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盧瑟福大發雷霆,嚴厲地斥責他說:“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實驗,那你什麼時候思考?”
盧瑟福從小喜歡動手動腦,顯示出了他不同一般人的創造天賦。在盧瑟福一生中曾起過重要作用的一本書,《物理學入門》,是這本書把他引上了研究科學的道路。這本書不僅給讀者一些知識,書中還描述了一係列簡單的實驗過程,這樣就訓練了讀者的智力,盧瑟福被書裏的內容吸引並由此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從簡單的實驗裏探索出重要的自然規律,這些對盧瑟福一生的研究工作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他成為一個碩果累累的大科學家之後,仍然很重視讀書和思考。讀書和思考一直伴隨著盧瑟福一生。
人要善於思考,隻靠一味地苦幹奮鬥,埋頭拉車而不抬頭看路,結果常常是原地踏步,明天仍舊重複和今天的故事。
7.注意個人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企業中,最受歡迎的員工往往是這樣的員工:在工作中,他們有高度的責任心和超強的精力;在生活中,他們更是把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到了學習上麵。為了獲取知識,他們虛心好學,精益求精。最終,他們迎來了個人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個人學習能力”是指個體吸收並運用知識改變工作或生活狀態的能力,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對內是個體將所學知識、技能等自主地與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聯係,並轉化為完全屬於個人的能力;對外則是個體將所學知識或技能等進行應用或適用的能力。另外,研究證明,學習力不僅包含學習能力,還包含情感(個體對學習的態度)及個體生理條件等因素。
在現代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早就不再被認為是坐在教室裏上課這一個簡單的形式了,學習的內涵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學習已經沒有了時間的分隔、人員的界定和場所的限製,學習已經變成了所有人的事情,人們隨時隨地可以參加學習,所以,學習能力的提高遠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在不斷更新的,相對來說,人們更加需要提高學習知識的個人能力。那麼,作為一名員工,應該怎樣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呢?怎樣受到企業的歡迎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誡人們要謙虛,不要自以為是,好為人師,並且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正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20世紀60年代,郭沫若的白話詩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等報刊發表後,大學剛畢業被分配到科學院電子研究所從事語言聲學工作的陳明遠給郭沫若寫了一封信,他措辭非常尖銳地批評對方道:“讀完您那些連篇累牘的分行散文,人們能記住的隻有三個字,就是您這位大詩人的名字。編輯同誌大概對您的大名感到敬畏,所以不敢不全文登載,但是廣大讀者卻對您的作品感到失望,所以我不能不表示惋惜,甚至因失望而導致嘲笑挖苦……”
郭沫若認真地讀完這封信後,重新仔細地翻閱了自己那幾首詩作,覺得陳明遠的批評還是非常客觀的。於是,他給陳明遠回信,對他敢於說真話極為讚賞。他在信中說:“我實在喜歡你……我告訴你,你的信一點不使我‘煩惱’,反而讓我非常高興。”
隨後,郭沫若約見了陳明遠,他微笑著問陳明遠:“假若你當詩歌編輯,我的詩稿落到你手裏,你怎麼處理?”
陳明遠想了一會兒回答說:“對於您的來稿,我準備分三類處理:第一類,像《罪惡的金字塔》和《鳳凰涅檠》這樣的好詩,還有少數合格的,予以發表;第二類,有可取之處但尚須推敲斟酌的,提出具體的意見再退還給您修改,改好了再看;第三類,詩味索然的,不要分行,當做散文、雜文對待,或者幹脆扔進紙簍裏。隻有這樣,才是真正愛護您的詩句,也算對得起廣大詩歌愛好者!”郭沫若聽完這番話後哈哈大笑,連聲稱讚道:“好!我要碰到你這樣的編輯同誌就好說了,真是求之不得哩!”
