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虐的暴風雪,提前冰封的河道,瘋狂的掠食者以及可怕的瘟疫。這些災難一波接著一波,幾乎將馴鹿群推向了滅絕的邊緣。與大多數馴鹿群相比,瑪塔的家族算是少數的幸運者。它們沒有走峨嵐山的傳統路線,而是步白山家族的後塵,通過空寧海峽的冰架進入了雅利安,以至於沒有在峨嵐山脈的風雪和黑黴病的瘟疫中全軍覆沒。但是,在安寧河東岸,它們也同樣遇上了麻煩。
在登陸東岸的時候受到了暴風雪的阻擋,鹿群被分裂成了兩段。大部分馴鹿在頭鹿的帶領下順利過河,並且找到了冰河隧道的入口。少部分馴鹿群被暴風雪阻擋在北岸,足足延遲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等到風雪停息之後,馴鹿們發覺,自己完全失去了與族群的聯係,被孤零零留在了雪原上。
由於缺少頭鹿引導,它們選擇了錯誤的渡河地點,一段冰層極其不穩定的,兩麵的河岸又十分陡峭難攀的河段。
那真是一個災難的日子。幾十頭馴鹿被破裂的冰層卡住,前進不得,後退不能,很快便在絕寒的氣溫下與冰層凝結為了一體。而那些僥幸躲過了一劫,安全渡河的馴鹿,卻又被陡峭的河岸困住了。焦急恐慌的馴鹿們在狹小的空間裏互相擁擠著,混亂一團,許多幼鹿被衝散,甚至摔倒,互相傾軋踩踏。
造成這樣的局麵,全都因為失去了頭鹿的帶領。馴鹿是最典型的跟風動物,它們生下來就習慣了跟從在領導者的身後行動。隻要頭鹿在走,後麵的所有馴鹿都會跟著,不論前麵是斷崖是陷阱,還是湍急的河流,它們一樣都會勇往直前。可是一旦頭鹿不在了,後麵的年輕馴鹿立刻就沒有了主意,它們缺乏生存經驗,於是就這樣互相推擠,最後,演變成了一場踩踏。
瑪塔就是在這個時候走出隊伍的。它呦呦地叫著,到處呼喚著被衝散的孩子,好容易才從混亂的鹿群中找到了差一點被其他馴鹿踩在腳下的女兒。母女倆從混亂的隊伍中掙脫出來,沿著狹窄的河岸兜圈子,戰戰兢兢踩著那些隨時會碎裂的冰層,嚐試著找一處能夠爬上去的出口。
也許是瑪塔夠走運,最後竟然被它找到了一處坍塌的缺口。在瑪塔母女成功上岸之後,後麵的馴鹿群也很快跟著瑪塔衝了上來。
自此開始,為了保護孩子而勇敢了一回的瑪塔,竟莫名其妙地成為了隊伍的領頭者,成為了七八十頭馴鹿的臨時首領。此刻,瑪塔和馴鹿群都沒有意識到,年輕馴鹿充當領頭者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輕率、冒失以及缺乏生存經驗是它們最大的敵人。在危機四伏的遷徙路途上,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整群馴鹿的覆滅。
瑪塔似乎擁有天生的好運氣,它帶領著馴鹿群從幾乎被暴風雪完全淹沒的東岸平原上成功找到了前頭的馴鹿群留下來的“鹿道”。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瑪塔的隊伍卻一直沒能趕上族群。
因為它們總是控製不好遷徙的節奏:要麼是在好天氣裏浪費時間進食休息,要麼是在壞天氣裏被迫停下來躲避風雪。又因為暴風雪,一次次偏離“鹿道”,在雪停後又不得不重新花時間尋找。就這樣停停走走,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遭遇了兩次雪崩,以及沿途狼群的數次圍攻,損失了幾頭馴鹿之後,才終於進入了喀巴拉山穀。
不過,這些馴鹿們很快就會發現,和之前的旅途相比,喀巴拉山穀才是真正危險的地方。它們闖入了掠食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