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加工,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排血加工,另一種是帶血加工。排血鹿茸皮色鮮紅,帶血鹿茸皮色暗紅。一般認為帶血鹿茸的有效成分高於排血鹿茸。本研究對麋鹿茸采用帶血加工的方法,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其有效成分。然後采用烘烤的方法對麋鹿茸進行幹燥處理,製成幹燥粉末樣品。我們對鹿茸進行了水分、粗蛋白、膳食纖維、粗脂肪的測定,並采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進行了16種元素分析;采用氨基酸分析儀測定了19種常見氨基酸。特別是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方法,對鹿茸中的雌二醇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根據有關文獻資料顯示,鹿茸中化學有效成分為醇溶性或酯溶性物質。我們提取、分離了三種鹿茸中的醇溶性物質進行液相色譜分析,並采用薄層色譜法進行了對照。具體操作是:取粉末樣品,用甲醇、丙酮混合液提取,提取物經旋轉薄膜蒸發器減壓濃縮,用乙醚、三氯甲烷萃取後進行雌二醇分析。實驗結果表明:梅花鹿茸中雌二醇含量最高,馬鹿茸次之,麋鹿茸中幾乎不含雌二醇激素,但有含量較高的未知峰,是否是其他類激素有待進一步研究。綜上所述,梅花鹿和馬鹿茸在中醫學上被認為是補陽,麋鹿茸被認為主要是補陰。經過分析也觀察到它們在有效化學成分上存在著差別。
(張經華顧平圻)
例76紅外法研究鋅酵母中鋅的存在狀態
隨著生命科學領域中關於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關係的研究日趨深入,各種研究成果層出不窮。鋅是其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我們知道,缺鋅會引起許多疾病,導致生長緩慢、發育不良、智力下降、生理功能減退等症狀的出現。因此,適當地補充鋅可以減少這些症狀出現的幾率。而微量元素鋅的補給,過去有無機鋅(如硫酸鋅)、有機鋅(如葡萄糖酸鋅、幹草鋅)。但是,它們局部的排放作用強、副作用較大。由於鋅酵母是利用生物工程的方法使無機鋅離子與酵母的蛋白、多肽、核酸等有機大分子結合在一起,明顯地克服了鋅離子的局部刺激作用,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我們與某研究所合作研究,用含鋅量遞減的培養基,將啤酒酵母長期傳代並成功地製成了含鋅量較高的酵母。為了研究鋅酵母中鋅的存在狀態——是培養基中所加的無機鋅鹽與酵母的機械混合,還是互相結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我們采用了紅外光譜法分析。
通過選用不同菌種、不同鋅含量的含鋅酵母和無鋅酵母與硫酸鋅的機械混合物,我們掃描了大量的紅外光譜。而通過對這些圖譜進行分析比較,發現它們在915cm-1和885cm-1處的吸收峰強度有所不同。含鋅酵母在915cm-1處吸收峰強,而無鋅酵母與硫酸鋅機械混合物在885cm-1處吸收峰強。我們認為,915cm-1處的吸收峰是由於鋅與酵母中的有機大分子鍵合而產生,可以由這兩個峰的相對強度比來評價鋅酵母中有機結合鋅的含量。
例77葉麵噴施法生產富硒棗的研究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的必需組成成分,是細胞的抗氧化劑。缺硒易引起人體克山病、大骨節病、動物白肌病等疾病。我國有22個省部分或大部分缺硒,有82%的縣是低硒區或缺硒區。目前,對硒的研究已深入到人和動物的營養、生理作用,甚至抗癌機製方麵。人體的硒隻能靠飲食攝入,在自然狀態下,硒由土壤經植物向人體、動物體傳遞,但也可通過噴施葉麵肥來提高植物體內硒的含量,同時將無機硒轉變為人體容易吸收的有機硒,從而達到經過食物鏈來補充硒的目的。棗富含維生素,人們又喜歡食用,因此,我們選擇滄州地區金絲小棗為對象,研究了不同濃度的硒溶液對棗中硒含量的增強效果。
