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應同避燥濕,且複過炎涼——淺談《鄰居》的美學追求(1 / 2)

酸風

朋友推薦了一篇散文《鄰居》,作者寶寶,讀來覺得很美。美在燕子的那種形態、神態,美在燕子身上的那種天性,美在人與燕子的那種和諧有如鄰裏的關係。讀罷美文,口有餘香。忍不住寫點什麼。

應當說,《鄰居》首先打動我的,是對燕子的描寫。因為顯然,作者將它們作為主人公,而“我”則隻是它們的一個互動者或陪襯。它們所表現的美的一切,都是給人的一種審美享受,一種儆示意義。因此,描摹它們的生存狀態,工筆也罷,寫意也罷,物象成為意象,燕子也就成為了一首詩。

先看看這“驚鴻一瞥”:那天我正提著桶,小心地給一株茉莉澆水,耳邊驀地掠過一陣翅膀撲擊空氣的“撲嚕”聲。一抬頭,一隻黑羽剪尾的燕子已經停在二樓陽台的晾衣繩上了。它頗象一個高明的雜技演員,隨著晾衣繩那點很小的彈性上下顛了幾顛,接著就穩穩地站住了。

燕子的“亮相”是如此突兀而又優雅,讓我心頭一顫,一團暖暖的、柔軟的東西被喚醒了。這便是作者的高明處。當然不止於此。它們的情愛是那樣纏綿:它熟門熟路的徑飛向它的伴侶,接著一對小東西就在晾衣繩上急速的移動,它們時分時合,擠擠挨挨,摩肩擦喙,細語呢喃,毫不掩飾那種親密的情侶關係。描摹得形象、傳神,令人驚歎。然後就是燕子合力地建構它們的愛巢。然而巢即為愛,它們的那種愛,甚至是令人羨慕的默契,又有盎然的情趣和活潑:燕永遠是形影不離、雙出雙返的。它們老是那麼的興高采烈,仿佛它們的愛情永遠在蜜月之中。經過了一天的飛行和嬉戲,它們的情緒通常都有點亢奮,它們在晾衣繩上時而揮翅佯打,時而摩擦尖喙,不時發出嘰嘰的尖叫聲,像是這對恩愛情侶在打情罵俏,在互相調侃。及燕歸窠,人亦回房。讀書到深夜,耳邊時常會傳來燕子不同於白天的呢喃聲,十分的曼妙和朦朧,於是不由得掩卷微笑,心想這是它們在溫存。人們在羨慕著它們的愛情的同時,不會生出一點對人類的某種類比或者期望麼?當然,也還有為它們保護自己尊嚴和家庭的安全而萌生敬意:在我接近它們的孩子時,還沒容我去想是怎麼回事情,雌燕已經衝過來,圍著我激動地啁啾起來。它是那樣的驚惶,那樣的衝動,它繞著我的頭不停地衝折飛旋,使我不得不以為它想要啄我的鼻子或者是眼睛。這是用生命來抗爭和保衛。黑格爾歎道:“動物的生命是大自然美的頂峰。”正是如此。它們表現出來的種種,都會讓我們想到大自然之美。無論是情愛的呢喃,還是激動地啁啾,無不張揚著生命的本真。

在對子女的哺育和教化上,燕子夫妻是如此的認真和投入。請看:它們幾乎從每一個黎明到每一個黃昏,一天到晚都在院子上空穿梭,在這段時間裏,它們放棄了關於自己的一切享樂,隻顧不辭辛苦地打食,哪怕打雷下雨也不肯稍息。甚至它們那身從不更替的黑色燕尾服都失去了往日的整潔與光采。接下來,作者把一個細節描寫出來:好幾個落雨的清晨我目睹雌燕一頭紮進了雨幕中,在院子上空盤旋一遭,接著回過頭來急切地呼喚著自己的伴侶。連我都聽出了一個母親的哀懇。原本稍許有點遲疑的雄燕在它的召喚中也不大情願地縱身而去,於是兩個矯健的小黑點在無邊的雨幕中漸去漸遠……真是神來之筆!燕子被作者人性化、人格化、性格化的過程,正是逐步表現了這種漸近頂峰之美,這是作品中最令人感動的細節描寫。讀到這裏,你能不動容?能不浮想連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