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方誌文摘(6)(1 / 3)

新編《漢陽縣誌》正式出版發行了。這幾年,我們武漢利用修誌資料,編印了各種專題性的史料和資料書,那是些“中間成果”。去年,武鋼出版了《武鋼誌》,那是廠礦企業誌。真正屬於區域性的社會主義新方誌,在我們武漢,《漢陽縣誌》是第一部,最先問世。打個比方,算是“頭胎”吧,所以特別值得慶賀。

俗話說:“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分娩不論是順產,還是難產,都會有陣痛。據我所知,曆代修誌,順產者少,難產者多,有的甚至流產,足見修誌之不易。我們《武漢市誌》的編纂,已苦度了八九個春秋,現雖進入總纂,也還處在“難產”之中。編修地方誌是一項龐大複雜的係統工程,又是一件艱苦、辛苦、清苦的工作,確實需要各方麵的支持,誌書出版要經費,還要靠“財神爺”的支持。《漢陽縣誌》的編纂出版,可以說是八年寒窗,艱辛備嚐,很多同誌都為這部新縣誌的誕生,操過心,勞過神,出過力,作過貢獻。這裏,我謹代表武漢地方誌辦公室、武漢地方誌協會,向所有參與編修縣誌的同誌表示親切的慰問!《漢陽縣誌》》在編纂出版過程中,得到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以及全縣各部門、各鄉鎮的大力支持,得到漢陽縣原任領導以及許多在外地的漢陽老鄉的熱情關心,這裏,我謹向那些遠見卓識、重視修誌的領導同誌,向那些熱愛鄉梓、熱心修誌的同誌,致以崇高的敬意!

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清醒地認識我們的基本國情,是極端重要的問題。“極端重要”這四個字,是很有分量的,發人深省的。多年來,在對基本國情是不是認識清醒這個問題上,我們有深刻的經驗和沉痛的教訓。在這方麵曾經付出過極大的代價。就是現在,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我們也還不能說對基本國情、基本市情、基本縣情的認識就那麼清楚,那麼清醒;這也是十三大報告中所指出的,叫做“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從一個縣來說,不斷研究基本縣情,了解一個縣的曆史發展、興衰起伏、利弊得失,對於宏觀指導、科學決策、戰略發展、實際工作,都具有重大意義。編修地方誌是探索國情的一個重要方麵,基本縣情是基本國情的組成部分。《漢陽縣誌》以豐富翔實的資料,記載了漢陽縣的自然條件、社會變遷、政治風雲、經濟生活以及人文風貌、風土人情,記載了漢陽縣曆史與現狀的基本麵貌,它是漢陽人民百多年英勇鬥爭的忠實記錄,是研究探索漢陽縣基本縣情的基礎材料,是進行愛鄉愛國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鄉土教材,也是宣傳漢陽,加強漢陽同外地的聯係,擴大漢陽對內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媒介。對縣裏各部門、各鄉鎮、各級領導同誌來說,一部縣誌在案頭,大量資料在手中,需要時查考利用很方便。這對於了解漢陽的曆史,了解漢陽的全貌,增長曆史知識、地方知識和專業知識,都會大有裨益。

我不是在這裏作“廣告宣傳”。我老伴是漢陽人,我也算半個漢陽人,我同樣熱愛漢陽,熱愛漢陽縣誌。而且,地方誌書,資料密集,內容豐富,也確有廣泛用途,並長期管用,傳之千古。一部縣誌,三張“大團結”,也不過一條好煙、一瓶好酒的價格。但是它包含有大量的信息,大量的資料,其價值比一瓶好酒、一條好煙的價值要大得多。《漢陽縣誌》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待於社會檢驗和曆史檢驗。但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漢陽縣誌》是一部資料比較翔實、內容比較豐富的誌書,是一部有廣泛實用價值的誌書,也將是留給漢陽後代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曆史文化遺產。年代愈久,它的價值會愈大。漢陽縣的領導,漢陽縣的同誌,幾年的心血,完成了這樣一部地方文獻,傳世之作,做了這樣一件實實在在的基礎工作,恐怕也算是漢陽的黨委和政府的一項德政吧!我想漢陽的人民是會感謝你們的,漢陽的後代是會記住你們的。

我的人生

精心總纂增強縣誌實用功能

《黃陂縣誌》(初稿),我來之前看了一遍,看得較粗。下麵想就幾個問題講點初步意見。

第一、初讀粗看《黃陂縣誌》稿的幾點看法。

總的看法是,黃陂縣誌誌稿作為一部尚未總纂的初稿,應當說還是一部基礎比較好的誌稿:

1、全誌的謀篇布局、大的框架大體可以,需要作某些調整,但不用傷筋動骨。經過合理調整後,就可以成為下一步總纂的篇目。在完成總纂後,再作必要的調整,形成全誌的最後目錄。

2、全誌已經有了較好的資料基礎。多數部類的史料,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的史料,比較翔實,有些部類的記述內容比較豐滿,基本上能反映本部類的基本麵貌,並且有一定的特色。

3、經濟部類占有較大的分量。過去修誌重人文,輕經濟。黃陂縣誌以較大的篇幅記述經濟部類的內容,體現了以經濟為中心,以經濟為主體,這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也符合新編地方誌的要求。

4、注意了宏觀內容的記述。這個問題是我們編修新地方誌中的一個難題,也是好些誌稿不足的方麵,往往是微觀事物記述詳,宏觀內容記述弱,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黃陂縣誌稿除總述外,大的篇章設有無題概述。總述比較概括,源於分述,又高於分述,虛實結合,夾敘夾議,並且記述了黃陂曆史發展的曲折,讀之有立體感。水利篇的無題概述也寫得較好。首先揭示了黃陂曆史上經常出現的南澇北旱、多少年大旱、多少年大水的自然特點和規律,然後寫水利發展的幾個階段性變化,最後有水利的現狀,給人以輪廓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