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1 / 1)

【原文】

孔子行遊,馬逸食稼。野人怒,縶其馬。子貢往說之,卑詞而不得。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乃使馬圉往,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予不遊西海也,吾馬安得不犯子之稼?”野人大喜,解馬而予之。

【釋譯】

春秋時,孔子帶著他的幾位得意弟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次,一匹馬掙脫了韁繩,跑到一位農民的田裏啃吃麥苗。那位農民十分氣憤,便將那匹馬扣下了。孔子的弟子子貢能言善辯,便自告奮勇地前去說情,可是,任憑他怎麼好說,那位農民就是不放馬

。孔子聽了子貢的彙報,感歎道:“拿別人不理解的話去說服別人,就好像是讓野獸去享用最美味的貢品,讓飛鳥去享受最美妙的音樂一樣,這種辦法行不通啊!”於是,便派馬夫前往,馬夫見到那位農民,便笑著說:“您老哥不是在東海邊種地,我們也不是在西海邊旅行,我的馬哪能一點不到碰您的麥苗呢?”那位農民一聽這話,立即把馬解開還給了馬夫。

【悟語點撥】

人與人之間需要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交流重要的目的是為了溝通,說的話如果別人不理解,就無異

於對牛彈琴,失去了交流的目的,那就很難解決問題。此外,說理時要分清對象,才能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