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這篇記述幼童禿禿慘死的文章,主要在揭露禽獸不如的官吏的罪行。作者用冷峻的筆寫惡吏孫齊“明法”,任“司法”官,卻一再知法犯法,罪行慘絕人寰。先是停妻騙娶周氏,之後又棄周氏納妓女為妾。為隱瞞前罪,他造假證、毀真憑,竟然把親生子從周氏身邊盜走、藏匿,以至殘殺、私葬。接著著重寫禿禿的屍骸被發現和重新安葬,表現人們的正義感與同情心。這時,作者對禽獸及不開化的人進行議論,說它(他)們對配偶、子女是知道“不相禍的”。這些都是在鞭撻惡吏。到提及孫齊時,卻隻五個字:“如齊何議焉?”不下一斷語。實在,通篇都在議他,意圖是讓讀者自下斷語:孫齊是個禽獸不如的人!可見作者構思行文的高妙。

【原文】

禿禿,高密[1]孫齊兒也。齊明法,得嘉州司法[2]。先娶杜氏,留高密。更紿[3]娶周氏,與抵蜀。罷歸,周氏恚齊紿[4],告縣。齊貲[5]謝得釋。授歙州休寧縣尉[6],與杜氏俱迎之官,再期,得告歸。周氏複恚,求絕,齊急曰:“為若出杜氏。”祝發[7]以誓。周氏可之。

齊獨之休寧,得娼陳氏,又納之。代受撫州[8]司法,歸間[9]周氏,不複見,使人竊取其所產子,合杜氏、陳氏,載之撫州。明道[10]二年正月,至是月,周氏亦與其弟來,欲入據其署,吏遮以告齊。齊在寶應佛寺受租米,趨歸,捽挽置廡下[11],出偽券[12]曰:“若傭也,何敢爾!”辨於州,不直。周氏訴於江西轉運使[13],不聽。久之,以布衣書裏姓聯訴事,行道上乞食。

蕭貫守饒州,馳告貫。饒州,江東[14]也,不當受訴。貫受不拒,轉運使始遣吏祝應言為複[15]。周氏引產子為據,齊懼子見事得,即送匿[16]旁方政舍。又懼,則收以歸,扼其咽,不死。陳氏從旁引兒足,倒持之,抑其首甕水中乃死,禿禿也。召役者鄧旺,穿寢後垣下為坎[17]深四尺,瘞[18]其中,生五歲雲。獄上更[19]赦,猶停齊官,徙濠州[20],八月也。

慶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司法張彥博改作寢廬,治地得坎中死兒,驗問知狀者,小吏熊簡對如此。又召鄧旺詰之,合獄辭,留州者皆是,惟殺禿禿狀,蓋不見。與予言而悲之,遂以棺服斂之,設酒脯奠[21]焉。以錢與浮圖人昇倫,買磚為壙[22],城南五裏張氏林下瘞之,治地後十日也。

嗚呼!人固擇於禽獸夷狄也。禽獸夷狄[23]於其配合孕養,知不相禍也。相禍則其類絕也久矣。如齊何議焉?買石刻其事,納之壙中,以慰禿禿,且有警也。事始末,惟杜氏一無忌言[24]。

二十九日,南豐曾鞏作。

【注釋】

[1]高密:縣名,即今山東省高密縣西南。[2]嘉州: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樂山市。司法:主管刑法的官。[3]紿(dài):欺騙。[4]恚(huì):恨、怒。[5]貲(zī):罰錢。[6]歙(射)州:州名,治所在今安徽省歙縣。休寧:縣名,即今安徽休寧縣。縣尉:掌一縣治安的官。[7]祝發:斷發。祝:斷。[8]撫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西臨川。[9]間(jiàn):疏遠。[10]明道:北宋仁宗年號(1032—1034年)。[11]捽:揪住。廡(fǔ):高堂下周圍的廊房,廂房。[12]券(quàn):契約,憑證。[13]江西轉運使:江南西路轉運使。轉運使:掌一路或數路財賦,有檢察地方官吏的權力。路:宋的行政區域名。[14]饒州,州治在今江西波陽。江東:江南東路的簡稱。[15]複:審察。[16]匿:隱藏,躲藏。[17]穿:挖穿。垣(yuán):矮牆,也泛指牆。坎:坑,穴。[18]瘞(yì):埋葬。[19]獄:官司。更:又。[20]徙:謫戍。濠州:今安徽鳳陽縣。[21]脯(fǔ):幹肉、肉。奠:用酒食祭祀死者。[22]壙:墓穴。[23]夷:我國古代對東方各民族的統稱。狄(dí):我國古代對北部各民族的統稱。這裏用夷狄泛指其他民族。作者把夷狄與禽獸並列,是侮辱性的,暴露了作者錯誤的民族觀。[24]一無忌言:全沒有忌諱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