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晚唐詩人為何如此苦吟,這是因為,晚唐詩人科考的失利者多,貧窮困窘的生活對清寂的佛禪境界的感受,與僧人、隱士的交往,生活範圍狹小相關,即使有入仕者,也是身處下僚,為此,他們需要通過作詩獲取精神上的補償。要求得功名,就需要把五律當日常功課加以訓練,這樣以來,這些被冷落的詩人,就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投入到作詩上了。同時,對自己貧窮、困窘和閑散的生活多方審視、發掘、體驗,“以刻琢窮苦之言為工”(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這就形成了一種思潮,並且,他們把力量傾注於近體五律上,在音律、對偶、字句上下功夫,進行推敲錘煉。他們的用字用詞確實很準確,有很多好句子,顯出工整精警,不用奇字,看似平常語,卻表現了極好的藝術效果。但因他們生活麵狹窄,造成了詩境的狹窄,有佳句無佳篇,顯得局促忸怩,一幅小家子氣象。方回說:“晚唐詩多先鍛煉頸聯,頷聯,乃成首尾以足之”(《瀛奎律髓》卷十三),有句無篇,缺少完整的意境。這是苦吟詩人最大的缺憾。
二、煉句
唐詩中的煉句也是非常普遍的,也是非常特別的。在一首詩中,有的句子形象生動,在全詩中起著振起的作用,含蘊最為豐富,藝術性最高的詩句就體現在煉字煉句上。一句詩的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弱,內涵的厚薄都與用字用詞有著直接關係。唐詩的藝術品位高,藝術感染力強就與詩人們的煉字煉句相關。有時,律詩,古體詩中有一句特別精妙,就使全詩增輝,令人耳目一新,杜甫及以後的唐詩在這方麵做得最好,甚至達到了無一字更改處,杜甫煉句相當成功,精於描寫、敘事、刻畫細微,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效果,煉字煉句在他的詩作中表現得相當突出,使其詩無論情感、內涵、形式藝術張力都十分精彩,他的詞句的凝煉對中唐、晚唐詩人影響相當大,致使一些人為了追求詞句的美,而忽略了內容的廣度,隻求字句的美妙,有進入形式主義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