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晚唐懷古詠史詩的新變清唱(4)(2 / 2)

詠史就要議論,以詩論史是相當困難的,把蕪雜的史實融注在幾十個字當中難度可想而知,李商隱卻做得很好。他的詠史詩妙就妙在選材的典型性,遴選古人古事與本朝人本朝事的相似性,從中尋找其共同點,從這一共同點上切題,展開聯想,巧妙用典,讓典故說話,諷刺盡顯。如《夢澤》:“未知歌舞能多少,虛減宮廚為細腰”。這裏顯然是運用了楚靈王好細腰的故事。史書中多有記載,詩人從中提煉這一曆史題材時,隻選典型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後漢書·馬廖傳》。的記載,但範圍擴大了,程度加重了,“葬盡滿城嬌”的想象與“悲風動白茅”的淒涼形成了因果關係,地下眾多嬌女的陰魂可能正在哀泣。然而這場千古悲劇沒有驚醒那些嬌女,反而成了她們甘心情願的效仿,以博得帝王的恩寵,對葬送自己青春及生命的“細腰”的執迷不悟是發人深省的,特別是對她們的無知、愚蠢、麻木表現了冷峻的同情,對其本質進行了辛辣的嘲諷和揭露,《賈生》、《吳宮》、《漢宮詞》、《宮妓》等所用典故都是在用漢代事、吳國事的典型性中巧妙篩選題材,透過這些精到的選材,托諷當朝之事,是十分高妙的。並且在精到的選材上,另有獨到的安排,或用誇張,或用象征,或用隱喻,從而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給人藝術上的享受,精神上的驚醒,認識上的振懾,感情上的熏陶。這就是李商隱詠史詩超人處,感人處。

總之,李商隱的詠史詩手法獨特,取舍材料與眾不同,典型意象的表現力令人咋舌,往往通過敘事寫景隱含議論,並且精警勝人,詩篇中無論形式、語言、結構都能做到新、奇、精、警、深、妙。他的詠史詩,含蓄婉約十分突出,篇篇珠璣,首首精品,令人回味無窮。

許渾、溫庭筠詠史懷古情有獨鍾

晚唐詩壇上,善詠史懷古的詩人還有許渾、溫庭筠,他們在晚唐詠史懷古詩創作上也較有成就。其中許渾與杜牧有唱和,生年稍晚於杜牧,其詩受到杜牧推重。在晚唐詠史吊古浪潮中,許渾詠史吊古詩較為出色,在詩風上與杜牧接近。如《金陵懷古》: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合兵戍樓空。鬆楸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