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職業(3 / 3)

(4)評估自己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與知識,確定從事的職業:如果你具備相應的能力與知識,或者不具備但容易獲得,你就可以從事喜歡的職業;如果不具備又很難獲得,就要了解其它職業需要的關鍵能力與知識,再確定擅長的職業。

(5)在確定了職業後,再確定擇業目標中的行業、公司、從業狀態等其他要素。

3.通過有效行動達成擇業目標

製定了合理的目標以後,還要通過有效的行動來完成目標。可采取的行動包括調查確定目標公司、製作簡曆、爭取麵試機會和麵試等。

有主見在於要見多識廣,在於多思考、多分析、多判斷,多實踐,從書報雜誌、從影視作品、甚至從朋友談話中吸取經驗教訓,充實自己,切記千萬不要人雲亦雲、隨波逐流!

6.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用武之地

踏入職場前需要明白的第三個要點是: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用武之地。

性格與職業的匹配非常重要。不同的人性格特點各不相同,如果能夠按照性格特點來找工作,那麼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通常,人們會認為那些具有性格劣勢的人不容易做出成就來。比如說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表達自己,不太懂得人際交往等等,這些人可能比那些善於表達自己的人遇到的障礙更多一些。事實上,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用武之地,隻要針對自己的性格善加利用,同樣也能獲得成功。

陳景潤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雖然他有很高深的學問,但是表達能力欠佳。在1953年的時候,陳景潤在北京四中任教,由於他說話口齒不清,學校拒絕他上講台授課,他隻好去批改作業。到了後來,學校居然以沒有適合他的工作為由打發他“停職回鄉養病”。最後,他被調回廈門大學做資料員。

由於陳景潤在日常生活中對商品分類不太了解,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來,因此出去買東西的時候常常鬧笑話。時間久了,大家都把陳景潤稱為“癡人”和“怪人”。

但是,這位數學家並不理會這些。他除了搞好自己的工作之外,每天在屬於自己的那6平方米的小屋內,點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演算數學題。當他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後,終於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這一成果轟動了全世界。華羅庚等老一輩數學家對陳景潤的論文給予了高度評價,世界各國的數學家也紛紛讚揚陳景潤的研究成果。

陳景潤的性格缺陷確實給他帶來了一些不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反而能讓他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科學研究當中。一個內向、不善於交際的人,少了外界的幹擾,沒有那麼多的日常應酬需要處理,反而有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去忙自己喜歡的事情,陳景潤就是因此得益。他揚長避短,發揮自己性格上的優點,專心於數學研究,終於成了世界聞名的數學家。

陳景潤的例子說明,性格並不是阻礙職業發展的“硬傷”。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用武之地,關鍵看你如何有針對性地去發揮。性格與職業不合拍的時候,就會造成職業障礙。因此,能否找到與自己性格相投的職業,就成了職業規劃中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

說到性格與職業匹配的問題,我想起我有位性格很好的朋友,當初他在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的市場部上班。工作的時間雖然不長,卻給公司同事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工作認真負責,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件事。沒有什麼大的功勞,也沒有出過什麼差錯。但是,在老板的眼中,他絕對不是提拔的對象。

一直以來,他從事的是流程化的作業,非常的單調乏味,因此他覺得幹得非常不開心。他明白自己在企業中屬於可有可無,隨時可以被新人代替的人物,光靠自己現在的工作經驗,要想得到晉升是非常困難的。他感到前景黯淡,提不起上班的興趣。

後來,我和他一起對他的性格特點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他性格中穩定的成分居多,做事小心謹慎,屬於內向型性格。在市場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部門,如果缺乏創意和冒險精神,那麼這種性格是很難站住腳的。

在我的建議下,他經過一番綜合考慮之後,就轉到更加適合自己的人事部門進行工作。由於這個職位需要嚴謹安靜的性格和人際親和力,而這些恰好都是朋友與生俱來的特質,他在這些方麵更能做的得心應手。時隔不久,他的薪水比原來上漲了~倍。

所以,我想告誡大家的是: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各不相同,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找不到自己擅長的職位,很容易給職業生涯蒙上陰影;如果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職位,無異於如魚得水,做起工作來就更能左右逢源。

如果不能及時根據自己的性格進行工作調整,哪怕暫時拿到了高薪,但以後,自己也會越做越鬱悶,不僅自己不開心,背負的壓力大,而且上升的餘地也會變得相當狹窄,不可能滿足個人的發展需要。

因此,我給大家的忠告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優勢,盡量找到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這樣就會為職業的成功搶先一步奠定基礎。要總結自己性格的優缺點,合理地進行分析,用科學職業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快速找到性格與職業的匹配點。

比如,一些個性保守、被動,對於細節比較重視的人,可以從事那些事務性、勞務性、重視細節、瑣碎、刻板、繁雜的工作,像會計、秘書、操作員、事務員等。而一些性格開放積極,運作及協調能力出眾,善於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的人,可從事一些開放的、多變的、主動的,對口才要求較高的工作,比如說營銷、公關、業務、廣告、門市、櫃台工作等。

