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城闕:指京城長安。
②輔:護衛,夾輔。
③三秦: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
④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裏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合稱五津。這裏泛指四川。
⑤宦遊:在外地做官。
⑥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⑦沾巾:因流淚而沾濕了佩巾。
宋之問
(約公元656年一約公元713年)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與沈佺期齊名,稱“沈宋”。
①嶺外:今廣東省一帶。
②音書:音信,書信。
③斷:斷絕,中斷。
④情:心情。
⑤來人:來自家鄉的人。
宋之問
一渡漢江
嶺外音書斷,
經冬複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譯住在嶺外與家裏的書信聯係中斷,經過冬天又到了春天。離家鄉越近心情越緊張,竟然不敢詢問來自家鄉的人。
宋之問
(約公元656年一約公元713年)唐代詩人。又名少連,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人。與沈佺期齊名,稱“沈宋”。
①嶺外:今廣東省一帶。
②音書:音信,書信。
③斷:斷絕,中斷。
④情:心情。
⑤來人:來自家鄉的人。
宋之問
題大庾嶺北驛
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複歸來?
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
譯陰曆十月大雁開始南飛,聽說飛到大庾嶺就返回。我的行程卻不止到嶺南,真不知什麼時候才能遇赦歸來?潮水剛剛退下,江麵很平靜,樹林昏暗,瘴氣還沒有散開。他曰我登上山頂遙望故鄉,也許能看到山頭上那綻放的紅梅。
①大庾嶺:在今江西省大庾縣境內,唐朝時是通向嶺南的要道。
②驛:驛舍的簡稱,是古代官辦的交通站。
③陽月:陰曆十月。
④隴頭梅:其地氣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見梅,舊時紅白梅夾道,故有梅嶺之稱。跋頭,即“嶺頭“。
沈佺期
雜詩三首(其一)
聞道黃龍戍,
頻年不解兵。可憐閨裏月,
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
一為取龍城。
沈佺期
(約公元656年一公元713年)唐代詩人。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擅長七律,被後人稱為“律詩之祖
①聞道:聽說。
②解兵:撤兵。
③龍城:古匈奴祭天的地方,現在蒙古境內。這裏指敵人的首要地區。
譯聽說黃龍岡駐地,連年戰火不斷。這輪可愛的明月啊,如今卻照在漢家的軍營。少婦思念著丈夫春心蜜意,丈夫也在回想別離柔情。誰能夠指揮軍隊一舉攻下這龍城重地,好讓我們早曰團圓。
陳子昂
(公元659年一公元700年)
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反對齊梁詩風,提倡漢魏風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
幽州:州名。
②古人:指前賢,這裏尤指古代的賢君。
③來者:指後賢,這裏尤指後世的賢君。
④悠悠:無窮無盡的意思。
⑤4倉然:悲痛傷感的樣子。
⑥涕:眼淚。
子昂
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譯古代的聖賢國君已不可見,後世的賢明君主也來不及看到了。想想天地無窮無盡,深感我生不逢時,不覺悲從中來,潸然淚下。
①著作佐郎:官名。
②梁王:指武三思。
③東征:指征討契丹。
④金天:秋天。
⑤肅殺:嚴酷蕭瑟。
⑥白露:二十四節氣之一。
⑦之子:這人,指崔融等人。
⑧北平:北平郡,治所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⑨盧龍塞:古代軍事要塞,在今河北省喜峰□附近。
⑩麟閣:即麒麟閣,是漢朝陳放功臣畫像的地方。
子昂
送著作佐郎麵從粧東征
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王師非樂戰,之子慎佳兵。海氣侵南部,邊風掃北平。莫賣盧龍塞,歸邀麟閣名。
譯正是秋日蕭瑟時節,開始出征的日子正是白露那一天。我們的軍隊並非是好戰之師,請各位一定要謹慎用兵。契丹的軍隊像重重海霧一樣侵犯南部的邊疆,又像來勢洶洶的北風侵犯我北平郡。絕不能丟失盧龍塞,勝利歸來後,皇上定會為你們慶功封賞。
子昂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①金樽:銅製酒杯。
②琴瑟:琴瑟同時彈奏,聲音和諧,以此比喻夫婦間感情和諧或兄弟、朋友間情誼融
③長河:銀河,俗稱天河。
譯明亮的蠟燭冒著縷縷青煙,麵對精美豐盛的席宴,友人們高舉酒杯開懷暢飲。餞別的廳堂裏回憶起朋友間的情意,分別後要繞山過水,路途遙遠。宴席一直持續到明月隱沒在高樹之後,銀河消失在拂曉之中。即將踏上這漫長的洛陽路,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相會。
賀知章
回鄉偶書(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譯我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思夜想的故園,雖然鄉音並沒有改變,但鬢發已經疏落並被秋霜染白。家鄉的那些孩子從未見過我,都好奇地笑著問我這個客人是從什麼地方來的。
賀口章
(公元659年一約公元744年)唐代詩人。字季真,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好飲酒,性狂放,與李白友善。他的詩以絕句為佳。
①衰:疏落,指頭發白了,少了。
②兒童:指家鄉的孩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