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本篇是為鼓勵自己寫的議論性散文。當屬早期作品。
文章先寫“結茅自休”,自己適於“伏閑隱隩”默默無聞地生活,不願追逐“權勢”、“
愛惡”、“毀譽”,但又因客觀情勢,自己不得不承擔家庭重擔,於是轉到好好讀書(讀經、史、子集),以備將來大用。全在孔子“任重道遠”、“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上做文章。是研究曾鞏思想的重要史料。
【原文】
得鄰之茀地
蕃[1]之,樹[2]竹木灌蔬於其間,結茅以自休,囂然而樂[3]。世固有處廊廟[4]之貴,抗萬乘之富[5],吾不願易也。人之性不同,於是知伏閑隱隩[6],吾性所最宜。驅之就煩,非其器所長[7 ],況使之爭於勢利、愛惡、毀譽[8]之間邪?然吾親之養無以修,[9],吾之昆弟飯菽藿羹之無以繼[10],吾之役於物,或田於食[11],或野於宿,不得常此處也,其能無焰然於心邪[12]?少[13]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於物者,有以[14]為之矣。士固有所勤,有所肆識[15],其皆受之於天而順之,則吾亦無處而非其樂,獨何必休於是邪?顧[16]吾之所好者遠,無與處於是也。然而六藝百家史氏之籍,箋疏[17]之書,與夫論美刺非、感微托遠、山镵塚刻[18]、浮誇詭異[19]之文章,下至兵權[20]、曆法[21]、星官[22]、樂工[23]、山農[24]、野圃[25]、方言[26]、地記[27]、佛老所傳[28],吾悉得於此,皆伏羲[29]以來,下更秦漢至今,聖人賢者魁傑[30]之材,殫[31]歲月,憊[32]精思,日夜各推所長,分辨萬事之說,其於天地萬物,小大之際,修身理人,國家天下治亂安危存亡之致,罔不畢[33]載。處與吾俱,可當所謂益者之友非邪?
吾窺[34]聖人旨意[35]所出,以去疑解蔽[36],賢人智者所稱事引類[37],始終之概以自廣[38],養吾心以忠,約守而恕[39]行之。其過也改,趨之以勇,而至之以不止,此吾之所以求於內者。得其時則行,守深山長穀而不出者,非也。不得其時則止,仆仆然[40]求行其道,亦非也。吾之不足於義,或愛而譽之者,過也。吾之足於義,或惡而毀之[41]者,亦過也。彼何與於我哉?此吾之所任乎天與人者。然則吾之所學者雖博,而所守者可謂簡;所言雖近而易知,而所任者[42]可謂重也。
書之南軒[43]之壁間,蚤[44]夜覽觀焉,以自進也。南豐曾鞏記。
【注釋】
[1]茀地:草多之地。蕃:繁殖。[2]樹:動詞,栽種。[3]結茅:建草房。囂(xiāo)然:悠閑自得的樣子。[4]廊廟:古代帝王、大臣議論政事的地方。後指稱朝廷。這裏指稱高官。固,通“故”,所以。[5]抗:匹敵,相當。萬乘:萬輛戰車的省寫。戰國時常稱強大富有的國家為“萬乘之國”。這裏有“萬乘”稱代國王。[6]閑:通“間”,夾縫、空隙。隩(ào):水涯深曲處。[7]煩:煩勞,勞苦。器:器皿,稱代人。[8](前)之:代詞,我。愛惡、毀譽:均複詞偏義。其中惡、毀為陪襯性詞素,隻有愛、譽起作用。[9]吾親之養無以修:我養親的事還沒有辦理。修,整理、治理、辦理。[10]吾之……以繼:沒有繼續用來養我弟弟們的食物。飯菽藿羹,泛指食物。菽,豆。藿,豆葉,可以食。羹,粥。[11]田於食:在田地裏吃。田是介詞於的前置賓語。後麵“野於宿”,野是於的前置賓語。[12]其無焰然於心邪:怎能在心中沒有火然呢?其,加強反問。焰,稱代火。焰然,用為動詞,指生氣、發火。[13]少:稍微。[14]拂:違背,不順。苦形:使身體勞累。苦,勞累,用為使動詞。形,指身體。以:原因。[15]固:所以。勤:勞累。肆:放縱。識:思想,意識。[16]顧:副詞,表輕微轉折,相當於“而”、“不過”。[17]箋疏:都是注釋的意思。[18]山镵(chán):石刻文字。镵,雕刻。塚刻:墓碑文、墓誌銘之類。塚,高大的墳墓。[19]浮誇:虛浮誇大。這裏指辭語華美的一類文章。詭異:奇特。這裏亦指辭語詭異的一類文章。[20]兵權:兵書。[21]曆法:推算天象以定歲時的方法的書。[22]星官:觀測天文的官。這裏指天文及觀測天文的書。[23]樂工:本指善歌舞及演奏樂曲的人。這裏指歌舞及演奏歌曲技藝的書。[24]山農:指農業耕作之書。[25]野圃:指種蔬菜的書。圃,菜園。[26]方言:一種語言的地方變體。這裏指關於方言的書籍。[27]地記:地理書。[28]佛老所傳:佛教道教傳授的書。老,老子,即老聃(dān)。春秋戰國時楚苦縣人。曾擔任周藏書室史官。相傳著《老子》(又名《道德經 》)。後世道教尊奉他為祖師。世人也用“老”來稱道家,稱道教。[29]伏羲(xī):古代傳說中的部落酋長。即太昊,姓風。相傳他始畫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充庖廚。又名庖犧或包犧。[30]魁傑:高大突出,偉大傑出。[31]殫(dān):盡,竭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