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官製兵製簡介(3 / 3)

前65年,壺衍鞮單於派左右奧犍王各率六千騎兵攻打車師交河城的漢軍。

前59年,握衍朐鞮單於乘左奧犍王病故之際,改立自己兒子出任奧犍王,奧犍王的貴人共同擁立已故奧犍王之子為王,和他一起向東遷徙。單於派右丞相率領一萬騎兵前往追擊攔截。

前57年,屠耆單於派先賢禪兩個兄弟右奧犍王和烏藉都尉各率二萬騎兵,屯駐東方防備呼韓邪單於。另有實例,屠耆單於派左大將和都尉率領四萬騎兵分兵屯駐在東方,防備呼韓邪單於。

前56年,屠耆單於堂弟休旬王率領所部五六百騎兵,襲殺左大且渠,吞並了他的軍隊自立為閏振單於。

前51年,郅支單於挺進西域,打算攻定右地。屠耆單於小弟叛離呼韓邪單於,返回右地,收集兩位已故哥哥【一位是被屠耆單於錯殺的右賢王,另一位是伊酋若王勝之】的殘兵敗將,得數千人,自立為伊利目單於。後與郅支單於發生遭遇戰,被郅支單於殺死,部眾五萬餘人被郅支單於吞並。

依據以上實例推算,左賢王兵馬在八萬左右,右賢王兵馬在五萬以上,加上所屬大將兵馬,應在七萬左右,匈奴大將兵權在兩萬左右,奧犍王兵權在六千左右,最多時可達兩萬。左右呼知王兵權在一萬左右,左右大都尉兵權在五千以上,萬人以下。丞相領兵出戰比較罕見,臨時授權統兵也不少於一萬。休旬王等小王兵權在六百以下,算不得“萬騎”長。

《百度百科》二十四長詞條稱:匈奴共有24個“萬騎”,單於最大,直轄5個“萬騎”,左賢王次之,給他4個,右賢王3個,左穀蠡王2個,右穀蠡王2個,左大將2個,右大將2個,左大都尉1個,右大都尉1個,左大當戶下1個,右大當戶1個。

這個推算可作單於和顯貴宗王兵權參考值,其中單於和左右穀蠡王兵權可視為下線數,左右大將至左右大當戶兵權基本符合。單於統領兵馬不受限製,如且鞮侯單於率領八萬步兵和騎兵圍攻李陵,壺衍鞮單於羞憤於“本始之戰”大敗,親自率領一萬騎兵攻打烏孫國,虛閭權渠單於以打獵為名,親自率領十萬騎兵伺機入侵漢朝邊塞,都可為實例。因此,所謂單於直轄五個“萬騎”,並無依據。再次,百度百科二十四長未將左右奧犍王、左右呼知王列入。

二十四長辨析

《史記·匈奴列傳》謂匈奴“置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自如左右賢王以下至當戶,大者萬騎,小者數千,凡二十四長,立號曰‘萬騎’。”《漢書·匈奴傳》同。

兩書所列封號,至大當戶僅十長,連骨都侯亦僅十二人。

東漢時期匈奴分裂後,“四大國”改稱“四角”,分裂前的一些名王被確定在“六角”的範圍內,六角也都為單於子弟。隨著時間的推移,單於家族有資格分封為王的子弟越來越多。於是,除了原來的左右賢王和左右穀蠡王外,又增加了專屬於單於子弟的名王名分。《後漢書·南匈奴列傳》於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下,多出左右日逐王、左右溫禺鞮王、左右漸將王六人,亦不足二十四長之數。

筆者以為,“二十四長”官製是冒頓單於創立,史書記載不詳並非虛言。

總體來看西漢時期的二十四長,可分為兩類:一是左右賢王至左右骨都侯這類曆代固有的高級權貴,二是不同時期單於根據不同情況變更或增設新的王號替補二十四長空缺。如狐鹿姑單於時期增設一個日逐王,權位在左賢王之下,右賢王之上。呼韓邪單於時期日逐王權位在右穀蠡王之下,並且分為左右日逐王。

冒頓單於時期的二十四長,可作參考的有直屬中央單於王庭的十二大權貴,即;左右賢王、左右穀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加上異姓望族名王和外圍藩屬國國王,共計十二部,即:呼延王、蘭氏王、須卜王、昆邪王、休屠王、東胡王、樓煩王、白羊王、丁零王、堅昆王、呼揭王、烏孫或折蘭王,合計二十四個。

伊稚斜單於以後,隨著漢朝的攻勢逐步擴展,東胡王、樓煩王、白羊王、折蘭王、昆邪王、休屠王諸國不複存在,匈奴必然有新王替補“萬騎”之二十四長。因而自狐鹿姑單於開始,到呼韓邪單於統一匈奴之前,曆代單於都變更或增設新王號,一來處於戰事需要或權力製衡,二來填補二十四長空缺。

隨著年代推移,繁衍倍增,單於子弟逐漸增多,不知名的單於子弟替補二十四長空缺,也很正常。名不見記載的單於子弟無非是因其生母地位卑微,以及他們庸碌無為。擬或也與宗王之間的爭鬥有關。自前102年句黎湖單於以降,到前60年握衍朐鞮單於篡位,曆代單於都是句黎湖單於的後裔,烏維單於的後裔一直冷落,可為實證。

《漢書.匈奴傳》記載,握衍朐鞮單於是烏維單於的八世孫,其後裔必在宗王之列,由此可見,“二十四長”除左賢王至左右大當戶之外,不同時期的單於增設王號替補空缺,順理成章。

呼韓邪單於及其後裔所屬的西漢晚期,匈奴新增不少官號,東漢時期南北匈奴新增官號更為紛繁,二十四長之下線官號很難梳理出來。一個看似簡單的加減法數字運算,卻令史家困惑至今。

此外還有兩個王號值得留意。一是多次救助蘇武的於鞮王,史料明確記載他是狐鹿姑單於弟弟,曾率領部眾在北海遊牧五年之多,直至病死,其部眾才遷離。二是壺衍鞮單於在位時期,前83年左右,單於弟弟匈奴左賢王【即虛閭權渠單於】和叔叔【右穀蠡王】曾與盧屠王合謀西降烏孫。這個盧屠王將西降烏孫之事告發,後來在查辦此案時卻當了替死鬼。能參與左賢王和右穀蠡王合謀反叛單於,其官職不高,也不會太低。

有三點可以確定:

一是冒頓單於時期到軍臣單於時期,匈奴的二十四長應該包括藩屬國國王。

二是烏維單於以降,匈奴藩屬國的國王都不在二十四長之列,如東胡王、丁零王、堅昆王、呼揭王。取而代之的是曆代單於行使特權封賜的增設新王。

三是漢朝的叛臣降將被匈奴單於封王的後裔沒有世襲特權,雖然他們一度曾經統領過上萬兵馬,都應不在二十四長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