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給自己的心理做個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3)(3 / 3)

那麼老年人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老年人要解放思想,放寬眼界。要使自己快樂,逍遙自在,要拋棄自己固有的守舊思想,放寬自己的眼界,墨守成規的人是不會有幸福感的。老年人放寬眼界,解放思想,接受新事物的方法有很多,讀書、看報、多與人交流,把自己融入這個日益變化的世界中去,使自己的大腦和思維都活躍起來,從而使自己能夠全麵係統地看問題。不會因為自己的眼光狹隘,思想陳舊,而與年輕人的行為方式衝突,使自己的情緒受到不良影響。

其次,要積極地接受高科技產品,充分享受高科技給自己的生活帶來的便捷。

電腦、冰箱、空調、攝像機、手機等高科技產品已經在不經意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並且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那些像CT、B超、核磁儀等高科技醫療器械也與老年朋友們密切相關。對於這些高科技產品的到來,你不能不接受,與其被動接受還不如主動接受,以積極的態度去享受它,以使自己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再次,要知道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世界的繽紛多彩是因為人的各不相同。要從美學的角度來欣賞年輕人的前衛;要從進步與文明的角度來看待他人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要從科學理財的角度來看年輕人的提前消費;對於有的喜歡跳舞、唱歌的老年人則要從健身的角度來看待。不要讓自己成為“井底之蛙”,對於外界的新鮮事物要以寬容的態度去接納。不要因為自己是“井底之蛙”就看不慣時代的新景象。

心理專家溫馨提示:老年人要與時代共舞

與時代共舞的要求是使自己健康的要求,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的要求。當代老年人應該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裏感到幸福和自豪,而不是無端地疑惑和抱怨。

(第七節)在運動中活躍身心

張老師今年63歲了,每天除了下棋、看電視、散步外,沒有其他的娛樂活動,也從來不參加任何體育活動。這天,他碰見了多年不見的老同事,老同事雖然比自己大好幾歲,但看起來比自己年輕,而且精神也比自己要好得多,交談之中,張老師得知老同事能保持年輕的關鍵原因是每天都跑步,而老同事也建議他去做運動,運動能活躍身心。他認為自己比老同事年輕好幾歲,跑步肯定沒有問題,於是,第二天,他早早起床,就興致勃勃地出去了,跑了還沒有10分鍾,就覺得有點頭暈,心口發慌,但是不能第一天就中途而廢,於是他繼續往前跑,結果由於心髒病複發,摔倒在半路,就再也沒有起來。對於張老師意外的離世,大家在惋惜之餘,更多的應該想到的是老年人如何科學運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已大為提高,預期壽命已達70歲,較新中國成立前的35歲提高了一倍,但我國老年人雖已長壽但不健康,往往患有多種疾病和殘疾,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生活質量不高。響應世界衛生組織(WHO)“健康老齡化”的號召,做好健身運動是實現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途徑之一,它對提高全民的身體素質、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老年人健身運動,必須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進行科學的運動處方指導下的體育鍛煉。所謂運動處方,其完整概念可以概括為:“根據醫學檢查資料,按其健康、體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狀況,結合生活環境條件和運動愛好等個人特點,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種類、時間和頻率,並應指出運動中的注意事項,以便有計劃地進行經常性鍛煉,達到健身或治病的目的。”

由於年邁體衰多病,老年人健身運動起點強度應以輕度活動即低能量運動為主,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比不參加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減少35%,說明低能量運動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輕度運動有餘力者可以過渡到中度,身體健康者也可以直接從中度運動開始,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

老年人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方式呢?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門球、做體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根據瑞典Fraedin等研究70歲以上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者,在男性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上樓梯能力,在女性對肌力和上樓梯速度,都有明顯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