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名片
王駕
字號:字大用,自號守素先生
籍貫:河中(今山西永濟)人。
作品風格:精巧自然
個人簡介:大順元年(890)中進士,官至禮部員外郎。後棄官歸隱。《全唐詩》存其詩六首。
社日①
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②,豚柵雞棲半掩扉③。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注】
①社日:古時春秋季節有兩次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別叫春社和秋社。在社日時,百姓集會競技,進行各種類型的表演,並集體歡宴,非常熱鬧。
②鵝湖:在今江西鉛山縣。
③豚:小豬
我國古代有兩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叫作春社和秋社。農民借這樣的節日開展十分難得的娛樂活動,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表達他們對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的美好期盼。在這樣的節日裏,人們集體歡宴,進行各種類型的比賽和表演,場麵非常熱鬧。王駕這首《社日》,它沒有一字正麵寫作社的情景,卻也寫出了這個節日的喜慶,而且成為膾炙人口的好詩。
本詩第一句並沒有寫“社日”的題麵,而是從村莊周圍的風景寫起。鵝湖山,這地名本身十分誘人和充滿想象力。湖的得名很容易讓人想到一群群白鵝自由遊戲,魚蝦嬉戲,一派典型的南方農村山清水秀的怡人風光。春社時屬仲春,“稻粱肥”,是指田裏莊稼長勢喜人,是個豐收的年景。村子外麵的風光讓人流連忘返,那麼村子裏麵呢?放眼望去,到處是一片和諧、富足的景象。家畜家禽,多不勝數,聯係第一句描寫,真可以說是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所以一、二句沒有說到祭祀土神的事情,先就寫出了節日的歡樂氣氛。這兩句也沒有寫村子裏的人,“半掩扉”呈現的是一副畫麵,房子裏沒有人,門兒都半開半關著。“半掩”而不上鎖,可見民風淳厚。古人常用“夜不閉戶”表示社會的太平,“半掩扉”這個細節描寫是很有表現力和說服力的。同時,它又從側麵說明村民家家都參加社日去了,非常巧妙地將詩意向後聯過渡。後兩句寫“社日”正題。值得體味的是詩人不是把描寫作社表演的熱鬧場麵,而是著重寫社散後的景象。“桑柘影斜”,太陽落山,樹影在地麵上越來越長,說明天色將晚。同時,村裏植有“桑柘”,可見村民養蠶的活動也做的不錯。春社散後,人聲慢慢少了,到處都可以看到一種情景,一些為慶祝社日而喝得酩酊大醉的農人,被家人鄰裏攙扶著送回家去。沒有正麵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情景,卻選取祭祀之後漸歸寧靜,獨具匠心。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想象出作社、觀社的全過程。“醉人”這個細節可以使人聯想到村民觀社的皆大歡喜,正因為心裏高興,才舉杯痛飲,而這種高興又是與豐收的喜悅緊密相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