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傳奇較為著名的專集有裴鉶的《傳奇》、袁郊的《甘澤謠》、皇甫枚的《三水小牘》、張讀《宣室誌》、李玫的《纂異記》。這些專集中,也有不少較有特色的作品,裴鉶的《傳奇》中所描寫的女主人公多為姬妾、商女、半人半怪的鬼仙等地位低下的女子,她們大多出身低賤,但都有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現出浪漫主義氣息。如《昆侖奴》寫一老奴武藝高強,把主人逼為姬仆、披金饌玉的紅綃劫持到少主崔生麵前,使其成就一段美好姻緣,表麵上寫崔生與紅綃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昆侖奴是主角,歌頌的對象已由愛情轉移到了俠義上。作者信道求仙,所以他的傳奇小說往往是愛情和俠義相結合而成,出現了有別於前期題材的跡象。如《聶隱娘》和《甘澤謠》中的《紅線傳》、《纂異記》中的《賈人妻》都為晚唐傳奇名篇,都表現了豪俠任氣的個性和生命情調。武俠小說的代表作為《虯髯客傳》、(在後文中論及)。《三水小牘》中的《飛煙傳》是一篇較為出色的愛情傳奇,主人公飛煙能詩善樂,厭棄其夫粗悍,與鄰居青年趙象相戀私通,事情敗露以身殉情,對婚姻製度的不合理進行了批判,表達了對主人公的同情,也屬晚唐小說的佼佼者。
晚唐傳奇小說的衰落與社會、時代、人們的精神狀態有聯係,與文學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有聯係。古文運動沒落了,新樂府運動的尚俗已不複存在,人們的追求也不在通俗上下功夫了,開始時的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塑造的鮮明,結構的新穎多變,都在文人們生活困頓中消解了,他們又轉而幻想、怪異、消極遁世,如此這樣題材越來越趨於狹窄,越來越遠離了現實社會生活,這樣以來,它必然失去現實土壤和生活根基,臆想虛構的人物、故事情節趨於大同小異,多有雷同,這樣,它的衰落是勢所必然的。
異彩紛呈的傳奇佳作
中唐社會的豐富多彩,為傳奇的蓬勃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優秀之作紛至遝來,名家名作不一而足,反映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是無與倫比的。嶄新的一種文學現象馳騁於中唐社會,現就從傳奇的內容與題材上分別加以論述。
愛情婚姻小說是唐傳奇成就最突出的內容。這類小說內容相當豐富,在唐傳奇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大,最具有欣賞價值。就內容而言,這類小說有人與人之間的自由相愛,現實性最強;有人神相戀;有人鬼相慕,也有人仙(精)結合的,有關愛情的傳奇可說最為豐富多彩,最具有文學味,故事情趣味。標誌唐傳奇步入鼎盛期的兩篇小說是陳玄佑的《離魂記》和沈既濟的《任氏傳》。陳玄佑,代宗、德宗時人,《離魂記》來源於《幽明錄·龐阿》,但石女之離魂乃為龐的“美容儀”,而倩娘離魂卻是因“知君深情不易,思將殺身奉報,是以亡命來奔。”其境界遠遠高出原作。小說記敘王宙與張倩娘相戀,但因父將其另許他人而受阻。因而倩娘臥病在床,並以精魂私奔王宙,並生兒育女,待省親歸來時,臥病在床的倩娘的身體起身相迎,與精魂合二為一,此時王宙才知妻子竟為倩娘精魂。小說比原作情節衍生的豐富多了。虛幻的情節,浪漫的手法,渲染了主題,讚揚了婚姻自主,譴責了負約不義的行為。沈既濟,德清人,《舊唐書》稱他“博通群籍,史筆尤工”。