郭沫若這樣的大學問家尚且如此虛懷若穀,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學習並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在現代這樣一個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學科分支也是越來越細,誰也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盡數吸收,也不能保證自己所學的知識就夠一輩子用的了,這就更需要我們不恥下問、虛心請教,克服自以為是的壞毛病。
另外,還要從不同渠道、各個方麵吸收信息,這是自身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因為個人的知識水平是非常有限的,要想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就必須廣泛吸收外部的信息、知識、資源和變化,並樂於嚐試新思想和新事物。同時這也是個人良好修養的一種表現。隻有不固步自封,才能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並對此給予公正地評價,從而達到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目的。
還有,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隻要一有時間就“啃”書本,講起理論知識,他們滔滔不絕,但在實際工作當中,他們做得倒還不如普通的員工,這是為什麼呢?很顯然,這是由於他們忽略了實踐經驗的學習與積累,犯了紙上談兵的老毛病。所以,一定要結合實際工作,讓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在實踐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8.向競爭對手學習
有這樣一些員工,他們對於自己的競爭對手,非但不敵視,反而能夠發現對手的優點並加以運用。這樣的人才是能真正取得成績、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才,他們永遠不會把競爭對手當做是自己的敵人,反而時刻把對手當作自己的夥伴。他們會在競爭中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借鑒競爭對手成功的秘訣,分析對手失敗的原因,從對手那裏學習好的方法以幫助自己進步。這樣的員工,是非常受企業歡迎的人。
1991年,山姆·沃爾頓又一次登上了全美富豪排行榜,他是Wal:Mart的負責人,當時他的資產高達250億美元。
山姆·沃爾頓開第一家連鎖店的時候,他的人生目標就是要成為行業中的龍頭,當他達到這個目標的時候,所有的財富都會滾滾而來。
他在工作之餘,隻要一有空,就不斷地研究他的競爭對手。既然他的目標就是想做行業中的最強,那麼他就一定要保證自己做的每件事,采取的每一個服務政策都比別的競爭對手更勝一籌,所以,他就會經常跑到競爭對手的店裏看看他們在做什麼,尋找對方比自己強的地方,當他發現競爭對手比自己做的好的地方時,他就會努力改進,力爭超越對方。
正是這個策略,使得山姆·沃爾頓的公司在業內名聲大振,他的連鎖店也越開越多,最終成為了全美國乃至全世界最有錢的人之一。
山姆·沃爾頓的成功說明了一個這樣一個問題:隻有充分了解你的對手,才有可能超越他;隻有了解你的對手,你才能知道應該如何改變自己。所以,要想受到企業的歡迎,每個員工都應該養成這樣一個好習慣——不斷研究你的競爭對手。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人手:
第一,借鑒競爭對手成功的秘訣。
成功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已經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一些人為了達到目標,花費了多少年的精力,經過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失敗,總結了無數的教訓,才獲得了成功的法門,隻要我們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吸取他們成功的精華,那麼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趕上或超越他們。
借鑒對手的成功經驗,可以先進行模仿。
提到模仿,有人可能會這樣說:“為什麼要模仿別人?要幹就要拿出自己的一套來!”“模仿人家有什麼意思?就算成功了也會讓人笑話!”這些話聽起來很豪邁,殊不知,連模仿都沒有的話,又談什麼借鑒,而離開了模仿和借鑒,又哪兒來的創造呢?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模仿也是一種進步。
當然,一味地模仿絕對是行不通的。沒有自己的東西,你就會永遠跟在競爭對手後麵亦步亦趨,永遠趕不上對手,更不用說什麼超越了。
借鑒則是從模仿通向創造的橋梁,把競爭對手的東西拿來,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一番研究,以便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中吸取教訓,這就比單純模仿效果好得多了。
第二,總結對手失敗的原因,在對手失敗的地方尋找機遇。
要認真研究競爭對手的失敗原因,這樣可以使自己少走彎路,並從中可以發現新的機遇,仔細觀察我們周圍的人,很多人都是從對手的失敗中受益無窮的。認真研究對手的失敗,讓自己更加警覺,既不犯自己犯過的錯誤,也不犯對手犯過的錯誤,把對手的經驗變成自己的經驗,對手的教訓變成自己的教訓。
