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逆行(3)(3 / 3)

再有就是少女合唱隊唱的謠唱曲,還有重唱,這倒好解決,找十二個女學生就夠了。

問題是作為歌劇,沒有有分量的合唱,就沒法烘托出熱烈的氣氛,還有舞曲。人太少就算了吧。如果真有一支管弦樂隊,還有人數眾多的群眾歌唱演員,她真的萌生了一種巨大的野心,這完全可以成為一部非常漂亮的正歌劇啊!

怎麼拉錢啊?這是她最弱的弱項。跟院領導說求他們支持?

她做不到。

前些時受到的莫名處分,這筆賬還沒算。要讓她忘記這件事,很難,不,是完全不可能。在這件事兒中,她已經看清了他們的嘴臉,要讓她扮可憐博同情,也許這件事兒就成了,按夏寧遠說的那樣——他們未必像她想象的那麼壞,他們也可能正在尋求補償,可是——她做不到。

這就是她性格鑄就的悲劇吧?

人說,性格決定命運。真是一點兒也不錯。

她對自己的未來有點兒害怕。

7

這一期的公益講座她決定講西洋歌劇。

其實她一半是為了自己:有時梳理不清的思緒,講一講,在那一瞬,似乎就可以理清。

她奇怪這次的講座來人特別多。

“十七世紀初,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她這樣開場,“有那麼一天,一群青年音樂家、詩人、科學家,其中有天文學之父伽利略,在貴族沙龍聚會,飲酒歡歌,寫詩配曲,再加進情節,產生了歌劇的雛形。那以前,西洋音樂多半是勻稱平穩的‘複調音樂’,在教堂演奏。歌劇的出現是對‘複調音樂’的反抗,它要用配樂的語言展開對話和情節,直接表現人的命運和心態情感。

“早期歌劇情節取材於希臘神話,後來發展為曆史傳說故事,再後來是改編文學名著和歌劇劇本創作。隨著歌劇的發展,不僅有故事情節,有好聽的獨唱,又逐漸配上了合唱、舞蹈、布景、燈光、音響等等,成了一種綜合藝術……

“歌劇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特點。早期差不多都是喜劇,譬如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理發師》等等,中、後期的悲劇和神話劇多半以表現愛情和人與神的關係為題材,戲劇衝突強烈,音樂抒情豐富,最著名的像威爾第的《阿依達》《奧賽羅》,普契尼的《蝴蝶夫人》《托斯卡》《圖蘭朵》,瓦格納的《萊茵的黃金》和《女武神》什麼的。

“西洋歌劇誕生四百年來,把人生的喜怒哀樂濃縮進一幕幕音樂戲劇,幾百部歌劇構成了一個光輝的藝術殿堂。

“對於歌劇演員來說,我們要求不僅僅是技術層麵的東西,我們要求用你的心去唱,用你的全部身體、用你的命去唱!我不知道在座的朋友們是不是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於歌劇來講,你需要的不僅僅是唱,更是表演——用聲音、表情、體態去表現、塑造人物,這樣才能打開聲音,進入狀態。表演人物要鑽進人物心裏。還要大量聽歌劇經典錄音,要琢磨那些經典的‘味道’,要在樂聲裏與你要表現的人物有神交!

“我這麼說,是不是對你們的要求太嚴格了?

“對於古典音樂,大多數沒有接觸過的人總覺得太深奧,難以入門,所以也不會欣賞。其實古典音樂對一個喜歡音樂的人來說並不陌生,在許多西方電影中我們都能聽見這些音樂的旋律,隻要多聽,多了解一點兒西方音樂史和作曲家,你就會逐步對古典音樂產生興趣……下麵我向大家推薦一些古典音樂的經典……”

當天晚上,她筆下如有神助,寫了一夜,直到天明。寫到後來,漫天的五線譜都飛起來了,如同一群翩翩起舞的蝴蝶,抖著翅膀,把粉塵落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