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給自己的心理做個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2)(3 / 3)

(2)鬆、笑、導眠法。平臥靜心,麵帶微笑,做六次深呼吸後,轉為自然呼吸,每當吸氣時,依次意守(注意力集中)頭頂-前額-眼皮-嘴唇-頸部-兩肩-胸背-腰腹-臀和雙腿-雙膝和小腿-雙腳,並於每一呼氣時,默念“鬆”且體會意守部位放鬆的感覺,待全身放鬆後,就會自然入睡,必要時可重複2~3次。

(3)逆向導眠法。思維雜亂而無法入靜的失眠者,可采取逆向導眠法。就寢後,不是去準備入睡,而是舒坦地躺著,想一些曾經曆過的愉快事件,並沉浸在幸福情景之中。若是因雜念難以入眠時,不但不去控製雜念,反而接著“雜念”去續編故事,而故事情節應使自己感到身心愉快,故事的篇幅編得越長越好。這些有意的回想與“編故事”既可消除患者對“失眠”的恐懼,也可因大腦皮層正常的興奮疲勞而轉入保護性抑製狀態,促進自然入眠。

(4)緊鬆搖頭法。仰臥床上後,先將上肢收縮用勁,持續10秒後放鬆,並體會放鬆感覺,重複3次後,同法依次做下肢、頭、麵部和全身的緊張後放鬆訓練。待徹底放鬆後,微閉雙眼,將頭部以正位向左右搖擺,擺身為5°~10°,擺速為1~2秒一次,一邊擺一邊體會整個身體越來越鬆散深沉,搖擺的幅度和速度也漸小,這樣的自我搖擺仿佛嬰兒睡在晃動的搖籃中,睡意很快就會來臨。

以上幾種心理調節的方法,對於治療失眠,改善睡眠,確有很好的療效,失眠患者不妨一試,尤其是由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采用以上方法加以調節,其療效會更為彰顯。

心理專家溫馨提示:乏眠神損、失眠神傷,熟眠才可神滿,睡眠與人的情緒有很大關係,老年朋友隻有保持良好的情緒,才能有健康的身心,才能做健康長壽的老人。

(第二節)拈花一笑任平生

收藏古玩是李大爺退休後最大的愛好,但是他從來沒有收藏到正經的古玩。一次,他在集市上閑逛,發現了一個唐代景龍年間的瓷瓶,因雙方都不太懂瓷器,最後以50元成交。李大爺沒回家就拿著瓷瓶去找專家鑒定,令李大爺驚喜萬分的是,這個瓷瓶的確是唐代的官窯,價值連城。李大爺高興得手舞足蹈,回到家就開始向家人炫耀。5歲的小孫子見爺爺這麼高興地瞅著一個大瓶子,覺得好奇,就跑了過來。由於太好奇,伸手就摸,不知道怎麼回事,瓶子就掉在地上摔壞了。李大爺那張興奮的臉頃刻之間就凝固了,眼前一黑,昏倒在地,送到醫院時李大爺已經沒有了心跳。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顆平常心去對待世間萬物的變化是老年人健康長壽的關鍵。心理實驗證實,大悲大喜等劇烈的情緒體驗,都會引起內心的強烈反應,使神經係統出現異常變化。長此以往,就容易引起機體功能性病變,從而引發高血壓、腦溢血、中風等疾病。對老年人而言,過度劇烈的情緒反應,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還會給生命造成威脅。

那麼老年人應該如何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呢?

首先,要學會自我寬慰。衰老是人生的必由之路,老年人在體力和智力方麵不能與青年人相比,在思想認識上也可能不合時代潮流,這是不容逃避的客觀現實。

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要學會自我寬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為衰老而產生自卑、自棄的情緒。同時,老年人還應該盡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強自己做一些力不從心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後行,切莫心急煩躁,跟自己過不去。

其次,要尋找精神寄托。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間改變了幾十年形成的生活習慣,難免會使人有空虛無聊、孤獨落寞之感,這很容易使老年人產生心理變異。要消除這種情緒,最好的辦法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一兩項感興趣的活動作為精神寄托,以充實自己的生活內容。諸如讀書、繪畫、習字、旅遊以及參加社會公益性活動等,還應該抽出一些時間走出家門多結交朋友,以使自己生活在群體的友愛之中。

再次,多學一些自我保健知識。老年人應該正視心理變異,抽時間多學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識,弄清楚發生心理變異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現,一旦發現自己有了心理變異的某些苗頭,要及時地進行自我克製和自我糾正。

總之,老年人若能保持良好心態、克服心理變異,將有益於健康長壽。

(第三節)莫歎七十學已晚

人到老年,還要不要學習,還能不能學習?許多人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認為,人到老年,應以健康為主,隻要頤養天年就行了,再去搞什麼學習,一來用處不大,二來影響健康,何苦呢?有人則不然,認為人到老年,雖然身體不像年輕時那樣健壯,精力也不如青年人充沛,但仍然能夠學習,也需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