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33
同修說:2015/7/211:09:33
影片改編自喬恩·克拉考爾(JonKrakauer)於1998年出版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發生在1992年的真實事件。24歲的理想主義青年克裏斯托佛·麥克坎德萊斯拋棄一切現代文明的束縛回歸原始,義無反顧的前往荒蠻之地阿拉斯加,將挑戰極限的生存方式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同修說:2015/7/211:10:10
原著由克拉考爾為《戶外》雜誌撰寫的一篇文展發展而成,小說以半報告文學的形式,走訪了死者的親屬、旅伴,並對沿途各地進行了較為詳實的考察,更揭示出當事人曾有意在抵達阿拉斯加後重返人類社會並於彌留之際嚐試求救的隱情,同時將食物中毒的死因公布於眾。在此基礎上,作者還大膽推測了造成麥克坎德萊斯產生反文明傾向的真正原因。小說不但成為了堪稱荒野經典的暢銷書,還引發了不同背景讀者的深切關注和轟動一時的強烈爭議。還有一部電影《人工智能》我每次單獨一個人看這兩部電影都會淚流滿麵。
17:44:10
釋圓承:2015/7/217:44:10
回歸自然,若無聖賢的解脫教育做指導,若不是從根本上回歸,那麼就是您所見到的真實。純淨的願望沒達成,回歸到死亡。不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嗎!首先要明確的一件事情是,回歸自然不是挑戰自然,不是象自然宣戰。隻身深入大自然卻不懂什麼是自然。用不自然的心態用能力有限的色身去野外所謂的自然生存。首先如此傾向並實行的行者沒尊重自己這個身體的自然。更不具備心裏真實的自然。從一開始就用錯誤的心走了一條錯誤的路。那麼違背了最基礎的自然,必然被大自然吞噬埋葬。就是您所見到的情景了。結果的悲哀。也許許多人見了這些人的所謂的堅強和勇氣。都很敬佩或感慨萬端。甚至感動的悲泣。然而智慧的人一定更多的是一聲長長的歎息而已。然後也感歎世間大愚不過此而已。人生多麼的短暫。為啥不在自己的內心中找到自然回歸自然,而為了躲避現代文明而走到了死胡同裏。究實說文明有什麼不好呢,隻是加了個現代二字而變的扭曲。那麼躲避回避或挑戰都解決不了現在文明的弊病。因為現在和未來如果世人不加徹底反省的話。隻能是連帶的繼續現在的輪回,未來無路可走,隻能是人類自己用所謂的現代文明毀滅自己,跑偏了的科技:“為利益最大化服務不惜違反一切自然原則向自然掠取之後不能控製的隨處汙染;為獲取利益保守利益服務,膨脹的軍事武器研發等等”這樣發展下去,未來處處時時是隱患是災難。所以回歸自然不是跑去野外,是從我們每個人內心中去重新找回慈悲與博愛。慈悲博愛才是人類的真實自然。回歸自然不是挑戰自然,是尊重慈悲與博愛。找到慈悲與博愛並去認真的承擔。我們把跑到野外麵臨死亡也不恐懼的信心用來調整自己的內心,恢複我們自性本具的慈悲上帝本有的博愛。那該多實惠多實際呢。究實說,野外生存若是所謂的歸回自然,若人人都向往之。許多人都奔去野外,那麼野外也成了單一物種膨脹生態失去平衡的又一輪回。因為沒有佛陀的慈悲和上帝的仁慈,人在為了生存時一定是植物界動物界最大的強者。結果還是無窮的現在輪回。
寫小說,隻是我在學習聖賢教育的路上的一個閑差。不會寫也沒寫過。隻一些因緣相湊不得不為之的一個過程。不得不嘮叨的圓承過去的殘破人生。結果的圓滿一定是遇到佛陀教育並走上了學佛的路。否則悲哀三際永無了時了。人生都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繼續。纏縛與解脫。總在遇到聖賢教育與否,遇到後在遵行與否。人生難得,聖教難遇。這兩樣都得到遇到了。不修行。一定每天都在違反自然。每天都在逃離自然,而不是回歸自然。那前麵就隻有死路一條。
18:23:59
