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方誌文摘(6)(2 / 3)

5、語言文字簡潔流暢,文字功底比較好,可讀性比較強。

從總纂成誌的要求,黃陂縣誌誌稿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1、縣誌稿在編纂過程中,在統一指導、統一研究、統一協調方麵,似乎顯得不足。縣誌的編纂,不等於各篇的相加。各篇既是全誌的組成部分,又受全誌總體的製約。雖是眾手執筆,分頭編寫,但要體現統一的編纂指導思想,明確統一的設計和規範要求,這一點至關重要。

2、全誌整體性較差,不夠嚴謹,交叉重複多,甚至整段雷同。有些數據史實,相互矛盾,相互抵觸。這些問題在總纂中要認真進行處理。有些統計數據前後對照,文表對照,不相一致,在總纂時,要有專人進行核對。

3、某些史料還需要進一步深挖和深化,有些部分的史料還可以加強一些。特別是民國時期,有些資料、有些部類顯得單薄;有些深層次的史料,還要努力加以挖掘,比如農業方麵,包括糧食生產、林業生產、水利建設等等,都有深刻的經驗和教訓,值得記載,以資借鑒。

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是事物發展的主流方麵,要充分記述;但也要反映失誤和問題。有同誌提出:“集體自殺”的事件,可不可以記?當然可以記,但是不要孤立地去記,這種社會問題是什麼因素造成的,應有分析地記述,從中吸取教訓。

誌稿中的空泛之詞、泛泛議論還很有一些,這也是我們修誌的一個通病。要以有限的篇幅容納更大的資料量。有些篇是否設綜述,要視內容的需要而定;不一定每篇都設,有些篇的綜述內容空泛。還有一些涉及結論性的斷語,在總纂中間多推敲一下,力求確切。我主張修誌多用中性語言,記事記實,寓觀點於史料之中,作“畫龍點睛之筆”

第二、加強整體性,提高縣誌的科學水平。

舊誌與新誌都是資料書,其重大區別之一,就是舊誌受曆史條件的限製而缺乏科學性。而我們修的新誌,由於有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作指導,有科學的方法和手段,與舊誌比較而言,具有科學性。從全縣角度,從反映縣情的角度來剖析,來記述,它的整體性、科學性就會更強一些。具體表現在:門類的設置相對來說基本合理;注意反映事物的整體麵貌,門類之間相互關聯要處理得當,力求符合整體性、科學性。篇目設置不要搞得過死,過於呆板,不一定在篇章節目後麵都設子目細目,隻要有利於反映事物發展的基本麵貌,需要記述到哪一個層次,就設到那一個層次,以免事物肢解割裂,分得太細,難以使事物集中進行記述。

黃陂縣誌篇目把經濟部類放在政治部類前麵,是可以的。經濟活動、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的基本活動,在這個基礎上產生意識形態和上層建築。從《黃陂縣誌》篇目看,一級目可大體穩定。農業篇可不動,其中的種植、林業、水產,農林牧副漁都是相互聯係相互製約的。水利單獨設篇也是可以的,因為水利影響和製約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麵。糧食篇的內容主要是記糧食購銷業務活動,是商業活動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並入商業篇,還是單獨設篇,根據內容再研究確定。政協單獨立篇顯得太弱,是與政黨部分合篇,還是與政權部分合篇,也在下步總纂中加以研究。民政從社會福利到社會保障,社會性強,群眾性強,生老病死,涉及千家萬戶,可考慮從政事篇中拿出來單獨成篇。

從縣誌目前的篇目看,低層次的章節目,層次簡明,立目貼切,歸屬也基本得當,但可作一些歸並。比如工業篇第一二章雷同、分散,可考慮歸並集中記述,又比如豬牛馬等飼養業下的一係列目,可改為家畜家禽生產,家畜品種與家畜飼養有關聯,不必在品種下又分若幹個節。在家畜家禽生產的目下,品種、飼養、存欄數都可集中記述。類似這樣相近的目,都要求能歸並集中。

總纂前要定全誌的章法和規範,總纂中如不統一章法和規範,到終審時,僅文字技術方麵的問題,就會改不勝改。定了章法,就要照章辦事,嚴格遵守凡例和書寫規約。

保持全誌的整體性,還要寫好宏觀記述,處理好交叉重複,精心設計圖表。有些表是很好的,但要精心設計,注意文表結合,有些表則可列階段性的數據,不必過於繁瑣。

第三、強調實用性,增強縣誌的社會功能。

地方誌是一部實用性的文獻,它不是通俗讀物,不是供人們欣賞閱讀的,而是為了備查備用。備什麼?備史料;查什麼?查史料。誰用呢,本單位用,本地區用,整個社會用,今人用,後人也要用。因此,地方誌具有廣泛的、多層次的用處。編修地方誌,必須著眼於用,立足於用,這是我們地方誌特有的功能,特有的優勢,也是地方誌書科學價值之所在。地方誌門類廣,史料多,決策者可用,教學可用,科研可用,搞實際工作也可用。我們編修誌書就要有一個用的觀點、讀者的觀點、社會的觀點,或者說是曆史的觀點,長期使用的觀點。這種觀點越明確,而且體現在誌稿應用之中,就能使我們選擇取舍的史料越有價值。像黃陂這樣的大縣,在外麵的人很多,縣誌是會廣為流傳的,甚至會流傳到海外。從總的來講,它是認識縣情、研究縣情之用,是進行國情教育、地情教育之用,是總結曆史、借鑒曆史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