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提升自己的能力(2)(2 / 3)

富蘭克林的這段名言通俗而直接地向我們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提高工作效率,初衷也許並非為了獲得報酬,但往往會獲得更多。

許多人認為,忠實可靠、盡職盡責地完成分配的任務就可以了,但這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對於那些剛剛踏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更是如此。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做得更多更好。一開始我們可能在做一些秘書、會計和出納類的工作,但我們真的想在這樣的工作上做一輩子嗎?成功的人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要做一些不一樣的工作來培養自己的能力,引起他人的關注。

假如你是一個營業員,可能就可以在發貨清單上發現一個和自己的工作職責沒關係的未被發現的錯誤;如果你是一個貨物管理員,可能就能質疑並糾正磅秤的刻度錯誤,使公司免遭受損失;如果你是一名郵差,除了保證信件能及時準確到達,也許可以做一些超出職責範圍的事情……這些工作可能隻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責,但如果你做了,就等於播下了成功的種子。

現代企業員工都想要通過提高效率來回報公司的知遇知恩,不管這些做法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再加上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的導向是效率優先,這就導致員工在完成自己的工作指標的同時,還會首先考慮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在績效管理的框架中,每一個管理人員都應該是自己的時間管理者,這樣才能提高個人的績效。

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所要求的任務。企業的員工在接到工作任務時,都會被要求要在規定的時間裏完成。把時間與質量這兩個要求永遠的貫穿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並盡量提前完成。把任務完成的時間定在提交任務結果的最後一秒是錯誤的,這和前麵提到的計劃的彈性是一樣的。因為事情不可能一直按著你的個人主觀設定往前進行。當你應該提交的任務和臨時的事情發生衝突的時候,就陷入了了一種必須兩者選其一的被動狀態。一個可以每次都按期完成工作任務的員工,就算不天天顯得忙忙碌碌,也會讓老板覺得你是個非常靠的住的人,而不是需要領導天天都追問你工作的進度怎麼樣了。

知道有效地管理時間能讓你的工作效率升值,所以對於時間管理方法的研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因為能隻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時間的人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績效。

工作任務的結束很可能經常被低估或是被忽略掉,但一直以來,對工作任務完結的重視總能提高整個企業的運營效率,改變整個企業的運營表現,帶動整個公司生產力的提高。

如果你可以在幫助別的員工在工作時好好的運用時間的管理流程,那麼你就能夠幫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你手上還有沒有完成的項目,或是需要重新完成的工作,或是你發現別的員工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為了完成一些工作任務而變得近乎瘋狂,那麼他就應該學習一下時間管理流程了。這樣做的原因就是出於分析的目的,想看看時間到底浪費在了哪兒,讓大家對自己的工作狀態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員工們經常會為在瑣事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最終令自己都為之驚訝不已。隨著對時間花費情況真實了解的不斷深入,員工們很輕鬆的就能找到更好的利用時間的方法。這才是工作任務完成或企業時間管理的真正開始。

隨著這個過程的不斷改進,操作任務或其他各項任務的時間預計也就會變得更為準確。因為對自己不能如期完成工作任務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認識,員工也就可以找到更好的如期完成任務的方法。對工作完成持續的實際時間和預計時間的對比的了解,不隻可以讓自己對工作持續時間的預計變得更加準確,還能讓員工的時間利用情況得到很大的改進。

總而言之,提高工作效率需要正確的工作方法、端正的工作態度,當然更需要領導和下級,同事之間的通力合作和配合。

不隻是把工作做好,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好,因為現在是一個講求“時間效率”的社會,用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做出榜樣,這樣的員工才是一個高效能手。

10.在職場上要有野心

有句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隻有具備這樣的雄心壯誌、這樣的野心,一個人才會去拚命,才會全力以赴,才會勇敢地排除一切困難的阻礙。在工作中也是如此。一個有野心的員工,才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爭取出色的業績。這種人的心中永遠有著自己的奮鬥目標,並且當這些目標一一實現之後,還會一個接著一個層出不窮,就是受到了這種“野心”的驅使。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工作安安穩穩,雖然富不了但也餓不著就行了。人生就這麼一點目標,生活也就這麼一點追求。這樣的人,直到生命的終結時刻,也隻能是一個碌碌無為之人,既不可能為社會作出太多的貢獻,也不可能為自己的單位作出驕人的業績。人總是分三六九等的,在公司裏也一樣。有的人的業績總是排在第一名,受到老板的重視,而有的人的成績總是非常普通,甚至越來越差,這樣的人總是不思進取,如果你怠慢了工作,那麼工作也會怠慢你,總有一天你會知道自己用流逝的時間葬送了自己可以改變命運的大好時光。