在確定了自己的性格類型之後,可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擇工作。隻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有了發揮的基礎,也更能勝任工作,獲得更大的快樂和成就。性格比能力更重要,如果性格與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難以發揮。

7.做好麵對人生的選擇

我們能不能找那麼一天,一個人靜靜地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我們會選擇什麼樣的學校,學會什麼樣的專業,結交什麼樣的朋友,穿什麼樣的衣服……人生就是選擇。如果你僅僅隻是想輕鬆自在地享受每一天,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做自己的主人,選擇如何麵對人生。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正確運用選擇權的前提是:首先確定選擇的根據和標準,以此作為你進行選擇的準繩。每當你運用選擇權進行選擇的時候,都要用這個標準作為尺子來衡量一下,看看它是否符合你選擇的準繩。

比如一個人手中拿著一本自己很感興趣的書站在牆根,一隻腳踏地,一隻腳向後蹬在牆上,可以連續幾個小時保持這一姿態,並且不感覺乏累,相反還其樂融融。假設同一個人,隻是手中沒有了那本令他感興趣的書,再讓他以相同的姿態站在牆腳下,過不了幾分鍾他便會感到腰酸腿痛,堅持不住了。工作與此道理相同。所以,一個人在運用自己的選擇權選擇其職場位置時,一定要以自己的天賦所在為依據,以自己的喜好為準繩,以自己的興趣為尺度。隻有這樣你才不會覺得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情緒越來越緊張,沒有成就感。相反,你不僅會擁有一份得心應手的工作,還會享受到工作給你帶來的美好感受。

我有一位朋友,已經52歲了。他是一家基礎穩定的製造公司的執行副總裁。他本身是個工程師,同時也有很傑出的管理才能。可是在他的身上卻發生了兩件對他很不利的事情:當經濟不景氣時期來I臨時,一家跟他們競爭的公司有了新發明,使得他公司的生產線完全停頓了下來。他的公司宣布關閉時,正是就業機會最少的時候,尤其是一個過了50歲的人,更難找工作。最後,情況越來越糟,隻要能找到工作,不管什麼工作他都願意接受。他並不氣餒,他隻希望能夠工作。事實上,他必須找個工作。他敲了很多家公司的門。“對不起,現在並沒有任何工作機會。把你的姓名留下來吧。”就是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

最後,有一位人事經理在看過他的人事資料之後,有點猶豫地說:“你有很好的工作經驗。我們現在並不缺人,但不久以後,我們將有一個空缺,職位很低,我相信你可能不會有興趣。你看問題是你的條件太好了。”

“條件太好,沒有這回事。我雖然是個工程師,也可以拿起掃把。我將向你證明,我是本地最好的一個打掃工人。”他真的被錄取為管理員的助手了,也就是一名打掃工人。但是,他把他的技術,應用在他的打掃工作上。他十分努力,因為把每件工作都在預定的時間之前完成,然後回去要求指派更多的工作。

後來,他成為那家機構的某部門經理。再後來,他成了該公司的總經理。

這就是選擇的力量,隻要你積極地選擇權利,你就會對你的人生做出最正確的選擇,並使你的人生充滿著輝煌。

幸福,尋找它的人多,得到它的人少。人們常常以為,在金錢、財產和人際交往中能夠找到幸福,可是他們卻忘了,幸福並不是得到什麼,它是心靈在感受到自我實現時所處的狀態。一個每天帶著期望去生活的人,一個在生活中感到快樂滿意的人,可以說,都是幸福的寵兒。幸福是自然的,不幸是因為我們內心所具有的恐懼、焦慮和緊張。多數的人隻是在短暫爆發的時刻才感覺到片刻的幸福,然而,事情過去之後,他們又重新回到日常的狀態。

那些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完全寄托在外物之上的人,幸福的大門並不會向他打開。希望自己幸福嗎?我們完全可以自己選擇。當然,你可以讓外界事物來決定你的幸福,但你也可以憑自己所做的一切而感到幸福。這時候,即使生活中發生了各種不幸,也不會妨礙你去選擇幸福。你的生命還在,你的呼吸未停,你還可以看著這本書,從中吸取養料,生活中會有很多讓你感到幸福的事。即使其他的暫時你還無法做到,至少,你還擁有把握幸福的能力。

不要活在過去,我們要把握的是今天、明天,我們需要的是未來的幸福。你的態度決定了你的幸福:如果你消極悲觀,處處不滿,{整天唉聲歎氣,那你永遠也進不了幸福的門。

要相信自己配得上幸福,重要的是這種信心,有了信心,也就有了幸福。拋開你從前對生活的那套憤世嫉俗的觀點,鼓勵自己繼續往前,去接受變化,去擁抱原本就屬於你的幸福,去做希望和成功的忠實信徒。這一切,需要的隻是勇氣,而這種勇氣就在你心裏,喚醒它,抓住它,你就會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不要自己畫地為牢、作繭自縛,要讓新鮮的空氣進入自己的內心,不要在那肮髒單調的巢穴裏坐等生命的流逝。一個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絲毫不感到樂趣、意義的人,是不可能產生幸福的感覺的。變化,要記住,首先是變化,有了變化就有了幸福的可能;它就是動力,就是輪船,會把你帶到想去的地方。

