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方誌文摘(7)(3 / 3)

宏觀記述包括全誌的概述,有些部類的綜述,章下的無題諸言。總纂的時候,要把全誌的概述寫好,它是個“窗口”,全誌的入門向導,是反映全誌也是全縣總體概貌的。概述、綜述,無非是反映曆史脈絡,展示總體概貌,宏觀性的記述,還是應當用資料說話,實中有虛,虛實結合。“概述”要一忌空泛,二忌重複,三忌瑣碎,四忌分割。各部類、各事物的情況不同,有的複雜,資料多,篇幅大;有的比較單一,篇幅較小。是否作綜合性的記述,完全根據內容需要而定,不求一律。

5、關於大事記、人物誌。大事記是一誌之徑。編寫大事記要緊緊抓住主線,突出本地特點,注意相互關聯,力求醒目精煉。大事簡略要得當,並要與各個篇章的內容銜接好。

人物誌就大多數而言,寫得較好,有些傳寫得生動感人。入誌的人物比例比較合理,以近現代人物為主,正麵人物為主。對人物的記述、評價比較公正,代表性比較廣泛,各界人物都有,既有風雲一時的大人物,也有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有可讀性,有感染力,是一部好的鄉土教材。

人物立傳的標準,主要看是推動還是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大人物人所共知,不易疏漏;倒是對本地有影響、有貢獻的小人物,還要挖掘,不要埋沒。如新洲治水功臣、種棉能手這樣的典型人物入誌,就很有教育意義。人物的記述,還有個以事係人的問題,不能隻見物不見人,象在農業部類,事跡突出的棉花姑娘就可記一筆。立傳人物還應特別注意準確,史實不準,評價不當,就會有損於誌書的質量。

人物立傳最忌臉譜化,有的人物傳像悼詞,有的像履曆表。要寫出人物的個性特征。木工汪竹林傳,記了他“看活用料,精打細算,多刀少砍,寸木寸用”的事跡。新洲縣楚劇女演員夏銀秀很受觀眾喜愛,群眾說:“管它忙不忙,要看夏大娘,管它累不累,要聽二姑的戲。”這些傳主都寫得比較活,有特色。對人物傳稿中的史實、用語、評價,要字斟句酌。

抓緊精編辦好年鑒

武漢辦地方年鑒,經市委、市政府決定,於1985年創辦。全麵地反映武漢地區上一年度的基本情況,集全年於一瞬,彙百科於一冊,是一部資料、知識、信息密集的大型工具書,也是一部綜合性的地方科學文獻。

編纂綜合性大型地方年鑒,是個宏大的係統工程,難度相當大。

第一,涉及麵廣。一是單位涉及麵廣。年鑒記述範圍是全武漢地區,要反映整個武漢城市上一年度的基本情況,包括中央部屬和省屬在漢單位、大型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等,都在記述之內。隻有這樣,才能較完整地反映整個城市上一年度工作發展的概貌,也才能顯示中心城市的地位和功能。由於眾多單位承擔供稿任務,這就需要做大量的組織工作,才能落實年鑒的組稿任務。二是內容涉及麵廣。一部地方年鑒是一個地方的“百科全書”,自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都要反映。《武漢年鑒》篇目大體分武漢綜述、專業百科和附錄三大塊,既要反映武漢地區上一年度的宏觀麵貌,又要反映各行各業上一年度的發展變化,還有統計、文獻、索引等附錄資料。年鑒含量相當豐富,既要求全麵係統,比較完整,又要求突出重點,反映特色。這就需要認真研究分析上一年度的工作情況,深化材料,精心設計,精心選材,精心編寫;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政策水平、專業知識和文字功底;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