有些人的成功偶然因素很大,就像“瞎貓碰見死耗子”等。對於那些靠偶然的機遇成功的人來說,認真研究對手的失敗,可以使他們立刻警覺起來,從中意識到自己往日的成功隻是一個偶然,吸取教訓和成功經驗,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總而言之,要想在職場競爭中超越競爭對手並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研究和了解你的競爭對手,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並總結他們失敗的教訓,這樣既可以為你事業的成功起到推動的作用,又可以使你避免犯那些導致對手失敗的錯誤。不斷地向對手學習,我們終將變得越來越強大,能力也一定可以得到不斷地提高,也必定為老板所欣賞和器重。
9.合理安排時間,做高效員工
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每個人獲得的既不會比別人多,也不會比別人少,但是有的人卻成了億萬富豪,而有的人仍然在貧困的邊緣線上掙紮。對他們來說,關鍵的不在於他們的先天條件,而是他們對時間這個後天概念的理解程度。
許多人沒有成功,就是沒有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時間,沒有一個時間觀念。他們在這種“無時間”的概念下生活和工作,有人說,我們每天都會去上班的,我們當然有時間觀念了,但是,請不要忘了,我們這裏所說的不是每天的上下班時間,而是對自己工作的時間觀念。作為員工,可能會有很多的爭隋要我們去做,但是我們一定要分一個時間順序或者按重要的程度來分,充分利用時間的最大效率化。不要讓我們因為對時間沒有清晰的體會失去了工作。
效率就是生命!隻有那些懂得妥善安排時間,善於向時間要效益的人才能成為優秀的員工。
優秀的員工懂得一個道理:自己的命運與公司的命運緊緊相連,而公司能不能在今天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就要向時間要效率,要比別的企業做得更快更好,所以他們都要求自己能迅速有效地做好每一項工作,成為高效能手,為他人樹立了一個高效率工作的榜樣。
前通用電氣總裁傑克·韋爾奇指出:“沒有一件事比現在要告訴你的更重要,那就是時間的寶貴與如何有效利用時間的方法。盡管每個人都會說:‘要珍惜時間。’然而,在我所見到的人當中,真正了解如何‘珍惜’時間的人並不多,而真正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更少了。”
一個男人在富蘭克林報社門前的商店裏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最後終於問店員開口了:“這本書多少錢?”
“1美元。”店員告訴他。
“l美元?”男人又問店員,“你能不能便宜點兒?”
“它的價格末來就是l美元。”這位店員再沒有其它的回答了。這個男人又看了一會兒,然後問了一句:“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告訴,“他在印刷室呢。”
“那好吧,我想見他。”這男人堅持要見富蘭克林。於是,富蘭克林被找了出來。
男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最低能賣多少錢?”
“1.25美元。”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告訴他。
“1.25美元?你的店員剛才還說能賣1美元呢!”
“沒錯啊,”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想離開我的工作。”這位顧客很奇怪。心想還是早點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於是對富蘭克林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最低能賣多少錢吧。”
“1.50美元。”
“又變成1.50美元?你剛才不還說1.25美元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50美元。”男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櫃台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這男人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於有誌者,時間就是金錢。查斯特·菲爾德爵士這樣說:利用好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時間如果不好好計劃,就會白白消耗掉,然後莫名其妙的就失去了,我們將一無所成。經驗表明,成功和失敗的界線就在於你是不是會合理的分配時間、合理的安排時間。人們一般都覺得這幾分鍾,幾小時沒什麼用,但實際上它們的作用非常大。本傑明·富蘭克林指出:“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就不要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
“記住,時間就是金錢。如果說一個每天能掙10個先令的人,躺在床上消磨了半天或是於了半天,他以為他在娛樂上隻花掉了6個便士而已。但實際上他還失去了他本能掙得的5個先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