《任氏傳》約作於建中(781)年間,任氏是狐狸精幻化的美女,與貧士鄭六相愛,富家公子韋崟欲仗勢占有任氏,被任氏嚴詞拒絕,據理痛斥,表現了她對愛情的忠貞,不畏強暴的可貴品質。後來,鄭六攜妻外地赴任,途中被獵犬所害。鄭六“追思前事,唯衣不自製,與人頗異焉”,痛泣葬埋了她,另與《任氏傳》有相近情節的小說《李章武傳》,作者李景亮,李章武與娼女王氏相愛,分別八、九年後,李章武再度來尋訪,王氏因相思過深而亡,臨死前托人轉告李章武歡宿一夜,這一夜人鬼相歡異常,破曉方戀戀不舍而去,情景相當感人。總之,這類傳奇故事與六朝誌怪類小說大異其趣,都能通過幻想的奇妙情節,從不同角度歌頌真摯的愛情,並能描繪出各具個性的女性形象。這些小說的共同特點是:首先,讓女主人公處於中心地位,並且在以往靈異小說中大多強調詭異的一麵,到了唐代已由怪異向人性轉化了,突出了人性化人情化的一麵,具有開創性。其次,從前的靈異小說,大多為妖魔殃及無辜,禍害人類,而唐傳奇中的這類小說中的女性大多有情有意,善良忠貞,堅強剛勇,聰明可愛,人情味更濃,已由仙佛的反麵向仙佛正麵轉化,向現實生活的方向發展了。如對任氏性格的刻畫,表現了她的多情、開朗、機敏、剛烈,與六朝時期狐女故事中的粗俗相比,已有突出的進化。其三,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性格較為豐滿,敘述有致,注重對人的刻畫與描寫,靈怪之異淡化的多了,妖化的內容已大大弱化了。這類小說創作的開創性成就,昭示了唐傳奇已大踏步走向繁榮期。
人神相戀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是《柳毅傳》,作者李朝威,貞元、元和間人,是唐傳奇著名作家,這篇小說描寫人神戀愛的故事,實際上是揭露包辦婚姻,歌頌自由戀愛的佳作。小說由五部分組成:書生柳毅應試不第,返鄉去涇川訪友,途中遇到受夫家虐待的洞庭君小女兒。龍女向其傾訴自己的悲慘遭遇,希望向她父母轉告實情。柳毅聽罷,氣憤填胸,對龍女寄予極大的同情,決心允諾龍女所求:以解其災難。這是其開端。當事情傳到龍宮後,洞庭君掩麵而泣。錢塘君聞訊更是怒不可遏,殺了涇陽龍王,吃了他的兒子,救回了龍女,為她報了仇。此為故事的發展。龍女得救後,洞庭君一家十分感激柳毅善舉,多次設宴款待,在宴會上錢塘君逼迫柳毅與龍女成婚,但柳毅不圖報答,威武不屈,嚴詞拒絕,洞庭君一家更加敬重他了,由此引起了龍女對他的愛慕之情,這是故事的高潮。洞庭君把女兒嫁給濯錦小兒,她堅決不從。而柳毅兩次娶妻皆亡,龍女下凡為盧氏女子,終與柳毅結為夫妻,二人共同入仙境,這是結尾。龍女溫柔、善良而多情,她“自然蛾眉”、“淑性茂質”、“為九姻所重”。托柳毅傳書時彬彬有禮,婚後對丈夫體貼入微。但卻遭到夫家“日以厭薄”、“舅姑毀黜”,被迫牧羊,雖身處絕境卻沒絕望,並沒有屈服於倫理綱常,而是采用多種方法擺脫困境。柳毅為其傳書她萬分感謝,她對柳毅的敬重、愛慕,對所愛的執著追求,為幸福不懈的鬥爭,都表現了她那顆堅強而熱烈的心,她和柳毅的結合,是自己大膽追求的結果,所以就不同於郎才女貌,一見鍾情式的傳統愛情,境界更高了。龍女追求的自由幸福的婚姻,她要衝破封建藩籬,她的心態始終是積極向上的。柳毅是一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典型,光明磊落,不圖私利,富有同情心,不畏強勢的性格突出鮮明。雖處潦倒下層卻具備這些優秀品質實在難能可貴。小說中對錢塘君的剛強勇猛,嫉惡如仇,但簡單粗暴的描寫,對洞庭君的寬厚,穩重謹慎的描寫都比較客觀到位,二人形成了鮮明對比。作者對龍女的同情,對柳毅的歌頌讚美,對錢塘君、洞庭君的肯定,足以說明作者對新生活、對光明前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