書的質量

誌書質量是誌書的生命,它要經受社會的檢驗和曆史的檢驗。一部誌書問世以後,是良誌,是亡誌,還是害誌,就取決於誌書的質量。以新方誌而言,我認為,除了體例上和文字上的要求之外,所謂良誌,就是觀點正確、史料豐富、史實可信、具有重大實用價值和存史價值的誌書。所謂亡誌,就是史料單薄、內容貧乏、日久被人遺忘的誌書。所謂害誌,就是史實失真、謬誤百出、既害今人、又害後人的誌書。前人修誌就曾經說過:“誌書可修,良誌難求”。今人編修新方誌,記述內容更廣,質量要求更高,編纂難度更大,要修出一部代代流傳的“上乘佳篇”,更要花大的氣力,下大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