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列女傳目錄序(3 / 3)

當初,漢朝承襲了秦朝的弊端,風俗已經大壞了,而在漢成帝的後宮中,趙飛燕、衛子夫之類人尤其自我放縱。劉向認為“王政”必須要從妻妾開始,所以列舉了古代女子,因為他們的好壞導致國家興亡的事實來警戒天子,這就是劉向編寫《列女傳》的用意。他說大任懷周文王的時候,眼睛不看醜惡的顏色,耳朵不聽邪惡的聲音,口不說傲慢的話。又認為古代人胎教的內容都像這樣。能夠使看、聽、說、行動端正,這是大人們的事情,也是有思想原則的人敬重的。不過,假使天下的女子能像這樣,社會多麼興旺啊!按臣聽說的,她們有師傅、保姆的幫助,《詩經》、《書經》、圖冊、史書的培養,珩璜琚瑀等佩玉的節製,威儀、動作的調教,教養她們的這些即使都周全了,然而古代君王沒有不以身教化的。所以《家人》的含義是“歸於反身”,《二南》的功業和根本在文王的教化,哪裏是從外麵達到的呢?世人都知道文王興旺的原因,是能夠得到妻子的幫助,卻不知道得到妻子幫助的原因。這原因,原本在文王的自身教化,所以家內,後妃有《關雎》的品行,家外,群臣有《二南》的美德,跟文王的自身教化互相成就。這種情況推行到遠方,商辛時候的婚姻習俗(有所改變),江漢的小國,《兔置》(中)的野人,沒有誰不追求好的,自己卻不知道這是為什麼,這就是所說的:因為自身修養,所以國家就治理得好的道理。後代自己講求學問的讀書人,多半順從外物,不安於自己的操守,他的家庭已看不見可以效法的東西,所以在邪惡、奢侈上競爭,這豈不是沒有互相成就的治國原則了嗎?讀書人苟且自我寬恕,關心利益,不顧羞恥,又不知道反省自己,往往是因為家庭拖累自己的緣故。所以說:“自身不實行道德,道德也不會在妻子身上實行。”真的啊!像這樣的人,不是向來就處在顯赫地位的,而他離《二南》的教化,也已經很遠了,何況是向著南麵的君主呢?劉向陳述的道理、鼓勵、警式的含意,可以說得上深刻了。

但是,劉向號稱博覽群書,而《列女傳》說《詩經·芣苢》《柏舟》《大車》等篇的主旨,跟今天給《詩經》作序的人的說法尤其不同,不可以考核了。至於《式微》的一篇,又認為是兩人的作品,難道是摘引的多了,所以不能沒有失誤呢?他說,像設計謀來殺害舜,和舜自己脫險的情形,很合乎《孟子》的說法。但是《列女傳》中有的,而《孟子》不提說的,也就不值得說了。總之,後世各個談論經、傳的儒生,多半像這樣,閱讀的人采取它有補益的東西,選擇其中正確的就可以了。所以,我在篇首為它發了這些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