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臨川城東邊有塊高地,下邊臨近回溪,叫做新城。新城上麵有個低窪的長方形水池,

根據荀伯子《臨川記》的說法,這是王羲之洗筆硯的墨池。王羲之曾經仰慕張芝“麵對池水練字,(常洗筆硯,)池水都染黑了”,這池子就是王羲之效法張芝練書法的遺跡,難道是真的嗎?

正當王羲之不能勉強做官的時候,他曾經遍遊東方各郡的名山,曾經駕船遊覽東海,享受山

水之間美景的樂趣,難道他在隨意漫遊,縱情山水的時候,又曾經過新城來休息過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達到巔峰,那麼他所擅長的,原來是耗費精力,下苦功夫才取得的,不是天生就有這種本事。可是,後世人沒有人能趕得上他的,想來一定是不像他那樣勤學苦練的緣故吧?這樣看來,學習的功夫怎麼能夠少花呢!更何況要想在品德方麵有很高的修養呢?

墨池上麵,現在是州學的校舍,教授王盛先生怕墨池不被大家知曉,便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學堂前的柱頭間,把它展示出來,王先生又告訴我說:“希望您寫篇記。”

推想王先生的意思,大概是喜愛別人的優點,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讓它被湮沒,因而連帶重視王羲之的遺跡吧?或許是希望用王羲之勤學苦練的事來勉勵他的學生吧?王羲之有一技之長,就使後人推崇到這種地步,那些有道德,有學問莊重、正直的人,他們留傳下來的好風尚和美德,對後人以良好影響是何等樣的大呢!

慶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