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聊天內容(3 / 3)

你所說的《***》不凡有一些人性的美好見地。我沒看過全文。其實在人類生存中,在相互的指責相互的不信任相互的誹慢為了各自私欲相互的謀算設計陷害爭鬥中。在沒玩沒了的煩惱痛苦中煎熬時總會回歸到宗教心情上來。因為人性本善,違反人性久了,隻剩下恐懼不安焦慮災難時自然就知道反省了。如果沒古聖賢的解脫示範。總是迷路曲折。歸家自然,無期!

19:00:02

釋圓承:2015/7/219:00:02

今天找機會看看。回去山上沒電。看不成了。謝謝你的推薦。

釋圓承:

《荒野生存》觀後感:

難得的,今天有空下山來,難得的同修推薦的這部電影。我很用心的把它看完。故事的結果真很悲哀,雖然主人公最後的醒悟似乎找到了他迷失的所期望的快樂,然太晚,悲哀是注定的結局。影射著西方文化環境下所倡導的自由是一種殘缺的美好的向往。其實這就是脫離了人性違反了人性回歸野性的一種絕對自由。結果隻能是傷害著自己傷害著親人。因為它拒絕一切約束,拒絕一切愛。人往往都是在失去時才知道珍惜才懂得珍惜。然而當知道、懂得時。一切已經不在。一切已經無法再重新回到過去。這個故事能警醒我們的是。人生無論身處什麼環境,什麼家庭。不管這個環境有多惡劣。一定懂得寬容、懂得去理解他人、懂得愛別人、懂得尊重身邊人的感受。而不是逃離。這樣給身邊的人時間,也給自己最終的快樂。而不是要這樣的自由,在否定一切遠離一切愛的歧途上與上帝告別與死神牽手,最後的渴望成了永別。其實主人公這一路走來上帝的愛隨時光顧著他。他卻一直倔強的一路阿拉斯加。在影片要結尾處那位老人的忠告是最真實最溫馨最仁愛的。一切眾生所要了解知道的。上帝的愛上帝的寬容,其實主人公的父母及主人公本人皆是完全絕對自我絕對自由主義的犧牲者,“家庭的無休止的爭吵到孩子出走一去不回頭”。若脫離聖賢的智慧去生活。人生有的是的苦難與遺憾!總是結果了才明白,對於當事人自己來說是無盡的悲哀。而這些簡單的問題,解決的方法都在聖賢的慈悲教育當中。扭曲了的所謂現在西方自由文明其實有的是競爭與冷酷的相互傷害。自由,在有愛的約束下是幸福是快樂。違背愛的自由是自殺與墮落。人不可有絕對的自由,一定在禮法範圍之內人生才會有快樂可言。隻佛法有絕對的心靈解脫。但範圍一定不會違背人性挑戰傳統人倫道德與責任。

其它幾部沒找到。有兩部看預報內容有些恐怖的畫麵。所以都隱去了名字。

163。請尊重生命我們沒有權利隨便創造隨便丟棄

同修說:師父在嗎?有個棘手的事情,我替我一個佛友問您,她也是離婚的!她現在懷孕了,然後麵臨著墮胎的問題。她個人不想墮胎,可又無力養活孩子,因為她自身特別困難,隻因一時犯錯,犯了****戒,僅一次受孕,她想把孩子生下來送人或者送到廟裏,她很苦惱,一方麵她知道墮胎的果報可怕,也不想傷害這個小生命,另一個方麵她又無力生養,師父您說她該怎麼辦?如何能做到盡善盡美?還望師父指點迷津。這裏我代表我那個朋友感謝師父了。

釋圓承:知道墮胎是殺生,結果是病難,那麼自己的孩子都不想要,還想送人送寺廟。這樣的心違背基本的人道道德,和墮胎又有什麼區別呢!所有人都效法一定是人類的災難。有心欲望卻推卻責任,人怎麼可以自私至此地步。孩子是無辜的,人怎麼能把自己犯下的錯誤痛苦的結果都推到孩子身上。知道殺生結果報應會很痛苦,卻還要把自己親生骨肉送人送寺院。讓無辜的孩子一出生就被注定的悲哀,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想法。我能給的建議,既然知道錯了,就該承擔起錯誤的結果,擔起該擔的責任。再艱難困苦也要把孩子好好的生養撫育成人,就是自己拿不出多少愛對這個孩子。也要懂得做人的最基本底線*尊重生命*.

