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有了這些危險和負擔,用自己的核心經曆再不斷的尋找新的工作經驗的“職業生涯再設計”就非常受人關注了。韓國一家大型建築公司林先生的“職業生涯再設計”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
林先生一直向往海外工作,他在大學畢業之後聽取一位長輩的勸告進入一家國有企業工作。但這家國有企業就像這位長輩描述的一樣,沒什麼知名度,待遇也不太好。林先生是首爾名牌大學畢業的,學的法律專業,而這份工作隻是一般的管理業務,和自己的專業幾乎一點關係都沒有。
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林先生發現自己的工作根本就沒有到海外工作的機會,再有就是待遇也不太好,他在這裏工作就像到了地獄似的,可是再找其它工作又不是很容易的事。林先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每天都是得過且過無奈地過日子。周圍的同事都勸他“要麼走,要麼留,趕緊做個了斷吧”。
兩年以後他成了公司內的“局外人”,最後終於放棄了這份工作。他又去了一家公司負責了企劃工作。但是在這個公司工作好像還是和以前一樣看不到任何希望,他開始對未來感到非常不安。於是就嚐試股票、考中介師,隻要覺得有前景的行業,他都去嚐試了。
但是他所做的努力最終都白費了。他開始反省自己的過往,發現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中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並由此得出了一個結論,不管自己是不是喜歡,都應該一直圍繞著自己的專業找工作,而且周圍的親朋好友也覺得他“適合做一些企業法務類的業務”,於是林先生又開始重新寫簡曆、重新求職。
令林先生喜出望外的是,他接到了韓國一家著名大公司的麵試通知。看來名牌大學法學專業的學曆,再加上他對自己工作經曆的誇大包裝成功地吸引了這家公司的眼球。但是林先生在麵試的時候卻敗下了陣。麵試用英語進行,而且麵試考官對法律業務的具體知識進行了詳細的提問。林先生在大學畢業後就放下了英語,法律業務也沒怎麼接觸過,於是他不得不沮喪的離開了考場。
回去後,林先生立刻報名了英語補習班,又開始重新複習早就丟下的法律書。就這樣經過兩年艱苦的努力後他終於求職成功,成為一家韓國知名大公司的法務負責人。
如果林先生還待在前兩家公司的話,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可能永遠也找不到工作的樂趣。英語水平不行還想到海外工作,等著他的一定是到處碰壁,最後等著他的,可能就是自已經營一個小門店吧。
林先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從自己的專業出以進行了合理的職業規劃。他在履曆和自我介紹中突出了名牌大學法學專業的學曆,並稱自己在企劃工作中曾接觸過法律業務,盡量讓自己的職業軌跡更加靠近法律業務。雖然他曾由於對自己的誇大包裝履曆而失敗,但是這也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教訓,通過這次教訓他懂得了,隻有以自己的職業生涯為基礎的履曆才會真正的引起重視,隻有以具體內容為基礎的工作經曆才能得到企業的認可。
5.讓自己有一份上升式的履曆
更改職業經曆,需要“選擇和集中”。近來在企業經營當中“選擇和集中”與“核心人才”成為了最常使用的概念。因為事業不可能涉及到所有領域,所以要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和最能出成果的領域並集中投人力量,這是企業的一種經營戰略。
在更改職業經曆的過程中同樣需要此戰略,這是為了克服後起者的局限性。即使再出色的人才,如果改變了原有職業進入到新的領域時隻能成為新手,新手和先行者競爭就要集中優勢力量。為了集中力量就要懂得保留和舍棄原有的資產。
