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方誌文摘(7)(2 / 3)

(2)地方誌是曆史文獻,代代相傳,是曆史的忠實記錄,不能歪曲,不能生造。曆史的發展是曲折的,不是平坦的。沒有曲折也不成其為一部好誌書。我們所處的曆史時代叫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修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誌,而這個初級階段又是脫胎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再往上追溯,還有漫長的封建社會。幾種時代,幾種社會,錄於一誌,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既是曆史文獻,就要作曆史分析。入誌的人物、事物和事件,都應放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放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之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許多新課題,都正在探索之中。新中國成立後這幾十年,道路也是曲折的。記述這段曆史,如果隻有發展,沒有失誤,隻有光明,沒有陰暗,隻有成績,沒有缺點,或者缺點一筆帶過,這恐怕不能體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我們記述各個階段的曆史,都應力求保持客觀的科學態度,注意分寸,留有餘地。比如財政篇中記“新洲縣劃武漢市後,財政收入更好”;城鄉建設篇中記“市政工程和環保工作受到社會普遍關心,”“新樓房新街道層出不窮,建設麵貌日新月異”;文化篇中記“新中國成立後,黨對文化藝術和藝人甚為重視”;教育篇中記“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教育進入全麵振興、蓬勃發展階段”。類似這樣的記述,均需斟酌。因為縣的財力並不充裕,財政狀況仍相當緊;建設方麵欠賬很多,髒亂差亟待治理;文化藝術和藝人曾一度並不被重視,教育事業至今也仍然存在著危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擔憂。

(3)地方誌是科學的資料書。資料性是地方誌最基本的特性,它以資料為基礎,以資料見長取勝。地方誌的門類設置全,資料征集的時空範圍廣,資料考證的要求嚴,要經過科學整理、科學分析,“提供有組織的係統資料”。新誌舊誌的根本區別就在科學性上。要在資料的征集、整理、篩選、考證、分析、運用上多下工夫,努力把思想性、資料性、科學性融於誌稿之中,就一定可以編出一部有分量、有價值的誌書。

(4)地方誌是實用性的文獻。實用性的文獻就要講求真實,觀點鮮明,史料準確而充實。實用性的文獻,一定要力求精練,用較小的篇幅,容納更多的史料,使誌書真正成為資料高度密集的工具書。資料運用和內容記述,要著眼於社會需要,克服部門的局限性。科學的資料書要求入誌的資料都要經得起社會的檢驗和曆史的檢驗。

3、關於凡例,篇目。凡例應在編寫前定下來,發凡起例嘛。“凡例”是個章法,編纂時要受“凡例”的約束,而不能自亂章法。篇目是個“骨架”,是個藍圖。凡例要立得簡明、確切。考慮新洲縣建製曆史短,是個新縣,在凡例頭一條就要作個交代。斷限問題,從新洲實際情況出發,上限不限死,上起記載事物的發端,有些事物需要追本溯源。下限斷至1985年,個別重要史實也可適當下延。

新洲縣誌的篇目,可在現有篇目基礎上作些合理調整。篇目調整的原則,叫形式服從內容,篇目體例服從內容記述的需要。篇目層次要簡明,節為記述的基本單位;節下的目,記述的時候,有的可以不標題。在目錄裏麵,節下的目不要都列出來,過細了,除非這個節下的標題有特色。篇章節目的層次,也反映了事物的一定曆史地位和社會地位,排列次序和歸屬要適當。

4、關於宏觀記述。宏觀記述在一部誌書裏很重要,很難寫,又必須寫好。這是各地修誌都碰到的一個難題,是塊“臘肉骨頭”。如果缺乏宏觀記述,隻記述微觀事物,難窺事物整體概貌;就會隻見樹木,不見森林。而記述宏觀的事物,就要高度概括,要綜合分析,要了解本事物發展的階段性變化,掌握一些基本的總量指標和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