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提升自己的能力(2)(3 / 3)

無論在哪個領域,強人的存在都會讓其他人感覺到壓力。當然了,對手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的人以這個為目標,努力想要超越他,有的人則把他當成榜樣,從他身上找到自己沒有的優點,進行學習和改進,有人卻畏懼,采取回避戰術,到別處去發展;還有的人利用打擊、耍手段等方式,以這個來達到把對手從眼前趕走的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積極麵對,變壓力為動力,以對手為榜樣,這才是提升自己的良策。

第二招洋為中用

有在外企工作經曆的人,都知道與外籍同事共事並不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因為雙方的成長環境、生活方式、教育背景、價值觀念等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而這些差異也體現在對工作的態度和方式上,處理不好還可能成為工作的障礙。不過,隻要有良好的適應性和聰明的腦袋,就可以變害為利,成為不斷完善自己的機會。

張傑來到一家大型跨國公司上班後發現,外籍同事們的工作都做得深入細致。任何工作隻要放在我們的眼前,就要爭取用最快的時間做完它,就算是一條簡短的郵件也要盡快回複,如果不能當天處理,也要說明原因,再定好處理的時間,以便讓對方有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修改合同的時候把已經修改的地方一一列出,並向對方說明修改的原因,並從谘詢者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個項目的可行性,並客觀專業的向對方指出其利弊端。

相比國內同事的慣常做法,外籍員工的工作就顯得更為深入周到。雖然他們在工作上不像內地同事工作一樣拚命,但是他們對工作的那種細致和重視的程度卻很值得借鑒。久而久之,張傑也養成了這種良好的工作習慣。

跨國公司的管理通常都較其他企業先進和完善,由於管理層大多是總公司派來的高級經理人,往往會帶來先進、科學的管理理念,而這些理念,正是國內管理層最需要學習的東西。再說,並不是很人人都有有出國留學的機會和經功,那麼何不多和那些外籍同事聊聊天,多了解一下異國的文化和生活等方麵和我國有什麼差異,這樣做不僅可以相互了解,增進感情,還能增長自己的見聞。

第三招問接經驗

王燕在同事中有“善良的狐狸”的稱號,這是因為她很會在別人身上吸取教訓。一起工作幾年,她在大家的印象中從未出過什麼大差錯,反而哪位同事的工作遇到什麼難題或錯失時,她都很主動伸出援手,幫忙查找原因並一起探討,而麵對同事們的感激之情,王燕坦言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已經學到很多東西,所以與其說助人倒不如說幫自己。

在工作時,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自己學習的過程,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慢慢地,自己的點子和構思就會越來越多,思路就會越來越寬闊,職業技能也就有了提高。

細心其實是一種態度,一種心態,一個人能否有所發現,關鍵在於是否能善於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處處留心皆學問。有心,便能發現,發現——便能領悟人生真諦。隻要我們處處多留心、事事多上心,將工作的每一天都當成一本書來讀,慢慢地去體會故事中的情節,融入故事中的點滴,解讀故事中的人生,相信你一定能收獲更多,學會更多的東西。

12.經常超越自己

“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如果你總是能夠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完美的程度,那麼你的老板當然會願意把那些重要的工作交給你去處理,而且會非常的放心,但如果你每次對工作都是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出現問題時還要不斷的找老板,讓他親自出馬,那麼你就會成為老板眼中的敗類,遲到要被辭掉。

有一個剛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他認為自己的專業能力非常強,完成本職工作也是輕而易舉,因此,他對待自己的工作總是很隨便。有一天,他的老板要他完成一項任務:為一家有名的企業做一個廣告策劃的方案。

這個年輕人心裏非常清楚,這是老板親自交代的,自己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樣怠慢,於是,他認認真真地思考起這個廣告策劃來。直到半個月後,他終於拿著一份方案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然後恭恭敬敬地將方案放在了老板的辦公桌上。沒想到老板看也沒看一眼,他隻抬頭問了年輕人一句話:“這是你所能拿出的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對老板的問話感到有些驚訝,他沒敢作出任何回答。這時,隻見老板輕輕地將桌上的那個方案推了回去。年輕人沒有說什麼,拿起那個方案,靜靜地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

