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剛剛繞過崆嶺南麓的主峰,餘暉還帶著無限眷戀徘徊在那些柔緩的山峰上,將那些裸露的灰色火山岩逐一染成瑰麗的金紅。山穀此刻已經沉沒在一片熏然的暮色中了。
跋涉了一天的馴鹿群,在一片長滿火橘的暖坡上休息。食草動物的視力遠不如它們的嗅覺靈敏,尤其是在晚上。因此它們遷徙的旅程中,每到天黑之前,就會給自己找到一處安全可靠的休息地。選擇何時在哪休息是頭鹿的工作,現在,這項任務已經落到了瑪塔的身上。瑪塔遵循著從家族高等母鹿那裏學到的一切經驗:一塊良好的休息地必須向南,避風,緩和,有利於發現敵害之後迅速逃跑。實際上,瑪塔選的這塊地方還不錯:山坡上長滿了火橘,坡下不遠處是緩緩流淌的河流。由於峽穀地勢低窪,氣候較為溫暖,喀巴拉山穀內的河流幾乎全部是不凍河。
靠近食物以及水源,並且利於逃跑,看起來這是一處安全可靠的休息地。
馴鹿擁有著絕佳的記憶力,這是它們一生不停遷徙的結果,無論任何道路,走過一遍就會被深深印在腦海中。同樣的,遇到過的危險和吃過的食物也會被儲存在記憶深處,以備不時之需。記憶力就是這些馴鹿得以存活的保障。但是,對於千變萬化的自然界,以及狡猾的掠食者來說,瑪塔的這點記憶儲備顯然還不夠豐富。
天色漸暗,山坡上的馴鹿群凝固成一片濃重的黑色岩石,動也不動。
實際上,在漫長的黑夜裏,馴鹿們大部分時間都是醒著的:一來是因為它們擁有能夠迅速恢複體力的絕佳體質,並不需要長時間的睡眠來緩解疲勞;二來是因為在黑暗的曠野裏,掠食者隨時可能從任何地方出現,如果放任酣睡,可能根本活不到第二天的黎明;第三,則是由於它們白天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用來趕路,隻能利用夜晚的時間來進食。
瑪塔選擇的這片暖坡是個天然草常這裏向南,地下的積雪很薄,土地也比北麵高原上的要鬆軟許多。雪層下是一層厚厚的茸草,是馴鹿的主要口糧。除此之外,火橘也是一種馴鹿非常喜歡的食物。
火橘是一種伏地而生的低矮灌木,枝幹粗糲而且長滿小刺,在雅利安的所有平原和草地上十分常見。夏天開白色的小花,秋季結金黃色的小果子,但是這果實味道很苦,大部分食草動物都對它不感興趣,隻有馴鹿是它們唯一的食客。因為馴鹿知道,火橘真正美味的地方,是它的根,甘甜,而且充滿了汁水。
馴鹿們用碩大的蹄子一直把雪地刨到露出草皮,一麵啃吃凍草,一麵用骨質的大角掘開凍得堅硬的地皮,把貼著地表生長的火橘的根扯出來吃掉。那些根係很長,扯起來常常能把大片的草皮一同掀起來。馴鹿們不厭其煩地挖掘、刨翻,把灌木叢刨得劈裏啪啦作響。鹿蹄子敲打凍土的聲音在很遠之外都可以聽見。為了爭奪最有利的挖掘位置,母馴鹿們還不時低頭抵角打上一場架。
在美味的食物麵前,這群年輕的馴鹿完全忘記了安靜的原則,全然不考慮這樣張揚的行為將會付出什麼代價。黎明時分,整片山坡已經被它們翻攪得不成樣子,積雪被刨成了小丘,帶著黃土的凍草皮被連根扯起,扯斷的灌木枝幹揚撒得到處都是。一部分馴鹿吃飽了,耷拉著腦袋,慢慢嚼著反芻上來的食物,變得昏昏欲睡。而那些一直沒搶到合適進食位置的馴鹿此刻才剛剛進入狀態,吭哧吭哧挖得正起勁兒。
忽然,一頭馴鹿發出了驚叫聲,緊接著,好幾頭馴鹿都不約而同地奔跑起來,鹿蹄子踏碎了幹枯的灌木枝,發出一陣劈啪亂響。瑪塔驚慌地睜開眼,赫然發現一雙閃著冷光的瞳孔就在自己不遠處。
不知何時,狼群竟然包圍了馴鹿群!
受驚的馴鹿狂奔起來,一隻隻狼夾雜在馴鹿高大的身軀中來回穿梭,像激流中的茴魚一樣,顯得格外渺小,仿佛隨時有被那些碩大的堅蹄踏中的危險。但是狼群不但沒有退縮,反而靈巧地跑動著,如影隨形地緊粘在馴鹿身上。跑在後麵的馴鹿,幾乎每一隻身側都緊貼著一頭大狼,狼口喘息的熱氣就噴在馴鹿身上。驚恐的母鹿們緊緊護住自己的孩子,生怕狼群借機撕咬幼鹿。
但是,狼群並不急於實施攻擊,隻是一味緊貼著鹿群奔跑,像一隻利爪深深插入鹿群之中,並且一會兒左,一會兒右,逼迫鹿群不停地轉向,阻止它們跑直線,驅趕著它們四處亂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