雷·洛克在1937年開始參加工作,他在一家銷售混乳機的小公司裏擔任主管。在這家公司工作的十來年裏,他一直在想辦法尋找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因此,他一直努力地工作著,隻是事業仍然平淡。然而,他的事業心卻絲毫不減,依然還是那樣野心勃勃。1954年的一天,加利福尼亞的一家小餐廳居然一下子從他這裏購買了8台機器。這讓他感到非常吃驚,因為自從他做這份工作以來,還從來沒有人一下子買過這麼多的機器。因此,洛克決定親自登門拜訪,前去查看究竟。

洛克發現那是一家專門做牛肉餅的小餐館,老板是麥當勞兄弟:馬克和狄克。當洛克一踏進兄弟倆的餐廳時,他馬上就意識到了這兄弟兩人已經踩上了一座金礦,因為竟然有那麼多的客人僅僅隻為了能夠買到一張牛肉餅而不惜排著長隊等候。

於是,洛克趕緊向麥當勞兄弟二人提出讓他們開分店的建議,但兄弟倆的回答讓洛克發現他們兩人屬於典型的安於現狀、享受生活的人。狄克一邊搖著頭一邊用手指著附近的那座小山說道:“你看到小山上麵的那幢房子了嗎?那裏就是我的家,我非常喜歡那裏,假如我開了分店的話,我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時間待在家裏好好休息了!”

然而,洛克卻是一個事業心非常強而又野心勃勃的人,他向麥當勞兄弟倆請求讓他去開一家分店,然後將利潤中的5%給兄弟倆作為提成,兄弟兩人很快便同意了。於是,1955年4月,洛克的第一家麥當勞在芝加哥開張了。不用說,洛克的小店越來越紅火,也越做越大,直到1960年,他已經開了280家分店。1961年,洛克以270萬元的價錢從麥當勞兄弟手中買下了麥當勞的名號、商標、版權以及配方。麥當勞兄弟便拿著這筆對他們來說已經相當豐厚的一筆錢,退出了麥當勞的發展曆史。

到了後來,成功地將麥當勞推向全世界的麥當勞董事長洛克提出了麥當勞的用人標準:“我們所需要的,是能夠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之中的人。如果他沒有什麼太強的事業心,而僅僅隻是滿足於養家糊口、過一種安閑舒適的生活,那麼,麥當勞不需要他。”正是在這樣一種用人理念的指引下,麥當勞在全世界成就了無數的富翁。

在講究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社會裏,老板們都更願意雇用那些有著勃勃的雄心的人,哪怕這些人所覬覦的正是自己的位子。因為隻有這樣的人才會像老板一樣去工作,不需要別人的督促,可以“以一當十”,利用最短的時間作出最出色的成就。當你從眾多員工之中脫穎而出的時候,也就是你“一鳴驚人”的時候,升職、加薪這樣的好事對你來說當然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所以,從現在開始,趕緊摒棄那種安於現狀、過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打工心理,帶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朝陽心態,給自己樹立一些近期和長遠的工作目標,下定決心並努力付諸實踐。“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總有一天,你也會由一隻燕雀變成展翅高飛的鴻鵠,而隻要你現在也具有像鴻鵠那樣的“野心”。

11.處處留心皆學問

“處處留心皆學問”是中國的一句古話,意思是說,隻要做有心人,時時刻刻都可以學到有益的東西。不管是現實中,還是書的世界裏,隻要我們認真仔細地去尋找,我們就會發現到處都是知識。在現在的職場中,怎樣才能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除了專業技術之外就是要以逸待勞得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取人長補已短,這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千古名言,用在現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仍然有效。