同修說:2015/7/218:23:59
師父你說的很有道理。我的悲傷,是他最後才悟得了自己該做什麼,這是人性本然,老人與他的對話,對他產生很大的影響。我沒有讚歎他的勇氣,開始甚至覺得他很傻。或者,精神有問題。
18:27:10
釋圓承:2015/7/218:27:10
嗯。思想的不自然,自然成就了不自然的悲哀的結果。
同修說:2015/7/218:28:50
這是人離開文明,拋棄文明,來思考人生,和佛陀思考人生有點差別。比如:修行人,有時也用行腳,及簡單生活來約束自己。當然,二者,或許不存在可比性。這隻是我的想法。好多人認為在這樣高度文明社會,還去當和尚,覺得不可思議。有的則解釋為一種信仰。但是,我認為這是一種對人生思考的結果。
18:34:40
同修說:2015/7/218:34:40
《荒野生存》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反映人尋求進入最原始生活,思考人生。我還看了一部電影《人工智能》是科幻的是想象人進入高度文明時候,思考人生,一個機器人擁有人的思維,最後沉入海底。
同修說:2015/7/218:35:34
還有一種帶有神學色彩的電影《****》講的一個囚犯感悟人生的苦,最後情願受刑。還有一部電影《***》主人公丹尼爾臨行前的一句話:像怪物一樣活著好呢,還是像好人一樣死去?也是對人生的思考。
“像怪物一樣活著好呢,還是像好人一樣死去?”這句話是向誰說的?如果稍微仔細的去琢磨這句話,我們發現,我們根本分不出誰是怪物,誰是好人。你的世界和精神病院隻有一牆之隔,當你走過精神病院並嬉笑著指指點點時,你可否想過到底哪個世界才是真實的?換句話說,“禁閉島”到底禁閉的是誰?是你?還是那些看似應該被禁閉的人?思維本身就是惡魔,不去思考便不會錯亂。可世間萬物大家不願割舍,當物欲橫流,欲亂情迷時,人們都曾看似冷靜地思考過人生的意義,可是結果往往是,你越思考,就離上帝越遠,離惡魔越近,永遠無法得到正確答案。並在無窮無盡的思考中進入了思維的死循環,而不去接著思考的就是正常人,而繼續深陷的就是我們所說的精神病,故而我們不應對他們嘲笑或者鄙視,因為我們和他們一樣,甚至他們比我們更有智慧。
18:47:25
同修說:2015/7/218:47:25
《****》也對人性有著極為深刻的探討。師傅有時間可以下載這四部電影。***看了三次加上對該電影簡介我才看懂,看懂後內心一種難以言說痛,然後覺得平靜思想開闊。
18:54:54
釋圓承:2015/7/218:54:54
人生不管怎樣的選擇怎樣的用心,如果脫離聖賢的教育,那一定是岔路上行的多。聖賢的教導除了尊重自己的生理自然同時也要尊重外麵的環境自然。在這真誠的對己對境的過程當中。還有諧調的方法,另自己和大自然和諧的相處。行腳的修行或修苦行不一定是修行人必須的過程。隻個人因緣不同所要應緣走的路有所差別。這個和回歸自然關係不大,是在違反自身自然的一種極端狀態下另自他深刻醒悟到一定要回歸自然才是真實的修行受用。在開始行腳或苦修之前就該明確這個觀念才去嚐試。就是說有的目的有的放矢的選擇。修行人不會因此行為而走向絕境。這就是理智與莽蕩者的區別。至於到最後生還無望時再多的悔不當初再多的求生意識也挽救不了他錯誤的行為錯誤的結果。那些冒險的回歸者皆是這後者。至於在一些影視劇中有正能量的人性的反省等卻是好的善的。這裏不能不佩服作者應該是繼承了聖者的智慧點滴所創作出的成功的影視作品。也是作者的回歸自然的智慧。有正能量的陽光的感悟一麵。實際這樣的智慧這樣的人性的美好的一麵。是我們一切眾生皆需要的。也是現代這個社會多數大眾所昧失的一麵。所以茫茫大眾人生彷徨不安、焦躁嫉妒、陷害、痛苦充斥整個人生。人不像人的生活太久,就是教育的缺失、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正統宗教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