生活不是重複,你今天所做的,完全可以和昨天不同,你永遠有用不完的機會。而幸福,首先就意味著尋找機會、把握機會。如果覺得現在的一切並不能帶來成就感,並不能讓你滿意,那麼為什麼不去改變它呢?去尋找你的目的、你的意義,然後全身心地投入吧!在這點上不必吝惜時間,因為它帶給你的將是幸福。逼迫自己去麵對變化、接受變化,幸福,就在你的選擇中!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那些克服了艱難險阻、忍受了長期的煎熬,但始終在鬥爭、在堅持的人。就我個人所見,最幸福的;也是那些不怕付出、不怕犧牲、敢於嚐試、敢於冒險的人。沒有經曆苦難波折,沒有經曆生死搏鬥,就不可能有幸福。

想一想自己走過的路,自己克服的那些阻礙,在挫折和奮鬥響自己得到的教訓和經曆;想一想,自己最幸福的時刻,難道不正是經過努力堅持,終於攻克重重難關的時刻嗎?不正是自己開始還心有怯意,最終卻出色地完成了一項任務的時候嗎?或者,是自己本來都以為不能堅持,以為苦難不會結束,最終咬咬牙卻挺過去的時刻嗎?

生活隨時隨地會遭遇各種挑戰。我們越是能夠將不利變成機遇,就越有可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你的生活將變成一場沒有間歇的盛大慶典,所有機會來臨的時刻都是你的節日。沒有什麼能夠約束你思考、行動的自由,沒有什麼能限製你去發展這些方麵的能力。你完全可以享受生活的種種樂趣,你唯一需要的是給自己去接近、去達到、去創造歡樂的機會。

8.及時調整你的工作定位

有一些人或許有這樣的經曆和感受:那就是他們對自己也有很高的定位,也知道自己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可感覺就像打靶一樣,子彈總是偏離靶心的位置。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是正常的。我們所處的環境時刻在發生著變化,我們對自己的定位也應該據此做出必要的修正,不然我們所有的努力都隻能像脫靶的子彈,永遠也不會打在成功的靶心上。

很多人應該都聽說過摩洛·路易斯,他的非凡成就的取得,就得益於他對自己定位的兩次修正。

在9歲的時候,摩洛隨著家人一起搬到了紐約。他的家人都愛好音樂、喜劇,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他也成為一個小音樂天才,幾乎能演奏所有的樂器。很多人都認定,他將來肯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交響樂團指揮。誰知12歲的摩洛卻開始學賣雞蛋,且還做得有聲有色,因為生意好,還雇了很多人為他工作;14歲的時候,他獨立組織了一個舞蹈團;高中畢業,他又投身新聞界,擔任一名采訪記者,並與許多新聞界老前輩一起工作。後來他又到veiw廣告公司任職。

對於他在Veiw廣告公司的情況,他後來回憶道:“記得,那時候我經常在外麵跑,一天的工作非常忙碌,用別人的一句話說就是成天像瘋了似的。我們是6點下班,下班後我還要到哥倫比亞大學上夜校,主修廣告。有時候,由於工作尚未完成,下課後,我還要從學校趕回辦公室繼續工作。從11點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兩點。”

20歲時,摩洛放棄在廣告公司內很有發展的工作,決心自己創業。這次創業是摩洛人生的第一次拚搏。他從事的是創意的開發。這是一個全新的事業,沒有人知道結果會是什麼樣的。

摩洛的創意,主要是說服各大百貨公司,通過一些電台槐且。或電視公司,成為紐約交響樂節目的共同讚助人。他本人認為此法可行。一方麵當時的百貨公司業績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廣告媒體提高形象與銷售成績;另一方麵,交響樂在紐約的聽眾眾多,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說服許多家獨立的百貨公司,分別采納各公司的意見加以整合,這種事情過去從未有人完成過,更別說要他們拿出幾百萬美元的經費來。大部分人都認為他會失敗。

摩洛並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積極地在各地進行說服工作。結果是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他做得非常出色,並且得到了許多企業的認可。那些認可他的企業都覺得摩洛的創意很有價值。電視台對摩洛提出的策劃方案也很接受。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幹勁十足地和電視台經理一同展開一連串的廣告活動。摩洛為此得到了巨大的利益。

當我們在進行一項工作的過程中,或許開展得並不比別人差,甚至比其他人要好些,但它並沒有帶來我們想象中的那種成功感,此時就應該像摩洛在Veiw廣告公司一樣,重新審視現在從事的這份工作、審視這個行業與自我。我們不應該害怕修正,甚至改變現在的定位會讓我們失去擁有的一些東西。請相信,我們隻有扔掉一些,才能有更多的收獲。在這個世界上,永恒不變的隻有變化本身,我們也隻有改變才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成就,這正如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指出的那樣:“沒有改變,就沒有新的開始,也就不會有全新的生活,而新的生活是從給自己重新定位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