這一次,年輕人趕緊查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並且對那家有名的公司作了詳盡的了解,之後又認認真真地做了一個方案交給了老板。出乎意料的是,老板還是那句話:“這是你所能拿出的最好的方案嗎?”年輕人感到十分不安,不敢給老板肯定的答複。於是,和上次一樣,老板仍舊讓他將方案拿回去再好好修改。

當他再一次從老板的辦公室拿回自己的方案之後,年輕人仔細想了想,他覺得老板並不像是在故意刁難自己,也許自己做的的確還不是很到位。於是,這一次,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方案來拿給老板看。年輕人說幹就幹,他動身去了那家知名的企業,和那裏的工人在一起吃住,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產品,與那家公司的高層領導溝通,了解他們想要的東西。最後,年輕人回到自己所在的公司,信心十足地將最新的方案放到老板的麵前,並且還沒等老板張口,他就對老板說:“這是我認為我所能做出的最好的方案。”沒想到,老板這一次竟然微笑著對他說:“很好,你這個方案被批準通過了。”

這次的經曆讓年輕人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什麼事情,要麼不做,如果要做就要爭取做到最好,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標準。從那以後,這位年輕人在做工作時,經常問自己:“這是我所能拿出的最好的方案嗎?”然後,他繼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很快,他就成為了公司裏不可缺少的一員,老板對他所做的工作感到十分滿意。後來,他成為了部門主管,他所領導的團隊業績一直都名列前茅。

如果年輕人一開始就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那麼,他也就不需要一遍遍地麻煩老板、麻煩自己了。總之,在工作中,折騰老板就是在折騰自己,如果能夠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就千萬不要隨便應付了事。

一家律師事務所打算安排本公司的有關人員與當地某銀行的員工進行一次午餐會議,會議的目的就是使雙方能夠互相了解,以便為將來可能進行的合作奠定基礎。本來這次午餐會議是由律師事務所的小王負責的,但他每次總是到附近的餐廳買些冷盤回來敷衍了事。這樣就導致這家律師事務所沒能夠給這家銀行留下深刻的印象,並且律師事務所的其他員工也都開始抱怨,說這樣的午餐連本公司的人都感到不滿意,又怎麼可能會留給銀行員工好的印象呢?於是,過了幾個禮拜之後,這項工作便轉由律師事務所的小趙來負責。

小趙在了解了午餐會議對律師事務所的重要性後,對領導能夠交給她這樣的任務感到無比榮耀,她決定:一定要將這件事情辦好。於是,前一天晚上她就在家裏準備了開胃小菜,並定製了一些在午餐會議當天直接送達現場的熱食。在現場,小趙也成功地扮演了一個女主人的角色,她與每名參加午餐會議的銀行人員寒暄致意。

這次午餐會議舉辦得非常成功,在當時就接到很多銀行職員讚美午餐精致的便條。沒過多長時間,這家銀行就開始將一些法律事務交給這家律師事務所處理了,而這位女職員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全麵負責這家銀行的法律事務。至於小王,他比小趙早進單位半年,可他至今仍舊在原來的崗位上,沒有任何變動。

在工作中,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永遠爭做最好而不甘於人後,這樣才會為一個公司的發展帶來源源不竭的動力,才不至於因折騰老板而折騰自己。那些安於現狀不求上進,甚至自甘墮落懶散怠慢的人,永遠登不了大雅之堂,最終會被列人淘汰者的名單。

13.向身邊的人學習

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簽署法令,宣告西點軍校誕生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是你的老師。”這句話讓這所軍校的學生們受益終身,也給後來的很多人以警示作用。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曾經這樣說:我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智商沒有太大的差別,也不會因此就給各自的生活道路造成多麼大的影響,而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則是後天的努力。這些努力就包括從他人那裏得到的經驗。

