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成大

(公元1126年一公元1193年)

字致能,號石湖居士,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詩多關心時政民生之作,詞風清逸淡遠。

①萍鄉:縣名,今屬江西省。

②輿:肩輿,用人力抬的代步工具,猶後來的轎子。

③酣酣:形容濃烈的樣子。

④日腳:透過雲層照射下的日光。

⑤妍暖:風和日麗。

⑥破輕裘:敞開皮衣。

⑦扶頭:“扶頭酒的簡稱,指易醉之酒。這裏比喻花氣濃香。

⑧縠紋:像皺紗似的波紋。轂,

有皺紋的紗布。

⑨溶溶泄泄:緩緩流動的樣子。

程域

夜來風雨匆匆,故園定是花無幾。

愁多愁極,等閑孤負,一年芳意。

柳困花傭,杏青梅小,對人容易。

算好春長在,好花長見,元隻是、人憔、伴。

譯昨夜風急雨驟,故鄉園中的花朵一定落得差不多了。我滿腹憂愁,無心體會這大好舂光。困倦的柳樹、慵懶的桃花,青青的杏子,小小的梅子,舂光就這樣飛逝而去。就算舂天長在,鮮花也長開不敗,但人已是日漸憔悴了。

程該

(生卒年不詳)

字正伯,眉山(今屬四川)人。詩文俱佳,詞風淒婉錦麗。

①等閑:隨便,隨意。

②慵:懶惰。

③容易:指時光匆匆。

④池南:池陽之南,指蜀地。

⑤星星:比喻白發。

⑥拚:舍棄,不顧一切。

回首池南舊事,恨星星、不堪重記。如今但有,看花老眼,傷時清淚。不怕逢花瘦,隻愁怕、老來風味。待繁紅亂處,留雲借月,也須拚醉。

譯回想蜀地的舊事,可惜鬢發斑白,不堪回首往事。現如今隻有一雙賞花的老眼,常常流下傷感歲月流逝的淚水。我並不怕花兒凋謝,隻擔心自己衰老。趁著這美好的時光,我要挽留白雲和清風,讓它們陪我大醉一場。

劉過

(公元1154年一公元1206年)

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與陸遊、辛棄疾、陳亮等交往,詞風豪放激越。

安遠樓小集!侑脇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於龍洲道人!為賦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曰也“

①安遠樓:又名南樓,在武昌。

②小集:小宴。

③1有觴:勸酒。

④歌板:執板而歌。

⑤龍洲道人:作者的號。

⑥黃鶴斷磯:黃鶴磯,在湖北武漢蛇山,上有黃鶴樓。

⑦渾是:全是?

譯我和朋友捫在安遠樓聚會,筵席上,一位姓黃的歌女請我作一首詞,我便當場創作此篇。當時參加聚會的有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間是八月五曰。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係船猶未穩,能幾曰,又中秋。

譯水中的平地上落滿蘆葦的枯葉,淺淺的寒水在沙灘上流淌。20年後,我又路過這南樓舊地。柳樹下的小舟還沒有係穩,我就迫不及待來到故地,因為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

黃鶴斷肌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譯黃鶴磯頭早已殘破不堪,不知我的老朋友來過沒有?眼前是蒼涼的舊日山水,使人平添無盡新愁。想要買來桂花,帶著美酒一同泛舟遊覽,但終究沒有了少年時的豪邁意氣。

薑夔

丁未冬過吳淞作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隨雲去。

數峰清苦,商略黃昏雨。

譯從北方飛來的鴻雁,都是那麼無心無愁,在太湖的西畔飛翔,從雲間向天邊飛去。湖邊的一座座山峰冷清孤獨地矗立在那裏,仿佛在商討黃昏時能不能下雨。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今何許?憑闌懷古,殘柳參差舞。

譯我真想和陸龜蒙一同隱居在甘泉橋邊,自由自在,不隨人俯仰。問現在是哪一年?我扶著欄杆向遠方極目眺望,想起許多久遠的往事,心中更是起伏難平,隻見殘柳在西風中飄拂,已成了一道永恒的風景。

(約公元1155年一公元1209年)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常與當時詩人詞客交遊,工詩,尤以詞稱。精通音律,詞集中多自度曲,並存有工尺旁譜十七首。

①燕雁:指從北方飛來的鴻雁。

②太湖:江蘇境內的大湖泊。

③商略:商討,這裏是醞釀之意。

④第四橋:即吳鬆城外的甘泉橋。

唐代陸龜蒙,自號天隨

⑤天隨:子。

⑥許:

何處,何時。

薑夔

鷓鴻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

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譯肥水綿綿不絕向東徜徉流去,早知今日會分離啊,當初就不該動了相思情意。夢裏的相見終比不上畫像清晰,而這樣的春夢也常常被山鳥清脆的啼聲驚起。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譯春草還沒變綠,我的鬢發早已斑白,我們離別得太久,悲傷已經漸漸淡去。每年元宵放燈的時候,你我總是相隔兩地,相思的心情隻有我們獨自體味。

①元夕: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②肥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分東、西兩支,這裏指向東流經合肥入巢湖的一支。

③不合:不該。

④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指動情又分別。

⑤丹青:繪畫用的兩種顏色,通常用於泛指圖畫。這裏指所戀之人的畫像。

⑥紅蓮夜:元宵燈節。紅蓮,指花燈,宋時歐陽修《元夕詞》中有“纖手染香羅,剪紅蓮滿城開遍“的詞句。

踏莎行

①沔:今湖北漢陽。自沔東來!丁末元曰至金陵江上!感夢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