同修說:可她現在這個條件連自己住的地方都沒有如何生養,墮胎殺了自己的孩子,不墮胎生下來還有活命機會。她懺悔自己的過錯,隻求得遇有緣人收養此孩子。畢竟才不到兩個月。

釋圓承:14:04:49

釋圓承2015/7/814:04:49

我在山上,信號不好。不能及時回複。見諒。阿彌陀佛。

這是個整個社會的病態的一個客觀的大量存在的問題。人缺乏倫理道德教育的生活,除了欲望就是逃避、推卸結果。什麼是困難,自己逃離的心是最殘忍的困難。孩子怎麼能是困難和拖累呢。要說拖累是成人不負責任的亂愛,結果去隨意的拖累無辜的生命。孩子還未出生,知識還未開,他沒一丁點心思來傷害創造他的父母。作為人怎麼可以創造了他卻要丟棄他呢!他是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說真的困難,環境不允許。真的沒法解決。這個社會哪裏有這樣一個保障,說人在貪欲下違法的創造生命國家就要承擔結果,社會就要承擔結果,善良的人們就要承擔結果。哪有這樣的求助呢。哪有這樣的製度能救濟這樣的群體事件呢。你這位朋友的求助是違反傳統的挑戰人性的。若社會有人做這樣的慈善家去大加救度的話。那這個社會不負責任的人群是會增加還是會減少呢。寺院不可能隨便收養這樣條件下產生的非孤兒人群。就是孤兒,也要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你有合法的收養權才可以。政府更沒這樣的救助部門。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違法的行為。隻能自己尋求辦法。說到不能殺生,自然也不能丟棄。若還有點點懺悔心仁愛的心。那麼想一切可行的辦法,求助自己身邊最直近的因緣,朋友同事家親等,都好。尋求他們的幫助,讚助些夠維持下去的費用。以後自己努力的踏實工作回報人家的恩情。這才是最善的悔意。重要的提示,求助別人或寺院,不若自己堅強的拿出勇氣去承擔,委婉的和親人朋友解釋爭取親人們的理解獲得幫助。前者解決不了自己的心難,後者卻是浪子回頭的值得讚歎的珍貴。

164。善悟前緣莫戀虛幻

2014-07-12

同修說:師父,弟子隻想問師父一件事。弟子是否與師父曾經相識過?見到師父的照片,弟子不知為何淚流滿麵?

同修說:還有那深山的景色弟子也是震撼的!弟子不恭,但是也把照片傳與師父看。弟子祈請師父開示啊。

同修說:祈求師父開示。見山思師貌,觀師淚沾身。

20:06:13

同修說:弟子**叩拜。

釋圓承:阿彌陀佛!我們無量劫以來,皆可能做過家親眷屬。有此感覺不奇怪。因您學佛修行心清靜,自性本具慈悲心現。然貧僧一虛妄色殼子,盼不染人眼目,能另見者感清涼是貧僧所望。可惜慚愧,鄙陋不堪幻身必定會無常壞散。望見者感清涼亦隻是癡妄心愚悲而已!隻期於諸善友家親相互提攜鼓勵,此生了得生死,積攢淨業因緣,求生佛國為幸,為萬萬幸運。

示前緣(釋圓承)

舟山行路難。相邀同步艱。

尋聲拔苦道。怎可讓同賢!(互勉)

善悟前緣,莫戀虛幻。

往昔眷屬,天個一邊。

窺破生生,無常聚散。

幸遇聖教,苦盡甘來。

再莫顛倒,神勞心牽。

同堅信願,心安西蓮。(極樂)