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剛健清新的豪俠之氣(3)(2 / 3)

其三,四傑的詩歌創作不僅題材拓寬了,內容充實了,而且也表現在形式的創新和完善上。他們以嶄新的章法和節奏,表現激情,在語言運用上也主動向生活接近,盧、駱以五、七言歌行見長,王、楊以五言律、絕取勝。七言歌行本是六朝七古與駢賦互相滲透,交插的產物,它吸取六朝樂府中蟬聯句式,又得近體詩對偶和聲律,形成了凝煉工麗又婉轉流動的風格。盧、駱創造性地發揮了這種詩體優勢,並強化其抒情性,豐富了它的表現力,從而成為“極能發人才思”《詩藪》。的新體製。例如盧照鄰《長安古意》,在章法上以描形賦物鋪張始,又以抒情議論作結;在句法上以駢為主,以散行駢;在用韻上多四句以轉,且平仄相間,形成一種緊鑼密鼓式跳蕩起伏的明快節奏,凡轉韻處又多用蟬聯法銜接;在用語上則不僅運用大量的疊字、疊詞,俗語虛詞的運用加強了語調,神情飛動。駱賓王的歌行還借用漢大賦筆法,規模容量皆有聳人耳目的壯觀。他的《帝京篇》和《疇昔篇》長達二百多句,前者有如大賦體製,後者又如紀行、述誌小賦,不僅壯大了氣勢,又激蕩了情思和磊落風神。王、楊五律絕語言明淨凝煉,趨於流宕,六朝的繁縟綺藻氣象進一步滌蕩。王勃的五絕情景交融、含思蘊藉,用語自然卻情韻豐厚,光大了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如《始平晚息》、《山中》,詩短小玲瓏而神氣凝整,充分說明唐詩語言已經走向成熟的特征。

總之,初唐四傑重剛健、重氣質的創作實踐,對詩壇起到了解放詩歌,推動詩歌發展的承上啟下的作用。“長風一振,眾萌自偃。……積年琦碎,一朝清廓。……後進之士,翕然景慕,久倦樊籠,鹹思自釋。”(楊炯《王勃集序》)他們的開拓和創新精神將彪炳史冊,令人玩索。

初唐四傑不僅在詩歌創作上開有唐一代之先聲,而且在散文創作上也是新風獨舉的代表。魏晉南北朝時駢文盛行,奏、疏、碑、誌、表等均用此體,並且一度發展到極至,最後走上畸形的形式主義文風,為中國文壇帶來了極為惡劣的影響。到了唐代,駢文有所變革。重實用,改變了六朝駢文末流“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李諤:《上隋高祖革文華書》。的弊病,特別是譏諷時弊,指陳朝政的奏疏章議等;在對偶用事、聲律詞藻上已擺脫六朝逞才尚華之陋習,而是在明白暢達、氣宏辭麗、精政華瞻上自成特色,呈現由駢體到散化的趨勢。初唐四傑應為駢體大家,為唐駢文之首指,主旨如同詩歌,“所以撫窮賤而惜光陰,懷功名而悲歲月也。豈徒幽宮狹路,陌上桑間而已哉!”(王勃《春思賦亭》)賦作如王勃《濺底寒鬆賦》、駱賓王《螢火賦》、盧照鄰《秋霖賦》、楊炯《青苔賦》、《幽蘭賦》等都是托物言誌的抒情之作,抒發身世低微,懷才不遇的不平之氣,針對性較強,有勁拔昂奮之風,遠別於六朝小賦。四傑的駢文駢散結合,文勢酣暢淋漓,氣勢恢宏,其內容大多為悲歎功名不立,懼怕時不我待的主題,羈旅與牢騷的內容最多。盧照鄰的遭遇在四傑中最為不幸,他的《五悲文》悲憤強烈,情辭尤苦,是一腔悲苦人生的呐喊。楊炯的《王勃集序》,盧照鄰的《釋疾文》都寫的情文並茂,可圈可點。王勃的《滕王閣序》和駱賓王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都由六朝工整的對偶、華麗的辭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潑的生氣和注重骨力的剛健風格,打破了六朝駢文板滯之弊。以昂揚勃發的氣質,宏闊博大的氣象行注文中,有著與詩同樣的浩勇之氣,表達了對六朝文體文風的不滿,並以一種自覺的意識改革文風,內容上擺脫了歌舞升平的套路,而是麵向廣闊的時代生活,用現實的人生感受,恢複了詩中清醒而嚴肅的自我,讀之令人精神振奮和鼓舞。

在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展示了一己情懷,全文前半寫景,後半抒情。在寫景部分,先曆數洪州地勢之雄偉,物產之珍異,人才之薈萃,賓主之高雅,緊扣“洪府”,表明事出緣由。其次從宴會的時間、地點,寫到滕王閣的優美景致,再描繪閣上所見,從遠景、近景,俯瞰、遠眺的角度去寫流光溢彩的秋景。先用四周美景烘托滕王閣,把它置於美妙的仙境中,再正麵寫閣,那高聳、險峻、如飛之勢,再加上建造與自然山水配合得協調自然,滕王閣的雄偉壯麗一下烘托出來了。繼而寫披窗俯視,平曠的原野,紆回的川流,富庶的人家,滿津的舟船,一覽無餘。最後寫遠眺之景,雨過天晴,彩霞懸空,秋水長天,共為一色,漁舟唱晚,群雁驚飛,一副壯美的山水大畫渾然天成,壯闊秀麗的景致誘人眼球。此段緊扣“秋”、“登滕王閣”。第三段直寫宴會場麵,簫聲齊鳴,歌聲清揚婉轉,白雲為之停飛。在座佳賓,才氣橫溢,主人賢明。頓覺天地之大,宇宙之闊,令人心曠神怡。由此觸景生情,興盡悲來,曾記否?馮唐、李廣、賈誼、梁鴻之不幸!表麵是勸勉安慰宇文新洲,實際是抒發人生遇合的感慨,流露了對“聖主”、“明時”的不滿。在此時空交織一起,內涵宏博豐贍,耐人尋味。此段正麵寫宴會,緊扣“餞”字。第四段自述身世,探親路過此地,幸逢盛會,有撰此文之機會,其目的旨在紀念盛會,使大家皆作詩賦以記之。這裏也雜有壯誌不騁的感慨,雖有悲歎時促命蹇的情緒,但不失積極向上的精神。緊扣“別”、“序”。全文描繪滕王閣的四周景色和宴會盛況,意境開闊,抒發了自己羈旅之情,寓有懷才不遇的感慨。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寫景時展現出勃勃生機的秋天勝景,抒情時言之有物,全為真情實感,一拋六朝文風的浮華,無病呻吟的萎靡,語言辭采絢麗,流暢自然,整齊中錯落變化,全文環環相扣,一脈貫之。雖為駢文,卻流走和諧,氣勢奔放自然,給人以精神上的振蕩,一股清新之氣彌滿字裏行間,始終躍動著人生積極的求索精神和奮發進取的動力。表現出很強的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