要學習不一定非要拘泥於一個環境和時間,留心觀察,到處都是學問。經常問問自己:也許這個事情不該自己做,但如果是自己做的話,自己會怎麼做?其他已經成功的解決辦法是怎麼樣?為什麼別人能夠想到那樣做?那種做法的成功之處在哪裏,有了這樣的思考後,就像自己做的差不多,雖然你沒有去做,但是你卻有了這個自己學習和提升的過程,尤其是在小企業裏,你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去承擔,經常會遇到一個人做幾個人的工作的機會,這對你來說又是一種學習和工作經驗的積累。

許多人都知道,細節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對很多事來說,我們可能不能斷定它結果的成敗,但是我們卻能留心觀察它的發展過程,最終得到一個結果,而這個過程又是一個非常細致耐心的工作,這需要細心才可以做到。很多人粗心的懶人會說細心是天生的,這個美麗的借口,細心的人聽到之後卻隻能一笑而過。那麼,工作的細心到底是從那裏來的?

首先,細心來自於一個人的成長環境,他在從小的教育過程中,如果老師和家長一直都在要求他專心學習,細致的做作業,直到滿意為止,而且師長們都能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成為細心生活的榜樣,那麼一個細心的成長環境就形成了,小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感受到了更多細致的關懷,同時也可以分享到細心帶給自己的成就感和更多的實惠,在潛移默化中,於今後成人以後的工作生活當中,也就會更多的注意細節。

其次,“細心”的源泉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心和使命感。曾經有人這樣說過:“人活著就要有一點精神。”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有夢想和激情,有了這些,才會對世間萬物充滿激情,覺得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不能自來人世間一次,應該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才能從內心的深處啟發出最原始的使命感。

有了使命感,在工作和事業的麵前,就會認為這份工作就是我的責任,是我應該去完成的,這個職責我必須去履行,有了這樣的責任感,就能從內心發出意願,自己願意花費精力和時間,盡最大的努力,去反複檢查自己的工作,要求好上加好,為此寧願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把工作看成是一種責任和光榮融入到自己的身體內,貫穿於自己的生命。

最後,細心的工作也來源於壓力的存在,所以懶人都知道,並不是他們不想去做好工作,而是因為細心的工作,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體力,比起拖拉懶散來說,要辛苦的多,假如沒有相應監督機製,他們很有可能對工作不理會。這時壓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有一位領導經常說這樣一句話:“我要把壓力釋放給別人。”工作不可以讓下屬形成一種依賴,他們做的不好,你就去幫他們改,幫他們買單,這是完全錯誤的做法,久而久之,員工就會形成一種依賴和惰性,一個副總的能力非常強,但卻強大不過一個團隊的力量。工作中領導要給他們一定的權利,同時也要給他們一定壓力,要他們自己對做過的工作負自己該負的責任,關鍵是對他們對做錯的事付出了代價。有了壓力,才會有動力,才會細致認真的工作,高標準嚴要求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我們的工作中,’要時刻把“細心”二字記在心頭,這就要求我們做到:對身邊發生的事,經常思考它們的因果關係;對做不到位的執行問題,就要深入的挖掘它們的症結所在;對習以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進或優化的建議;做任何事情要養成一種有條不紊和井然有序的做事習慣;經常去找幾個其它人沒有看出來的毛病或弊端;自己要隨時隨地對自己的不足進行填補。

在這個講求團隊意識的年代,靈感可以讓你產生更多的智慧,而智慧又能讓你產生更多的靈感,沒有人天生就什麼都懂,隻有不斷的學習才能讓你變得聰明,書本的知識畢竟有限,工作中還需不斷的積累,職場中的三招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遇強變強、洋為中用和間接經驗。

第一招遇強變強

蔣航在公司裏算是老臣子了,在公司成立之初,她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加入到這個小家庭。幾年過去,隨著公司逐漸發展擴大,她也初成正果,晉升為一個部門的主管。可是不久,老板通過獵頭公司招來一個高級經理人,並成為蔣航的頂頭上司。相比新領導的“海歸”背景和在前服務公司中所做的驕人業績,蔣航感到沒有進一步升職的希望。不過,一起工作一段時間後,她開始看到了自己的前途。因為這位新上司在管理上有非常獨特的管理經驗,那永不言敗、樂觀的性格正是蔣航所沒有的,從此,蔣航多了個心眼,找到他的身上的發光點並努力學習。不知不覺中,蔣航變得自信積極,加上其心思細密、個性沉實,很快又成為公司的得力幹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