落後就要挨打,落後就要被淘汰,對於現在的上班族而言,落後就有保不住工作的危險,所以大家都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忙著去充電,拿到許多大小大小的證書,但是卻忽略了另外一種學習,那就是從周圍的每個人身上學一些有用的東西,讓自己得到提高。

身邊的人都讓自己學習嗎?你可能會這樣問,如果說從管理者身上學習如何管理企業,從公關經理身上學習如何為人處世還可以,但是,像清潔工、電梯工,及可能學曆還不如自己的同事,他們甚至都從事著跟自己無關或者是非常平凡普通的工作,那麼,能從他們身上能學到什麼東西呢?其實是可以的,隻要你用心,就會發現他們身上也有你可以學習的東西。現在,我們來看一看林肯是怎麼做的。

在美國人心目中,林肯講話所用的字句是非常優美的,十分令人難忘的!可是林肯的父親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木匠,他的母親也隻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由於家裏太窮了,林肯並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他怎麼會有運用文學的特別天賦呢?其實,這些都是他向很多人學習的結果。林肯的這些老師中有在肯塔基州森林地帶巡遊的村儒學究,有伊裏諾州第八司法區的許多人。他還曾和許多農夫、商人、律師商討國家大事,他從他們的身上學習到了許多的知識和道理。林肯成功的秘訣就是:“每個人都可能做我的老師。”他虛心好學,善於向每個平凡至極的人學習,這與兩千多年前我國的孔夫子所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如出一轍!

我們需要向別人學習,是因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要彌補自己的不足,就要注意發現並學習別人的長處,來改進自己的短處。剛才說到的向清潔工學習,也不是一個虛妄的提法。

蘭蘭是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社會經驗很少,業務也不太熟練,但是幸運地是她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女孩,雖然目前工作還不熟練,工作效率也不高,但她卻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一直注意向身邊的每個人學習,有一次她從飯店出來後打了一輛出租車去機場,其實她去的是機場附近的一個小區,因為那是一個新小區,一般人不知道,所以她索性就說去機場,可沒想到那個司機竟然說:“你是不是要去某小區啊?”

蘭蘭一下就愣了,她太吃驚了,自己並沒說啊,他怎麼會知道我要去哪兒呢?這個司機像個神探,給蘭推理說:“我剛才看見你和你朋友道別,隻是象征性地揮了揮手,看來你應該不是要出遠門,一般人要是出差,都會帶著行李箱,可你也沒有,你手裏隻拿著一本書,神情也很悠閑,不像是去接人,這麼一分析,你去機場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而那個機場的附近就那麼一個小區,所以我猜你應該就是去那兒了。”

蘭蘭聽完這番話後非常佩服司機的職業水準,能夠這樣用心,分析的這麼透徹,他一定是一個工作非常投入的司機,果然,在接下來的聊天中,司機說自己非常受動腦筋,這讓自己顯得更加職業化,收入也比同行們要高。

從這位司機那裏,蘭蘭學到了要對自己的工作投入和主動,才有可能掌握好它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識。

但是有一些人卻不這樣想,他們總覺得向別人學習或請教就會降低自己的身份,他們把自己看得過高,覺得誰都不如自己,這樣的人,又怎麼能進步呢?尤其是剛剛踏上社會的職場新人,這個缺點是致命的。

在向身邊的人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還要學習他失敗的教訓,借鑒吸取別人的教訓,這樣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中國著名的足球教練沈祥福曾在答記者問時說:“我跟球員總是在講,把別人的教訓當作自己的經驗,那是最聰明的球員。你自己不可能去體會那些教訓,每個人都要去體會,沒有這個時間,就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球員,最聰明的球員是把別人的教訓當作自己的經驗。”

向你身邊的每個人學習,對於一名員工來說,不僅可以給人留下虛心好學的好印象,還可以使自己從中獲益,站在別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