原來在一家韓國中小型化纖企業負責營業工作的T先生,三年之後進入一家有名的綜合商社成為了海外貿易專家。他畢業於地方國立大學貿易專業,畢業之後懷揣市場營銷專家的夢想向一家大型企業投遞了簡曆。但是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的T先生,直到畢業六個月的時候仍然沒有找到工作,礙於麵子他繼續向大企業投遞入職申請。結果一轉眼到了冬季,眼看下一級的畢業生也要和他進行就業競爭,情況十分緊迫。看此光景,指導教授把他推薦給了一家中小企業的社長朋友,“待業時間過長會更麻煩,先在這個企業裏積累一下經驗,再為將來做打算”,他接受了教授的這一忠告。而他去的這家公司不過是10多個人的小公司,負責的業務也是銷售業務。在一個小公司裏負責了人人嫌棄的銷售業務,對他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T先生才工作了幾個月就患上了心病,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甚至想放棄這個工作。在上班時間他偷偷溜進網吧在網上搜集招聘信息,向市場營銷職位投遞了簡曆。而這一行為被社長發現,社長發出了最後通牒:“要麼好好幹,要麼走人。”最後他決定振作精神,開始專心投入到現在的營業工作中。社長也很照顧他,“如果不喜歡營業業務,也可以負責企劃管理業務”,但是他謝絕了社長的好意,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營業工作。他通過市場調查拿出了新的創意,夜以繼日地東奔西走,營業業績也開始有了起色。產生信心的T先生說服社長開拓海外市場,他穿梭於貿易投資振興機構等單位收集資料,和海外的客戶持續取得聯係,最終成功獲得了美國客戶的訂單,之後訂貨量也在逐漸增加。
T先生意識到,如果想更有體係地開展海外事業需要再學習,於是他報考了經營碩士研究生。在碩士學習期間他結識了一家綜合商社的高管,這位領導非常賞識T先生的海外市場開拓經曆和對於事業的熱情,並發出邀請讓他擔任海外事業部門的課長。
T先生被大企業選中是因為他果斷放棄了“專業第一”的光環和對市場營銷專家的迷戀,全力投入了海外的業務中。他之所以能吸引企業高管的眼球也是因為他擁有貿易專業知識,並且具有海外營業方麵的成功經驗以及主動學習、自我開發的精神。
如果他固守了大企業市場營銷專家的夢想,很有可能現在仍然在大企業的門外徘徊。地方大學畢業生如果沒有特殊的才能,大企業一般不會給他們機會,當然“專業第一”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T先生成功的原因在於他通過選擇和集中擁有了一份“上升式”履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從大企業或知名企業起步再降到中小企業工作,形成“下降式”履曆。而且寫這種簡曆的人也會越來也少,因為隨著經濟不景氣,企業的用人數量在大大減少,他們更偏好有工作經驗的職員,因而有機會在大企業起步的應屆畢業生的數量也在急劇下降。而現在從中小企業開始慢慢向大企業轉移的職業規劃圖也在逐漸被人們認可。
基於目前的社會情況,想更改自己的職業經曆的人,應該考慮到作為後起者的劣勢,積極采用這種上升式履曆,否則職業生涯再設計將會成為難題。職業生涯再設計失敗的人,或因進修教育,或因子女關係,在休假後不能回到工作崗位,他們大多都沒有認識到“選擇和集中”的必要性,一直沉浸在“過去的光環”之中,沒有擺脫“下降式”履曆的習慣。
1997年韓國外彙危機以後,離開金融圈的相當一部分人成為了個體經營戶,這也和上述情況十分相似。根據韓國勞動研究院對勞動部雇傭保險資料的分析結果顯示,從1997年10月到2002年10月期間,從銀行、保險等金融產業離職一次以上的人員共有36萬人之多,其中隻有15.8%的人員仍在金融業界工作,而65%的人員甚至沒有雇傭保險,可以斷定他們已經退出了正規勞動力市場。
金融界從業者在退職後沒能回歸到金融界,是因為他們失敗的職業生涯再設計。當時離開金融公司的人員大都在金融界工作了許多年,所以改行對他們來說很困難,加之當時金融界對有經驗者的需求也不是很大,因此在同行業內跳槽也成了問題。這時他們需要的是以原有的經曆為基礎進行職業再設計,但是大多以失敗告終。
他們應該在職業再設計的過程中運用“選擇和集中”的原則,一旦設定了目標就要大膽放棄與目標無關的東西,並且不應該期望獲得短期利益。而大多數的人都忽視了自己是新領域的新手這一事實,他們無法拋棄在金融公司時期的年薪和福利待遇以及社會地位,而且尋找新的崗位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訓練,但是他們期望的是短期成果。結果可想而知,不僅沒有企業接收他們,就算是勉強人職,不到一年就離職了。就這樣遭受一兩次失敗以後,大部分人開始選擇了獨立創業這條路。
畢業於首爾名牌大學的L先生的經曆就是銀行名譽退職人員的典型軌跡。他名譽退職後開始準備考試,可是半年後就放棄了。然後又開始從事保險設計行業,但是不到3個月又放棄,成為了一名課外補習學校的教師,而現在他在中小城市開設了一家課外補習學校。以夫人的名義貸款好不容易辦起的這所學校,如今效益也不太好,讓他很是頭疼。
