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遠古冰河時期,這裏曾經完全是一片雪域,一條巨大的冰川覆蓋著整座山穀,植物隻有生長在山穀最低矮處的茸草和地衣。生活在這裏的食草動物唯有高大的善於攀山越嶺的巨靈。
作為唯一的食肉獸,利齒獸的數量在那段時間曾一度達到了頂峰,在封閉狹窄的地域中,過多的種群數量,造成了食物資源與領地的嚴重衝突。同類相殘的事情時有發生。不僅如此,由於無規律的肆意繁殖,疾病與缺陷也在利齒獸的種族中橫生蔓延。如果按照物競天擇和自然淘汰的規律發展下去,這些龐大的食肉獸終究會有一天因為自身的弱點走向滅亡。
於是,這些利齒獸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它們為自己找到了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家族式生存。或者可以稱之為——進化。
家族式生存方式為利齒獸帶來了新的生機,每一個家族都擁有自己的領地,雄偉高壯的成年雄性成為領地的守護者,而雌性則是依附家族生存的成員。
家族成員之間詳細的分工,提高了狩獵的成功率,保證了充沛的食物與領地的安全。家族的劃分致使血緣關係變得清晰明朗起來。不同血緣的繁殖,保障了後代的健康與成活率。這是適者生存規則下的變革,是一種比身體發展更為重要的進化。
任何一個物種想要長存於世,都必須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完善。通過適應環境和改變自身,喀巴拉的利齒獸,這一遠古時期存在至今的猛獸,與雅利安其他地區的同類相比,也許會在生存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狩獵的時機稍縱即逝,下一刻,狼群們飛奔起來,朝著潰散中的鹿群。它們知道利齒獸正在忙於自己的獵物,這是狼群趁亂襲擊的最好機會。
散開的馴鹿群朝著滄瀾河奔去,散亂的隊伍又漸漸會聚成形。雖然同伴的慘叫和血的味道就彌漫在身邊,但此刻的瑪塔卻並沒有在慌亂中錯失方向。 奔跑的時候它早已注意到了北麵山坡上那一簇簇亮起的熒光小點兒。
麵對左右夾擊的掠食者,瑪塔的表現異常冷靜。
它早有主意。瑪塔在最短的時間內奔到了滄瀾河邊,“撲通”一聲,它跳進了滄瀾河中。高壯的褐色身子瞬間被水淹沒,然而又迅速地浮起來。緊接著,身後的鹿群也紛紛跳進了河裏,頓時四處響起一片入水的聲音,安謐流淌的河水頓時被被攪得紛亂。
早在黃昏的時候瑪塔便觀察過了,這裏的河道最窄,水流不急,南岸比北岸緩和,最適合泅渡。此時的瑪塔,在經曆了數次生死曆險之後,已經越來越智慧了。
馴鹿天生是遊泳高手,終其一生都忙於跋山涉水,為了能夠適應遷徙的生活,生就一身密不透水的保暖皮毛。在沒有結冰的河上,瑪塔和馴鹿們昂首挺胸,劃動四條長腿掀起片片水花,一會兒工夫便遊上了對岸。
隨著馴鹿的渡河,利齒獸的狩獵宣告結束。對泅水而去的獵物,它們並未多加關注,它們清楚自己的弱點——不善於長途追擊。
眼下,該是分享勝利的時候了。利齒獸們圍聚在獵物身邊,很快投入到了大吃大嚼的狀態中。與狼群不同,從進餐方式上便可以看出,利齒獸的家族裏並沒有刻意嚴格的等級。十一隻利齒獸幾乎是一同進餐的。
三隻體形碩大的壯年雄利齒獸搖晃著碩大的頭顱,褐色的斑點隨著咀嚼一張一弛,仿佛看得見皮毛下鼓起的肌肉。六隻毛色微淡的雌性將長長的尾微微卷起,縮進的腳爪抿在一起,即便進食過程中亦保持了優雅的姿態。兩隻身體小一圈的半大利齒獸夾雜在成年利齒獸身邊,爭搶著碎肉。
兄弟、父母、子女,這儼然是一個大家族。
這是一個屬於勝利者的夜晚,而古北山的狼群卻在饑餓和陰霾中度過。柯勒腦中不可遏製地回想著利齒獸捕獵的畫麵。在此之前,柯勒以為自己對這種長牙山林猛獸已經相當了解,它見過利齒獸夫婦一同捕獵,也見過湊在一起搶奪狼群的烏合之眾,但是它們與今天所看到的這些完全不同。
在柯勒的記憶中,從未見過像狼群一樣,以大家族的形式生活和狩獵的利齒獸。這些聚集了長牙猛獸絕佳的身體條件,又不輸於狼群配合能力的頂尖掠食者,狼群該如何戰勝?這一刻柯勒意識到,自己正麵臨著一個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