我們在同一果園中選取了位置相鄰、長勢相近的不同棗樹,用五種不同濃度的硒溶液分別對棗樹整株葉麵噴施一、二、三次,另外還留有對照組。當小棗成熟以後,每棵棗樹上摘取2千克小棗留樣。將小棗樣品帶回實驗室,洗淨後將其可食部分剪碎、混勻,按四分法取樣後采用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硒含量。
和對照組相比,使用硒溶液噴施後,小棗中的硒可增加10—70倍。使用的硒溶液是40—150mg/L,總體上講,隨著使用硒溶液濃度的增高,棗中的硒含量也相應的增加。但是,噴灑一次和噴灑兩次,棗中硒含量增加的趨勢變化不大,隻有噴灑三次,硒含量的增加趨勢才有明顯增加,是比較理想的噴施方法。由於使用不同濃度的硒溶液和不同的噴施次數,可以控製棗中硒的含量。我們知道人體從食品中攝入硒是有限量要求的,因此,生產出適合於人體每日攝入量的富硒棗是科學工作者的研究目的之一。
(張經華)
例78高等植物耐鹽性因子——甜菜堿的研究
在幹旱、鹽堿、低溫等環境條件下,高等植物體內可以誘導合成適合溶質,來保持細胞內的水分,進而保持細胞內的安定性。甜菜堿普遍存在於各種植物當中,是眾所周知的適合溶質。
甜菜堿是膽堿的衍生物。其生物合成途徑是膽堿→甜菜堿醛→甜菜堿。要了解甜菜堿的誘導合成機理,就不能缺少對於甜菜堿及其前驅體的定量。我們利用毛細管電泳法的高分離性能,並與現有的高效液相色譜法進行對照,建立了簡便、快速分析甜菜堿的方法。因為甜菜堿是兩性離子並且不具有紫外吸收,故首先對其進行衍生反應,變換成為具有紫外吸收的陽離子化合物。另一方麵,用毛細管電泳法來泳動陽離子化合物時,在低pH領域電滲流接近於停止條件下為宜。我們用以上確立的低pH毛細管電泳法,對在日本、澳大利亞和中國河北省某地區采集的植物樣品中的甜菜堿含量進行了分析,對不同植物樣品得到了良好的泳動譜圖。我們還探討了在有一定鹽含量的條件下樣品中甜菜堿與鹽濃度之間量的關係,證實了甜菜堿的積累與土壤的鹽濃度、植物的種類等密切相關,耐鹽性強的植物甜菜堿的積累量越多的結論,顯示了本法對於植物中甜菜堿定量的有效性。對甜菜堿的分析來說,生物樣品中含有遊離氨基酸等幹擾物質。我們討論了20種氨基酸對於甜菜堿定量的幹擾,發現在氨基酸的酯化物中,隻有賴氨酸產生幹擾。在測定中,甜菜堿絕對量的30%以下的賴氨酸的存在沒有大的影響。本研究為中日合作項目。
(張經華)
例79栽培植物對環境脅迫的應答分析
21世紀人類生存麵臨著兩大難題: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和由於地球人口的膨脹增長而引起的糧食不足。因此,為了增加糧食產量,除了對全球性優良耕地減少的傾向采取強製性措施外,還要實施加強對鹽堿地等不良土壤的改良和利用、選育抗環境逆性的優良品種等對策。幹旱、鹽堿、低溫等環境脅迫嚴重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產量。本文從鹽脅迫入手,對九種耐鹽能力不同的植物進行了鹽負荷盆栽實驗。通過對這些植物的生長、生理指標的分析,追蹤其在株體、組織或者細胞水平發揮作用的應答機製和耐鹽性應答能力,以求最終解明高等植物的抗環境逆性機理。
實驗中發現,當植物受到環境中鹽脅迫時:①水分吸收被阻害,細胞失去膨壓,葉片的氣孔關閉,光合成效率降低,植物的生長被抑製;②鹽分不可避免地隨水分的蒸發進入葉片,含量明顯增加,植物生長所必需的其他離子的吸收被阻礙,但是,作為一種調節機製,一些植物在鹽脅迫下仍然保持一定的K、Ca濃度;③植物體內可以大量合成和積累糖類、脯氨酸、甜菜堿及蛋白質等物質,從而增加細胞內的滲透壓,保持水分平衡,緩解鹽脅迫;④耐鹽性強的植物中,甜菜堿濃度最高,並且隨鹽濃度增加而增加;較強的植物中甜菜堿濃度次之,不隨鹽濃度的增加產生明顯變化;較弱的植物中不合成甜菜堿。這一實驗結果與Greenway植物耐鹽性分類是一致的,既通過甜菜堿的分析定量可以判別植物的耐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