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附:孫輩文章:爺爺印象(2)(3 / 3)

趙孟柏寫於2007年3月,趙孟柏為三姐-易足英之子,畢業於華師外語係,現任某實驗中學外語教師外公今年三月,我終於結束了十一年艱苦的大學學習,拿到了博士學位。到北京單位報到的第一天,一個人去家樂福,在中關村熙熙攘攘的地下購物廣場,猛一抬頭看見了一家星巴克,突然想起了那個在網上很流行的煽情故事:一個農民的兒子,在星巴克對他的城裏同學說,我奮鬥了二十幾年,才能和你一起坐在這裏喝咖啡。此時,我也可以進去喝杯咖啡了,但是,我並沒有那樣的心情,如果讓我選擇,我還是寧願像小時候那樣,坐在易棚村外公家門口的稻草堆前喝外婆的雞蛋湯。

我的童年是在外公家度過的。那時父親尚在部隊,母親是鄉鎮幹部,經常需要住隊,於是我就成了外婆最大的任務。一九七八年我出生時,改革開放還沒進行,農民生活很苦,尤其是外公家,負擔很重。大舅在外工作,四個子女放在家中;二舅在讀師範,還沒有結婚;三舅四舅都還在讀書,上麵尚有年老的姥姥,一大家子人全靠外公外婆兩個中老年人。由於父母親都忙於工作,而我奶奶年老多病,沒有人帶我。母親回家找外公哭訴,外公立刻拍了板,讓外婆放下家中所有事情,專心去帶我。而家中做飯、喂豬等煩瑣家務,全被外公扛了下來。那年外公已經五十四歲,若在今日,可以賦閑退休了,而在那個年月,他仍然像青壯年勞力一樣,披星戴月,白天下地,回家做家務,晚上還要熬夜編竹器。那時我仍是懵懂小兒,不知辛勞,今日想來,那時外公的確太操勞了。他一生很少生病,六十多歲時突然病逝,想必是熬得燈枯油盡。

外公去世時我十二歲,已經懂事,因此有幸可以記錄下他的一些生活點滴。在我的記憶中,外公是一個堅毅剛忍而又不失浪漫氣息的人。雖然那時物質條件艱苦,但在外公的羽翼之下,我的童年過得非常快樂。雖然我隻是他的外孫,但卻是家中最受寵愛嗬護的一個。小時候我體弱多病,因此每天晚餐我能夠獨享一碗雞蛋湯。小時候農村的小孩基本上沒有玩具,但是外公還是為我親手做了一件玩具。那是一枝用竹筒做的水槍,用一節粗大的竹子,去掉一端的隔膜,在另一端的隔膜上鑽一個小孔,然後在一個筷子的頂端縛上布條和棉絮做為活塞。玩的時候先從井裏打一大桶水,然後將水槍放在桶裏汲滿一管水,最後對準目標,用吃奶的力氣推動筷子,水就會從小孔裏射出,飆得很遠,那時覺得超爽。而且在小夥伴麵前很有麵子。外公長年累月做竹器貼補家用,相信這個水槍是他最簡單的一件作品,但是它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歡樂,也是我童年唯一記得的一件玩具。

我還清晰地記得,外公的手如枯鬆枝一般,靈巧而有力,篾條在他的手裏跳來跳去如同有生命一樣,各種竹籃、竹簍就那樣從他手裏誕生出來。在劈開一些篾條時,他根本不用工具,而是直接用手指往下一捋,就那麼劈開了。我常常搬著小板凳坐在旁邊看他做事,這時外公就會出謎語給我猜,其中一個超級長謎直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而且之後再也沒有見過這麼長的謎語:

小小孩童,

住在蒿雀小林,

一個龐大的巨人,

手持釣竿,

滴滴咚咚,

咚咚滴滴,

道吃不吃,

若還吃了,

吞進肚裏,

帶著回去。

先斬龍頭,

再脫蟒衣,

然後來到鍋皮芯裏,

先見油魔天子,

再見閻羅大王;

然後來到碗皮芯裏,

一對油頭的光棍,

衙門一張,

送你進去,

衙門一緊,

送你到裏邊,

叫你永世不得托人身。

這個謎語的謎底就是釣蛤蟆、殺蛤蟆、炒蛤蟆、吃蛤蟆。由於小時常常和表哥們去釣蛤蟆,加之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童年時經常唱歌一般朗誦這個謎語,也是一大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