目前在一家地方信用合作社擔任次長職位的K先生,曾經賣掉房子開了一家小飯店,但是由於經營不善而倒閉。他又開了一家服裝店,但是又賠了錢關了張。連房子都賣掉的K先生不得不寄住在父母家裏。萬幸的是,他又回到自己原來的職業圈信用合作社工作,隻是薪水比以前少了。因此我們應該懂得職業生涯再設計成功的前提條件:“人往高處走”的動力和願意用足夠的時間去準備的決心。
6.善於思考
善於思考是一切智者和愚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善於思考的人總是可以從生活中的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在遇到失敗和挫折時,也總是可以設法擺脫困境,走向光明。
思考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開啟心靈,激勵你的生命。人生離不開思考,思考是生命運動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把思考用在工作上,那麼工作就會做得更加完美,用心工作,非常積極的麵對人生,完成人生的每項任務,得到更令人滿意的結果,隻有這樣才能享受工作帶給自己的樂趣和收獲。其實,工作可以更美的。
家喻戶曉的華人首富李嘉誠之所以可以獲得這樣的成就,就是得益於他可以不斷地思考。從打工的時候起,他就是一個勤於思考的人。
李嘉誠的父親是一位教師,他非常希望兒子可以考上大學。但是,父親的突然去世,使得這個夢想徹底破滅了,隻有十幾歲的李嘉誠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擔,以自己瘦小的肩膀維持家人的生存。
李嘉誠先是在茶樓做跑堂夥計,後來又應聘到一家公司裏做推銷員。推銷員首先要能跑路,這一點難不倒他,以前在茶樓成天跑前跑後,早就練就了一副好腳板,但最重要是如何把產品推銷出去呢?
有一次,李嘉誠去推銷一種塑料灑水器,一連走訪了好多家都無人過問。一上午很快過去了,他還是一點收獲都沒有,如果下午還沒有進展,他回去就沒辦法向老板交代了。
雖然推銷的工作做得非常不順利,但是他是不停地給自己加油鼓勁,精神抖擻地走進了另一間辦公樓。他看到樓道上有許多,突然靈機一動,直接去了洗手間,不是直接去推銷產品,往灑水器裏裝滿了水,把水灑在樓道裏。經他這麼一灑,原來很髒的樓道非常神奇的一下子變得非常幹淨了。這一來,立刻引起了主管辦公樓的人的興趣,一下午,他就賣掉了十多台灑水器。
李嘉誠的這次推銷為什麼能如此成功呢?原因就在於,他用心思考了,把握了一個推銷的訣竅:想要讓客戶動心,就要把握好客戶的心理,聽別人說好,不如看到怎樣好;看到怎樣好,不如使用起來好。總是說自己的產品好,哪能比得上親自示範,讓大家看到使用後的效果呢?
在以後的推銷過程中,李嘉誠仍然能夠做到用心思考。在幹了一段時間的推銷員之後,公司的老板發現,李嘉誠跑的地方比別的推銷員都多,成交額也最高。一個如此會用心思考的人,怎麼能不獲得成功呢?
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米芾,自幼就喜歡書法,但苦於一直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後來,他聽說村裏來了個書法非常好的秀才,於是急忙跑去請教。秀才拿本字帖給他說:“向我學寫字,必須要用我的紙。”米芾說:“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秀才說:“但是我的紙非常貴,要五兩銀子一張。”米芾狠狠心還是買下了,由於紙張很貴,米芾隻是用手指在桌麵上來回照著寫來寫去,久久不肯下筆。秀才知道了,就責問他:“不寫如何練書法?”米芾就非常用心地寫下了一個字,結果寫出來的字比字帖上的字更有力量。秀才說:“以前你寫字總是不能用心。這次由於紙張很貴,所以你就很用心地去思考,然後才落筆。現在,你已經突破了你自己,將來一定能成為一個大書法家。”
盧瑟福對思考特別推崇。有一天深夜,他去實驗室的時候,發現有一個學生正在埋頭做實驗,他覺得很好奇,就問他:“你上午的時候在做什麼?”學生回答道:“在做實驗。”“那下午呢?”“我也在做實驗。”盧瑟福有點感到意外,繼續問道:“那晚上呢?”“也在做實驗。”學生回答道,並且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笑容,他認為老師就要表揚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